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看一眼題目,覺得非常有趣。而書籍的內容,卻蘊含“有趣”之外的精彩——有方法、有深度、有干貨。
作者宋怡慧說:“學校應該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地方,沒有一個人可以在找不到天賦時,就離開學校。老師工作是讓你們天賦只有后,學會愛別人也愛自己。”這句話,充分展示作者“閱讀與書寫”的人生信仰,也充分展示了本書想要傳遞的精神。她不是強行布置給學生閱讀什么書籍,而是自己用閱讀體驗人生并言傳身教,最終讓孩子們通過閱讀尋找方向。
而其實,通過此,讓我深深覺得,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好書,值得用閱讀本身去充實內容,也值得被自己和別人品讀。當真是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吧。
一、有方法:關于閱讀的15大疑問解讀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在開篇,作者就在針對多年進行閱讀推廣中,老師和家長遇到的最高頻、最常見的15大疑問進行了充分翔實的解答。內容包括培養閱讀習慣的動機方面,如“只要培養出閱讀習慣,功課就一定會變好嗎?”、“有閱讀的習慣,孩子就一定很會寫作文嗎?”;書籍選擇方面的,如“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書嗎?”“選書有指標嗎?”;閱讀方式方面,如“影像閱讀算不算閱讀?”等。
由這15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作為“業內人士”的專業態度。這里說的“業內”,是因為宋怡慧一直致力于閱讀推廣,而且長期奮戰在為“青春期”孩子推薦好書的一線戰場?!扒啻浩凇钡暮⒆觽?,給人的第一印象莫過于“叛逆”。而在《育兒基本》中有提到過,沒有真正的“叛逆”一說,不過是父母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孩子的而已了。
這,對我觸動頗大。我們都經歷過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的“成長”,奔放而迅猛。宋怡慧作為孩子們的教師,也一定深諳其道,并能用閱讀提升自己,同時引導孩子。一如她在書中所言:“閱讀一本書,并與之對話、分享、討論,是閱讀推廣者最重要的使命。透過一本書,我和孩子們一起,開始對生命、對自然、對人群、對價值觀進行分享,許多觀點都會在書與人對話的過程中凝聚而出。”
二、有深度:通過閱讀來讓孩子學會迎戰未來的27種能力
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傳承和教養也是。通過閱讀,卻可以對“孩子們巨大的生命困惑”進行潤物細無聲的解答,包括人際關系、面對失敗、找尋自我、愛情、學習、友誼等種種。這些“道”,都承載在《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里的一個個小事件和小故事中,娓娓道來。讓人覺得雖不是“傳道受業”,卻也能在輕松翻頁中實現“解惑”。這也是的作者主要使命——“我的工作就是要看遍所有適合你們閱讀的好書,然后把它買進圖書館,讓它成為你們的生命之書,這是這份工作最兩人欽羨的亮點?!?/p>
而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牽起孩子的手,一起閱讀”。因為關于陪伴、溫暖、視野、和解這些永恒的“人性話題”,我們和孩子一起,也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路上,不是嗎?而蕭伯納也說過:“別給孩子一本你自己都不會讀的書?!蔽蚁嘈?,和孩子一起閱讀,燃起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行動力,更有為人父母的助推力。
三、有干貨:精選 300本足以讓孩子、父母或師長閱讀的好書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此書的另一大看點,就在于當中的“怡慧書單”。這份書單,精選300本足以讓孩子、父母或師長閱讀的好書,按照主題形式展示,內清單詳細至出版社。
我之所以覺得這份“書中書單”,是純干貨,值得借鑒。并不是,我就想為孩子囤書了。宋怡慧老師在書中說:“沒有一個人能一直躲在自己的舒適圈,無風無雨也無晴,就像我必須為你們挑戰自己,嘗試去閱讀過去很少涉獵的書籍一樣,面對人生的挑戰,勇敢地前進,才能享受生活起伏跌宕的情趣?!彼鎸Φ暮⒆訑盗?,是“受眾”,100個孩子,會有100種情況。感嘆她能將合適的好書,引導每一個年輕的靈魂,這是化零為整的人生引領。
不與宋老師比肩,但我著實想把自己先變成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我看過的書,將體現在我的談吐里和舉手投足間,影響著我的孩子;而用閱讀實現胸襟的無涯,則是我用閱讀豐盈自己,并傳承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大江健三郎在《為什么孩子要上學》里說:“如果連大人都不信有美好的未來,卻要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這無疑是不負責任;不過為了下一代,我們大人應該要鼓起勇氣,替下一代找尋新的思想之路?!?/p>
是呀,用閱讀引領的人生,有可以想見美好的未來。而閱讀這朵馨香,我和孩子都值得品味。因為,我們也都是一本好書,在閱讀中充實,在閱讀中臻美。
努力幸運的堡,一位持續學習的媽媽。長期閱讀,不定期碼字,堅持原創。愿共赴讀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