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羅伯特·清崎,他有2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父親,是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另一個是他好朋友的父親,是高中都沒畢業的企業家,雖然沒有淵博的知識,但是有非常嫻熟的理財技巧。
關于本書
改編自作者的親身經歷,書中有2中完全不同的觀念碰撞,是入門級的理財書。自出版以來,連續18個月排在全國圖書排行版的第一名,至今穩居紐約時報暢銷版的前10名。
核心內容
那這位富爸爸的價值觀是什么呢?他給羅伯特說了些啥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了呢?下面就從這2位爸爸價值觀的區別和富爸爸給羅伯特的2堂課來說說這本書。
一、2位爸爸在價值觀上的區別
對待金錢
窮爸爸:“貪婪是萬惡之源,人就應該懂得節制,不要渾身都是銅臭味。”花一筆錢都會前思后想很長時間。
富爸爸:“貧窮才是萬惡之源,貧窮會放大人向惡的一面,會把人們向善的一面磨滅掉,于此相反,有錢才會幫助到更多的人,才會消滅掉世界更多的惡。”要學會風險控制,一旦錢在風險控制之內,就大膽地去投資。
對待昂貴的東西
窮爸爸:“這個我可付不起,就不再去想這個問題了。”習慣性的說陳述句,一句買不起就跳過所有的思考和因為買不起帶來的挫敗情緒。
富爸爸:“如果我要買這個東西,我要怎么去賺錢才能買到起。”習慣性地用疑問句,總是在去找解決問題方法,不準自己逃避問題。
對待納稅
窮爸爸:“政府太黑心,我們三分之一的工資都被拿去交稅了。”
富爸爸:“政府應該收稅,稅收本來就是獎勵勤快人,懲罰懶人的工具。”
對待學習
窮爸爸:“你要好好學習,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養活自己。”驅動學習的力量是恐懼。
富爸爸:“你要好好學習,以后就能開自己的公司,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給別人。驅動力量是愛,好好學就會幫到更多的人。
對待養老
窮爸爸:把自己的老年退休計劃全部押注在政府身上。
富爸爸:終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持續的學習才是最好的保障。如果有了依靠,就會變的有依賴性、不思進取。
對待破產
窮爸爸:悲觀消極
富爸爸:“我雖然銀行里沒錢,但是我有腦子”。
培養自己的財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清高的氣質在阻礙很多人的發展,對待金錢要有坦誠的態度。
案例:
作者的新書發布會,一位女士向他問了一個問題:“我有英語文學博士文憑,還繼續在大學里深造,可是最近我離婚了,帶著2個孩子,銀行馬上要收回我的房子了,要怎么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呢?作者建議她去做銷售,遭到了女士的誤解和憤怒。
二、富爸爸提高財商的2堂課
1.富人是不會為錢工作的
富人不會為了一點點小錢就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把精力關注在自己的事業上。
案例:
老鼠賽跑,看上去非常的努力,實際上在原地打轉。
怎么擺脫這種老鼠賽跑的陷阱?
首先要學會直面自己的恐懼和欲望,而且不為小錢所動心。
案例:
富爸爸的訓練:2個小朋友確立了開漫畫書店的計劃,富爸爸用不斷提高的工資誘惑他們,直到抵制誘惑。
2.學會區分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搞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克制自己的消費沖動。富人絕對不用本來購買資產的錢去買負債,并且不斷地買入資產,會不惜一切努力先把能錢生錢的這種模式搭建起來,然后再去考慮消費。
案例:
一個人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只要這個人頭腦中是這種只消費,不投資的模式,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回原形,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這本書最核心的2個觀點很簡單,其實越簡單的東西往往越直指本質。正確的理財觀念這個東西永遠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有具體的理財方法。如果你以前完全不關注自己的財務結構,只是一心想要賺更多的錢,這個想法很危險,只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不斷的購買資產,減少負債,才能盡早地實現財務自由。
1?.?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如果你想致富,唯一的一條準則就是不斷買入資產。富人買入真正的資產,而窮人則買入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2.賺更多的錢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可能使問題更加嚴重。錢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點,并凸顯人們的無知,這就是很多人雖然得了一筆意外之財,不用多久又會重新陷入財務陷阱的原因,錢只會讓頭腦中現金流的模式更加明顯。
3.當我們說建立自己的事業時,意思就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項。一旦把1美元投入資產項,就不要讓他出來,要把它當做自己的雇員,讓它24小時不間斷的為自己工作,你要照常去工作,做個努力的員工,但是要不斷地構筑你的資產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