現代管理框架
——David J Anderson
http://www.djaa.com/sneak-peak-modern-management-framework
在中國,“看板”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看著那塊板子”,或者“被看的板子”。對于一個中國讀者來說,看板這個詞出現在我的那本書《看板方法——科技企業漸進變革成功之道》中,他們也許不會進一步地去理解整個體系,而僅僅是停留在了字面理解上。所以在很多中國讀者的理解中,看板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每天看著那塊白板來開的站會。其實這又有何不妥呢?
但是,一位我們的客戶感覺這樣似乎還是存在某些誤解,這個名字埋沒了看板方法的真正價值,尤其是對于他的業務所起到的潛在影響。所以他建議我們給看板方法所代表的一系列理念、知識等起一個其他的名字。
湊巧的是,我也一直在思考類似的問題。
所以,“現代管理框架”閃亮登場!它只不過是將我們現有知識體系給收集到一起,第一次以一個整體的面貌、一個統一的名字出現在大家面前,所以它并不是一個新玩意兒。
現代管理框架

所有的知識和理念被歸整到8個較高層次的類別中:
- 制定決策
- 變革管理
- 風險管理
- 可視化看板
- 看板系統
- 度量
- 大型產品敏捷轉型
- 流程改進
從這里可以看到,在這個框架中哪些是重要而必須的,還可以看到,可視化的看板只是這個框架中的一小部分,這一點隨著細節的展開會進一步得到證明。
現代管理框架——細節

這張圖展現了管理一個真正的現代企業所需要的“看板方法”。大家可以看到,看板的“板子”只是其中太小的一部分了。從這張圖還可以看出來,大多數我們的內容都專注在看板系統上。同樣我也會使用這個框架來將從“看板起步”到“看板教練”的高階內容對應在其中。如果全部都算上的話,在這個框架中涵蓋了超過10天的課程內容。
為什么是“框架”
我之前經常在社區中抵制那種把看板視作是一種“框架”的行為。
“看板方法”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我認為它的內容是完備的,并不需要被擴展或增強,我也不希望它再進化了。看板方法中定義的這些通用實踐都是抽象的,根據不同的規模級別我們可以裁剪具體的實踐方法。看板方法在過去的五年中經過了一些嚴格的推敲,現在我對于它被稱為“方法”而不是“框架”這件事感到非常滿意。
但是,對于思想、觀念、實踐和技術這個更大的集合來講,還是值得我們期待它去進化和進一步擴充的。因此,現在“框架”應該是一個正確的稱呼了。
為什么是“現代”
所謂的“現代”這個詞的含義是一種事物的形態會隨著一種間歇性的創新而發生變化。在攝影這個創新之后出現的現代藝術使得之前的具象派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變得很多余。在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之間出現了合成聲音的電子設備,在這之后出現了現代音樂,數字設備取代了之前的模擬音樂設備。
現代意味著一種技術改變了某種事物的形態。
我們的“現代管理框架”依賴于多種技術手段,也使得管理這件事改變了形態。在某種程度上,那個不起眼的即時貼就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使得我們把無形的知識工作變得可視化。這件事改變了我們管理的形態,從之前的專注在人的管理,轉變成為了對客戶交付物的管理上。
例如軟件跟蹤工具、統計分析工具等其他技術進一步改變了管理的形態。它們使得概率學作為一種經濟學實踐,被引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來。
像SwiftKanban、LeanKit等其它的一些工具,將使用概率來進行預測的方式變得更加普及。就像是一個世紀前福特公司的流水線使得Model-T型號的汽車變得更加普及。
所以“現代”這個詞更像是一個過濾器,一件事是否要加入到現代管理框架中來,取決于它是不是一門能夠改變管理實踐方式的技術,如果是的話,那么它理應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