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個小時讀了四小章
有很多東西在讀到的一瞬間就即刻找到了共識。
比如,呂西安的死
沙布羅態度的陡然轉變
科隆布與我的心理較量
呂西安是圣誕節前夜溘然長逝的
死前三周,突然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牽著妻子勒妮的手看了人生中和彼此的最后一場電影
作者以勒妮的口吻描述那時那刻的心安和快樂,仿佛天大的事情都拋到了腦后。勒妮有種心理預感,呂西安的肉體即便撐到了圣誕前戲,但是他的精神早已經在電影結束的那一刻便永遠結束了。人也許就是這樣,太多的東西支撐自己活下來,但是精神狀態卻一定要撐到心安的那一刻才肯罷休。當疾病進入一個家庭,它控制著病人的身心,同時它也無形地編織了一張陰暗得埋葬希望的大網,讓每個人都無處逃脫。這就是命運共同體,一個人的不幸足以帶來整個家庭的消亡。
關于呂西安的死,太多的共鳴。呂西安和勒妮一般都是高級公寓的門房。小人物固有一死,何必在意呢?這就是任何社會中看似再正常不過但卻漏洞百出的法則。小人物無權抱怨其他,或許是因為生命本身的微不足道,又或者是喪失金錢和交際的氧氣,痛苦侵蝕著我的生命,盛怒被將死的悲哀所吞噬,最后一個鮮活的生命從世界消失,明天的太陽依舊照耀著每一個人的笑臉,腳步匆匆,追逐自己的前程。
關于沙布羅態度的陡然轉變,勒妮心頭一緊。
作者的諷刺何等的貼切。
沙布羅像極了趨炎附勢的墻頭草
而勒妮就像是社會中權貴和墻頭草交易的炮灰
實際一聲“米歇爾太太”還并不能代表沙布羅內心有何等的尊敬。這就是墻頭草的嘴臉,一面友善,一面冷漠又自私。人會在一瞬間被這些人的好所迷惑,一瞬間人的本性——被傷害的疼痛又泛濫,結局還是疏離。
科隆布和我的心理較量
眾人的人生就像是服兵役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整齊和整潔是兵人才會一直追求的兩大標準。外表的整潔,內心的整齊劃一。其實我們中有一些不按服兵役一般過日子的人嘛?在等待期滿退役和決戰到底的時候我們到底該干些什么?無論是茍且度過余生還是意氣風發奔往生命終點,每個人終究都不能幸免于難。總會有那么一天,無論是士兵還是長官,無論是茍且度日的小啰啰還是掛滿功勛的英雄,都將戰死沙場,最終成為一堆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