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海外征程2》,Jacob和臣享為了在美國企業Fran的后花園-南美洲-開拓市場,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制定了多種競爭方案。在墨西哥他們想到了與美國一家小企業合作,用小型發射設備解決偏遠農村通信難的問題。被Fran公司以偷竊美國軍用技術告到法庭,在美國吃了兩場官司,被迫終止。他們又在海地-由于該地區長期動亂,Fran公司無法在此開展工作-找到了“交鑰匙”工程,被Fran公司聯合美國政府對美洲電信高層施壓,又要放棄。臣享親赴智利考察,在極短的時間里周游了智利全國,針對沙漠、礦空、雪山、火山、海洋提出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Jacob親赴哥倫比亞帶領精銳團隊尋找機會(后面沒有看完),再次找到美洲電信的痛點,準備挑戰Fran。
今天暫時不談華為開拓者的精神,就創業談一下自己的感想。我一直都在抱怨,工程建設已經沒有創業機會了,但看了這本書,我為自己當初的想法而汗顏。我真的詳細考察,認真分析過我最熟悉的工程建設領域嗎?華為創業者們面對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用了那么多的下三濫的手段都沒有打趴下,反而越戰越勇,在別人都以為不可能的情況下,短短的幾個月里尋找到如此多的突破口,每一個都是客戶的痛點。如果沒有Fran的惡性競爭,他們兩三個月內就以拿下了美洲電信的訂單。
反觀我自己,只會人云亦云,別人說沒有機會了,自己馬上認同,不再去思考、去尋找。機會這東西都是在別人看不見、看不懂的時候才能算機會,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機會的時候,那早已不再是機會,那已經是競爭。而拼我的能力,我永遠競爭不了別人。
所以我現在應該放下偏見、靜下心來,去尋找工程領域業主、施工、監理甚至政府的痛點是什么?我又能提供什么?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找到我未來的創業方向。也只有這樣,我才能在短短幾年里實現財務收支平衡的目標。不懼困難、迎難而上是華為人的優秀品質之一,我也需要這樣的品質來確保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