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四)
諺語:臘八,祭灶,年歇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要衣裳,氣嘞老頭打饑荒,,老頭老頭你別鬧,一會兒給你個爛草帽!
一九九二年,大年初一,天不亮,一家人就在別人家的鞭炮聲中早早起床了。其實可能都沒睡多大一會兒 。已經幾夜都不曾睡好了,因為過年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過年是一年中一件莊嚴而又隆重的大事!
小孩起的更早,幾乎一夜不睡,從除夕就開始搶拾藥蔫的鞭炮了。只要一聽見誰家鞭炮聲響,就和伙伴們箭一般的奔過去。不放完,主人是不允許開搶的,以防一掛火鞭剛點著就被我們搶跑。所以只要這掛火鞭一著完,我們就像餓虎撲食那樣,有直接趴在那片藥蔫火鞭上的,有用腳踩住的,有倆人碰住頭的,還有火鞭在兜里又響的,也有新布衫前襟被火鞭呲爛的……小手是黑的,小臉也一片一片的黑,兜里也黑,哈哈,都是炮藥弄的。
這些撿來的藥蔫鞭炮可是我們的寶貝,得拿最好的禮物還不一定交換呢。運氣好的還能撿幾個帶捻的嘞!藥蔫鞭炮剝開,倒藥一小堆,一點火,呲花,漂亮嘞很!還可以把藥蔫的鞭炮砸響,更是我們鏈子槍的必需引火啊!一年就能搶拾這幾次,這么多,金貴嘞很!
其實,從秋罷就準備過年了,只是入臘月更甚。
臘月初六,趕會。先買點兒能存放的:藕,蔥,姜,八角,散五香粉,散味精,灌一壺醋,一壺醬油,半斤香油,五斤海帶,二兩小干魚,木耳,銀耳,干黃花菜,腐竹,蘋果,荸薺。臘月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再趕會陸陸續續買些芹菜,青椒,豆腐干,豆腐,豆腐皮,鞭炮,門神,紅紙,中堂,明星畫,女孩兒頭上帶的花,琉璃蹦波,糖人,紅紅的中國結,紅紅的燈籠,鯉魚,帶魚,熟牛肉,土豆,黃豆芽,綠豆芽,瓜子,水果糖,香,煙,碗,盤子,小勺,筷子,酒盅,酒壺,暖瓶……
每次趕會回來,把需要存放的青菜放在紅薯窖里,里面還有為過年留的紅薯和冬瓜。還有蒜黃,韭黃嘞。存紅薯窖里的青菜不易爛壞。
紅薯窖里很暖和,我小時候冬天常常想在那里睡覺,可母親不讓。
紅蘿卜,白蘿卜,白菜就在院墻里邊地皮兒下埋著,隨吃隨扒,但也沒多少了,這特意是為過年留下的。
雞當然是自己家養的,用雞蛋換小雞時就選好了,六個公雞,十五個母雞,就算舍寸(死亡)幾只,也有過年吃的雞和蛋。剛換來時頭兩天,雞仔是不能喂食的,只喂涼開水,然后開始喂蒸熟的小米,也不能讓它們亂跑,就用盾麥的折子或者架車擋圈起來,既要看好自家的狗貓,又要操心別人家的狗貓,以防被禍害。對,還有黃鼠狼也要提防。母親總是把小雞簍放在她的床頭,蒙上一個小被子。這樣她才能睡個踏實覺。
就這樣小心翼翼的招呼個把月,就省事多了,抓一把麥子,或者剩饃揉碎就是雞們的美食,一到落黑兒,小雞會自己進到雞簍里。哪天累了,忘了,它們也不會埋怨。等長到有一捧時,在外覓食的雞回到院里,抓一把食兒撒地上,看到它們美美的叨著,有時還爭搶,紅公雞威武霸氣的維持著秩序,時而抬起頭看看那只鏤花母雞,唯恐它沒搶到,嘻嘻……真是愜意。
撒在地上的雞食,鴨子也來搶,小羊羔也搶,小豬娃也哼哼唧唧的來搶,狗也來了,貓臥在門墩上虎視眈眈。哈哈,熱鬧了!
群雞吃畢,陸陸續續沿上院墻,從院墻上再飛到春樹枝上,有的三只一簇,有的五只,還有單獨一枝的。這時它們不住雞簍了,也不在防黃鼠狼了,反倒更省心了。這樣不知不覺它們就長大了。母雞下蛋,公雞留一只,其余幾乎過年用完。
豬也是自家喂的,從自家老母豬下的豬仔里賣時留一個墊窩(最后一個出生的,一般是最小),一直喂到臘月二十前后,一般就是一百四五十斤左右。平時喂剩飯,夏天喂青草,冬天喂用花生棵打成的淀粉。當然,也喂麥麩,只是每次喂時抓那么幾把,撒在稀稀的豬食上,然后用棍攪拌幾下。
豬可精,它總是把那漂在上面的麥麩在未攪拌前先猛吞幾口,然后揚起那憨憨的豬臉,哼哼著,有時還拱豬槽,以討母親手里的一把麥麩,直到母親離開后才會極不情愿的吃食。
臘八粥應該是一年中最好喝的一頓粥。里面有花生仁,紅棗,姜豆,綠豆 ,大米,葵瓜仁,銀耳,藕丁,蘋果丁。經母親的手在地鍋里慢慢一熬,放點兒白糖或者冰糖,那味,好喝嘞很!我現在仍舊記得。
花生是自家炒的,炒的不老也不嫩,有嘔皮兒的但仁正好。五香花生米也是自家炒的。只記得炒花生挺簡單。在地里弄一盆兒粒兒大點兒的沙土,倒地鍋里用小鐵鏟不停的翻,待到沙土炒熱,把撿好的花生往鍋里一倒,然后不停的翻炒,大概不到十分鐘,捏幾個放在鍋臺上涼涼,剝開一咬有點兒粘牙,再剝開一個涼涼的,一咬嘎嘣脆,可香,就算炒好了。這時趕緊把炒好的混有沙土的花生盛在篩子里,一篩,土就漏下了,再把花生倒在廚房門外的地上涼涼,就可以裝袋子了。
炒五香花生米和這工序一樣,就是得先將花生米用鹽水泡泡,鹽水里加點八角,花椒,泡過后再攤開涼涼,涼得花生米皮兒上起一層白醭(應該是鹽堿)就可以炒了。
炒好的花生和花生米用塑料袋砸緊口一裝,啥時候吃都是酥焦。
粉芡是自家的紅薯打過后濾的。霜降一過,紅薯葉經霜一打,一夜間就變黑了,這才出紅薯,挑挑揀揀,好的下到紅薯窖,把那些傷叉的和一些有窟窿眼兒的撿出來,除留一點兒做醋,其余的在家用押井里的水洗干凈,再拉到專意打紅薯的地方打碎。然后把這些生紅薯漿幾瓢幾瓢的舀在一個三尺見方的白布兜里,這塊白布四角被一個十字架木棍撐著,下面是一口大缸,十字架的中心被吊在樹上,這樣就往紅薯漿里潑水,一邊潑水,一邊搖那個擔布,直到把紅薯渣用擔布包成豆腐狀,壓凈里面的紅薯芡。再然后等上一夜,就能看到缸里上面是清水,下面是雪白雪白的紅薯芡,這時再把清水舀出來,最后把含水的芡用白布包起來,直到滴盡清水,解開后應該是一個冬瓜樣的芡疙瘩,再接著曬干收藏,留一點備做湯或者打涼粉,其他就下成粉條。
基本上秋后停當不忙了,就做醋,煮幾鍋紅薯,與酒糟或者谷糠,高粱糠之類的拌在一起發酵,這中間每次攪拌時是不能粘油腥的,否則就壞掉了。發酵后,就淋醋了。借個半截缸,靠下面有個窟窿眼兒那種,塞里個半截秫秸桿,把醋糟搲進缸茬子里,把押井里冒著熱氣的水掂個兩三桶倒進去,醋就從那個秫秸桿里慢慢的流出來了,下邊有借來的幾個大盆,拿碗舀一點兒一嘗,哎呀,真酸,直咧嘴,頭遍的醋頭是最酸的,一般舍不得自家吃,得送給最親近的親鄰。
說這么多,好像不像是過年,其實這都是過年要用的,離開這些,年味真的就變味了,自家做的味就是正,哈哈!
再說說為年而忙的節奏。就從臘月二十說起吧。
請人殺豬,頭兩天已經不再給豬喂食了,到今天,幾個人捉豬后,有抬前后腿的,有抬豬尾巴的,往案子上一抩,任憑豬怎樣嚎叫,怎樣踢騰,看那屠夫一刀捅進豬的咽喉深處,一抽刀,血嘩嘩的流進地上的盆里了,招撫不好,會噴到臉上,衣服上,鞋上,等血流盡,豬已經毫無聲息,幾個人再把豬放進燒開水的一口大鍋里,這時,有拿秫秸疙瘩在豬身上褪毛的,有用手逮豬毛的,有用小鏟兒掛豬毛的,不打工夫,黑豬變得白白胖胖。然后開膛破肚,把豬頭和豬心肝肺,大小腸子分別放開,再把豬蹄子卸下來,最后從豬的脊梁骨將豬一分為二,再用鐵鉤子掛架子上,這樣村鄰就可以你一塊,他一塊的割肉了,直至剩余不多,這中間總有幾個小孩因為爭豬水泡吵鬧不休,因為晾干后吹起來可以玩好多天。然后洗雜碎,翻豬腸,洗凈,還要用醋、堿面祛腥臭,翻豬胃,套腸……就連豬尾巴也會金貴得很,只給那些流嘴水的小孩,說是能治好,哈哈,純屬虛構,解饞而已!這一番忙活,一天緊緊張張就過去了。
陰歷二十一,洗海帶,刷鍋牌,刷案板,刷盤子,碗,餐具,廚具,桌子,凳子等等。海帶洗過后要搭繩上涼一會兒,把水濾凈就開始切了,要把海帶卷成卷,然后切成像面條似的,放在盆里待煮。你敢說,這天不緊張嗎?
臘月二十二,煮豬頭,雜碎,海帶,熬豬蹄浻,煮海帶時得把碗面一并煮了,得用好多柴火,甚至連劈好晾干的樹根都用上了,這中間抽空還要把肉改刀,該切丁的切成丁,該切絲的切成絲,該切成片的切成片,瘦肉,肥肉分開,以備各種用途。
這一天也不輕松吧!
二十三,祭灶,祭灶糖少不了,一人一根,少吃多甜,哈哈,母親說的。落黑兒放三聲大炮,算祭灶了,放炮前家里人是要全部在家的啊,不然不好,這也是母親說的,估計是要我們今后團圓吧。我至今也不懂這個規矩的含義。
這天主要是炸丸子,過油。殺雞,褪毛,開膛,雞胗是要洗凈晾干的,焙熟搗碎吃據說可以治小孩積食。剁碎,拌面,姜絲,蔥沫,鹽先腌一會兒雞肉。光雞肉丸子得炸一小籃,還有黃花菜丸子,白蘿卜丸子,黃豆芽丸子,紅薯丸,肉丸子,粉條丸子。將煮過的碗面過油炸一下,小干魚拌面炸一下,鯉魚收拾后也得過油,肉絲,肉片,肉丁過油,藕魚也得炸,魚皮花生也得炸,等等,反正這一天到掌燈也沒炸完。累吧!
二十四,掃屋子,洗衣服,感覺是該清除的都要清除,該洗的全部洗盡!旮旮旯旯,一點兒都不能馬虎。一天,夠緊張的吧!
二十五,蒸饅頭,包包子。別忘了每鍋掀饃時放炮啊!要不鬼光捏饃。這也是母親說的。我見過鬼捏饃,眼看著掀鍋后那個白白宣宣的饃越變越瘦小。哈哈,現在知道了,其實是掀鍋牌掀的緊急了,饃熟后得停火一會兒再掀,要不就會鬼捏饃。嘻嘻。連饃帶包子,得蒸一缸半,大概十二三鍋,輕松嗎?也不輕!
二十六,二十五一天是蒸不完的,光發面,和面也能把人累壞,所以二十六接著干,一般還得一上午,下午還要縫縫補補,甚至連夜趕著做我們的衣服和鞋。
二十七,二十八,摘摘菜,削削皮兒,紅薯窖里的青菜也都拿出來吧,洗洗,該切成段的切成段,該切成片的切成片,院墻里邊埋的蘿卜已經用過了,該扒白菜了,順便把坑填一下,不能新年里家里還有坑啊!忙忙碌碌一天到晚結束了!
二十九,剁餃子餡,乒乒乓乓剁一上午,白菜剁碎擠水,蔥姜末拌勻,再磕幾個蛋清,打餡,直到把肉餡兒攪得想起泡,順時針攪,逆時針再攪,累得胳膊酸,再將白菜,韭黃放進去,醬油,五香粉,味精,鹽適量,攪拌勻及可。嘗嘗,還行吧?下午和面包餃子,去鄰居家拿寫好了的對聯:新春愉快,國泰民安,福壽安康,滿園春光,福,年年有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六畜興旺,槽頭興旺,道酉,黃金萬兩,日進斗金,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一冬無雪天落玉,三春無雨地生金,……要啥對聯自己拿,擠滿了一屋子拿對聯的鄉親,這個說再拿個出門見喜,那個說再那個道酉,這個問道酉咋貼?那個說把槽頭興旺貼錯地方了。哎呀,反正是人人喜氣洋洋,用不完的對聯,用不完的面糊,就是誰家沒人也會有人給他貼上。講究人家還會在大門兩旁掛起紅紅的燈籠。對了,貼對聯別忘了放炮啊,又是母親提醒的!
忙到黑啥時候了,餃子不一定包完,春節聯歡晚會開始,邊看邊包,精彩處兩手面不耽誤開懷大笑,但不敢捧腹,哈哈哈!
睡前別忘了在院里撒上芝麻桿,豆秸,大門那放壓門杠,還要在放三聲大炮。
至此,在一家人共同努力下,該為年準備的才算告于段落,新鞋,新帽,新衣服,,窗明幾凈,吃的也已經備齊。
大年初一,放鞭炮,各家各戶像比賽一樣,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從除夕夜里十二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九點左右。
送餃子,果子。晚輩給長輩送,順便說說話,拜拜年。
擺香案:就擺在堂屋門東邊,四方桌上擺幾個碟子,碟子可以擺水果,也可以用丸子,但一定得焚香跪拜,還要默默說一些祈求平安,發財的言語。
去老奶奶廟上供:在廟門口(門朝北)擺上籃子里的供品,焚香磕頭祭拜,也要默默說一些討吉利的話,有原先來求愿的,借此還愿,然后放鞭炮。
發壓歲錢:早的除夕晚上就送過去了,或者已經給了,但這天后該發的壓歲錢是不會忘記的,否則一年心里都感到過意不去。奶奶輩,嬸子輩,大娘輩,姑姑,姨,表姐,印象中都應該發壓歲錢。哈哈!小孩也發了!
拜年:各家族以家族為單位,一般同輩人為一組,晚輩向長輩拜年!向德高望重者拜年!向年長者拜年!主人已經把備好的茶水,焦花生,瓜子,糖,煙放在堂屋客廳的桌子上了,只待拜年人一到,盡情享用,盡情歡樂!
新媳婦是要在家人的陪同下給族里的長輩認門拜年的。
走親戚:有干親戚的走親戚,迎親戚。有朋友的也可以走走朋友。
游玩:拜年結束,三五成群就去縣城玩去了,可以合個影,洗個澡,看個電影……
切記,初一不興掃地,做針線活,說不吉利的話,喝藥……母親反復交代著。
初二,親戚來了,上菜:涼菜有:藕,雜碎,牛肉,綠蒜,綠豆芽,腐竹,皮凍,銀耳。熱菜有:辣子雞,蒜黃肉絲,青椒肉絲片,韭黃雞蛋,紅燒鯉魚,芥菜肉,扣碗肉丸子,扣碗帶魚,等等,上一小盆小魚酸辣湯,再每人一碗雞蛋湯,酒后上饃,別忘嘍,哈哈。
當然未結婚的新女婿和已結婚的新女婿是有免輩和非同族人亂著玩兒的啊,無非就是討一些煙抽,出出窩囊和洋相而已。哈哈哈。
酒當然撿最好的喝,煙撿最好的吸。
初三去祖墳舔墳,放鞭炮,燒紙。后走親戚。新結婚的媳婦要拜祖墳后去姥姥家了。
初四后一直到親戚走完,可年并沒有結束,要到正月十五晚上去墳里送燈,放鞭炮,家里每個門兩邊點上小紅蠟燭,每個房間點上紅蠟燭,女孩子可以去變花,具體她們的很多小秘密我真不清楚。小孩正月十三挑燈籠至十六晚上,正月十六早上的霉氣火烤后,烤火時一定還念叨著:前燎燎,后燎燎,彎腰拾個大元寶。閨女回娘家去過,這個年才算終于結束了。正月十五是小年,也吃餃子,有吃素餃子的,吃元宵的倒真不多。
但初五不要忘了包餃子,俗稱,捏五。
一口氣寫了這么多,仍余尤未盡。印象中的年真不簡單,會鐫刻內心深處。
物資豐富的今天,精神匱乏了!我們懷念的是我們的青春嗎?或者是在懷念味蕾?
懷念故鄉?懷念親情?懷念……?
總之,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