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心翼翼的汽車和難以駕馭的廚房機器如何主控
人比機器有更強的能力,所以機器比人有更大的權力,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確實如此。在商務談判場合誰擁有更強大的能力? 如果你想從談判中得到最大的好處。你認為應該派誰去董事長還是職位低一點的人?答案與直覺相反,通常職位低一點的職員能達到較有利的談判。 為什么?因為不管對方的談判能力是多么的強勢,弱勢的這方代表沒有權利做最后決定,即使面對很有說服力的建議,他們可以簡單地說對不起,在未與我的上司溝通之前,我無法給你一個答復,然后第二天回到談判桌時說對不起我,無法說服我的上司一方非常強勢的談判代表,反而可能被說服接受弱勢者提出的條件。即便過些時日后,他們又會有些后悔。
成功的談判者大多了解這種談判伎倆而不讓對方得逞。當我以一位成功的律師朋友談這件事時,他沖我直樂,他說如果另外一方對我玩這個伎倆,我會打電話給他們的上司,我才不會讓對方這一招給耍了,然而機器就會這一招,而且令我們無法拒絕。當機器介入時,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好讓其主導,“要么這樣,否則免談”,他們說,而這免談并不是一個選項。
看看湯姆的困境,他希望自己汽車的導航系統提供線路線,系統就提供路線給他參考,聽起來挺簡單,就是人機交互非常好的一段話,可是聽湯姆的苦衷,“他不讓我做主”。高科技的設計者常以自己設計的系統具有溝通能力為榮,可是進一步分析發現,這是用詞不當,那并不是真正的溝通,既沒有雙向的一問一答的真正對話,充其量只不過是兩句單向的自言自語。我們對機器發出指令,然后機器對我們的,我們回以指令,兩句獨白并不能構成對話。
現今,當機器設備出現問題時,大都有提示和警報信號來表示自身的狀態。當機器有了問題,經常需要操作者在沒有預警的狀態下參與控制,經常沒有充分的時間作出適當反應,吉米幸虧能及時糾正汽車自動巡航系統的錯誤,如果他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呢,也許就會因此造成車禍而受到責怪。而諷刺的是現實中當一部所謂的智能設備導致出現事故時經常會歸咎于人為錯誤。
人與機器之間行為的沖突是一個根本問題,因為不管機器的能力如何,他們都不能對周遭環境對人的目標和動機以及對經常發生的異常狀況有足夠的了解,在一個完全可靠可控的環境里,沒有令人討厭的人在旁邊干擾,沒有突發事件,請一切都能正常,預測是基金會運轉良好,這就是自動化發揮長處的舞臺,但是盡管其所處的環境完全受控,而機器運轉良好時,他們的表現也并非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以智能微波爐為例,他知道該用多大火力多長時間烹調食物,當他工作時一切都很順利,你真要吧,新鮮的鮭魚放進去,并設定你要烹魚時間已到,烹調的正好,不管是水煮魚還是清蒸魚,他都用自己的城市做到最好使用手冊上寫道感應器能測出烹調期間增加的溫濕度,而微波爐會根據不同種類和數量的食材自動調整烹調時間,但是請注意,這說明并未提到微波爐和人類的烹調方式是否一樣,仍會是食物的硬度,看看顏色,或者再測量一下食物內部的溫度,這些微波爐都做不到,所以他只能做自己能做到的測量溫濕度,他利用溫濕度來推論烹飪的程度,對魚類和蔬菜這個方法好像沒問題,但對其他食品則并不盡然。進一步說,感應系統的技術并非玩具美無缺,如果時間到了食物卻仍未做熟。對于第二次使用感應器使用手冊警告說對同一道菜不要連續用兩次感應系統,否則可能碰住過度或者燒焦食物,智能微波爐也有其限度。
這類裝備能不能幫助居家用戶,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如果機器被認為是有主見的,他們一定會非常傲慢,不會告訴人家為什么要這么做或他怎么做的,也不會說他們正在做什么,食物成熟到什么程度,潔凈度如何或者衣服烘干了沒有,這些機器都都靠傳感器控制,但結果不如所料時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知道很多人有足夠理由不愿意使用這類設備,感興趣的人想知道機器為什么這么做,對這個問題,設備無法無法回答,使用手冊也只字不提。
二 人類和機器的心理學
目前可能發生以下三種情形。
“拉升!拉升!”當飛機認為飛行高度太低有安全顧慮時,向飛行員大聲呼叫。
“滴滴!”汽車在發出信號要引起駕駛員注意,同時收緊安全帶,調整座椅靠背,并假裝剎車。汽車使用攝像機監控駕駛員,當發覺駕駛員沒有注意路況時,他就會開始剎車。
“嗶嗶!”凌晨3點,洗碗機發出提示信號,示意碗盤已經洗好,此時的信號除了把你叫醒之外沒別的用處。
喂奶著可能發生的三種情形。
“不要”冰箱說“不能再吃雞蛋了,除非你的血脂下降,體重下降,體重計告訴我你還要再減掉五磅,診所一直警告說你的血脂過高,你知道,這些都是為了你好。”
“我剛剛檢查過你的智能手機上的日志”,你的車子說,而這時你正下班后坐在車子上,“你現在有空閑,所以我們不走高速公路,已經設定好去走你非常喜歡的那條景色宜人的盤山路——我知道你會陶醉的,并且我選了你喜歡的音樂一路相隨。”
“嗨”,某天清晨,當你準備出門的時候,你的房子說,“為何急著出門,我已經到了垃圾,你也不說聲謝謝,我們能否談談那個新的控制器,挺不錯的,我已經給你看過照片吧,它能讓我的工作更有效,而且瓊斯家都已經安裝了。”
在汽車上,人工智能用在剎車、防抖、保持車道機及自動停車等方面。在家居生活中,簡單的人工智能則用于控制洗衣機和烘干機。感測衣料,判斷骯臟程度,以便做適度調節。在微波爐上,人工智能可以用來感測食品是否煮熟。數碼相機和攝影機使用簡單的芯片,幫助調整對焦和曝光,還可以進行臉部識別,甚至當人臉移動時能加以追蹤,同時矯正焦距和曝光時間,假以時日,這些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可靠性會逐步增加,但價錢會逐漸降低,因此會出現于更多的產品中,而不僅僅是貴重的產品,請記住電腦的性能每20年增加數千倍,每40年增加數百萬倍。
新個體的產生——人機混合體
未來的日常用品將是具有知識與智能的產品,他們知道自己在哪里,主人是誰,且能與其它用品和環境進行溝通,未來產品的關鍵就在于其移動的能力,物理上控制環境的能力以及能感知到他們旁邊的人和其他機器,并且與之溝通的能力。
汽車與駕駛者是一個有意識、有情緒的智能的系統。20世紀初期汽車剛問世時,駕駛者提供全面的控制:本能的、行為的和意識的。隨著科技的進步,汽車負責的本能層次部分也逐漸增加,他會自己操作發動機的內部引擎、油量調節和換擋等任務,隨著防滑剎車、防抖控制、巡航控制的發展和現今車道維持能功能的加入汽車,承擔了越來越多行為層次的功能,于是很多現代的汽車負責本能層次的控制,駕駛者則負責意識層次的控制,二者共同承擔行為層次的任務。
回想前面關于未來的三個假想,我的冰箱不允許我吃雞蛋,也許我不是自己要吃的,而是為了別人準備的,是的,冰箱可以覺察出我在取蛋,可以經由一個包含我家和家庭醫生辦公室的醫療系統得知我的醫療記錄,比如體重和膽固醇數值,可是這些資料仍不能讓機器擁有讀心術,看穿我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我的車子能能否查詢我的日程表,為我選擇一條有趣的開車路線。是的,這狀況里所描述的都有可能發生,或許唯一的例外是自然語言的溝通,不過系統發展的越來越好了,所以需要也會不成問題。我同意車子給我的提議嗎?如果車子就像上述情況一樣,那很好,他提出一個有趣的我也許沒想到的建議,并且允許我做主,那就是一個不錯的又善的互動,我很贊同這種方式。
三 自然的互動
自然的互動,從經驗中獲取的教訓。
水沸騰的聲音自然、有力、有用。在汽車的設計中可以將乘客車廂設計得幾乎感覺不到震動和聽不到噪聲,但對駕駛員而言卻不是一件好事,汽車設計者反而故意把外界環境一路況的形式再反饋給駕駛者,讓駕駛者就有聲音和方向盤的震動,感覺到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果你使用電鉆,你就知道馬達的聲音和手持電鉆的感覺對精確和高精度的鉆孔有多重要,很多廚師喜歡使用煤氣爐做菜,因為他們可以從火焰的形狀很快的判斷出爐溫。相比而言,新型的灶臺是用比較抽象的刻度盤和指示器就沒有那么方便。
哪一個機場的意外事故比較少,是那個平臺的事業良好,氣溫溫和的容易起降的機場,還是附近有山,多風不宜起降的危險的機場。答案是危險的。機場為什么?因為在危險的機場起飛和降落時,飛行員比較警覺,專注和小心。
未來汽車可能轉換為“電子駕駛”,既有電腦取代機器機械控制汽車。很多汽車已經將油門和剎車交給。電腦控制信號會傳送給車上許多微處理器。有一天方向盤也會有電子線路控制,它有電機和液壓動力系統提供反饋給駕駛者,感覺就像駕駛者在旋轉方向盤,在由方向盤震動感覺到路況。
所有這些環境的變化應當對駕駛者的反應產生影響,但將其歸之于環境因素而不是汽車本身,這樣自然會導向正確的行動,一些事情看起來越是危險,控制的人就越小心。為什么要這樣做,由于現代的汽車太舒適了,經過有效的減震和行駛控制系統,還有汽車內飾降噪減輕對路面震動的路感,使駕駛者失去了與外界環境的直接接觸,因此,只有靠人工增強從外界得來的信息,更好的讓駕駛者感受到路況。
四 機器的仆人
我們已成為自己工具的工具。
我們不僅必須服侍我們的工具,整日盡心地使用它們、修繕他們、擦亮他們、安撫他們,甚至當他們帶來災難時,還高高興興的照他們的話做。
自動化已經取代了許多人的工作,有些不引人注目,如自動化的廢水處理系統,有些則顯而易見,如銀行的自動提款機讓許多銀行職員失業,這些自動化的系統引發了一些社會議題。不過這里我關注自動化是還沒有完全取代人的那一方面,人還要留著處理自動化失敗造成的問題,這是主要壓力所在,也是發生危險意外和死亡的原因。
電腦的威力何在?無所不及。電腦可以分別為駕駛者乘客調節冷熱空調,讓每位乘客能分別控制音頻視頻分開的車上娛樂系統,包括高清晰度的顯示屏和環繞立體聲音響,還提供通訊系統,如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汽車的導航系統告訴你的位置、目的地、交通狀況如何,最近的餐廳、加油站、旅館和娛樂場的位置。還可以支付過路費、快餐服務以及下載電影和音樂。
有些汽車備有攝像頭,隨時監控駕駛者,如果駕駛者好像沒有注意前方時,就會用光線或者聲音給駕駛者提醒,如果駕駛者沒有反應,汽車就會自動剎車,可以想象有一天我們會再發聽到下面的審訊。
檢察官:“接下來我要傳喚下一位證人汽車先生,你是否宣誓是作證,在相撞之前被告沒有注意路況?”
汽車:“是的,我一再提醒和警告他會有危險,但他還是一直看著右邊。”
檢察官:“那時被告對你做了些什么?”
汽車:“他企圖清除我的記憶卡,幸虧我有密碼保護,防止篡改的記憶存儲系統。”
不久的將來,你的車子可以與附近的車子閑聊,交換各種有趣的資訊。他們之間會有一種無線網絡進行溝通,技術上稱為即時網絡。可以讓汽車相互提醒對方前面的路況,就像對面的汽車用閃燈作信號,告知你前面有交通警察。未來的汽車會告訴對面來車有關前面的交通狀況和高速路況。汽車能夠交流的信息遠不止這些,或許還包括人們認為是隱私的個人資料。
自動駕駛的汽車、自動清潔的房子、同你所好的娛樂系統。
在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自動化設備里,最先進的首先使用在汽車中。
成群結隊的車子。想象一群汽車每一輛車都完全自動駕駛,遇附近的車輛彼此都能夠隨時互通信息,這群車在公路上高速安全的形勢,他們之間無需保持很遠的距離,一米左右就夠了,如果前方車輛打算慢下來或者需要剎車,只需事先通知其他的車子,然后在毫秒之間所有的車子都會同時慢下來或剎車,反之,有人駕駛的汽車車次之間必須保持相當遠的安全距離,以便駕駛者有足夠的時間反應和處理。而對于自動化的車群只需幾毫秒的時間就能作出反應。
半自動化既不是完全自動化,也不是純人工操作,正好處于危險的中間狀態。半自動化,人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系統中,當系統發生問題,操作者不能提供有效的處理,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做到,恐怕到時候已經晚了。
五 自動化扮演的角色
智慧型物品
1.智慧型住宅:你的房子很智能,也很聰明。房子里預裝有多達70幾個感應器,隨時測量每個房間的室溫、光線、音量、門和窗戶的位置、屋外的氣候狀況和日照量,還有室內居住者的所有活動情形。電磁開關控制室溫熱水器燈光和通風裝置。神經網絡電腦軟件,可以自主學習,房子會不斷根據用戶的行為偏好進行調整。但是房子很難知道住戶的心境。在家里,居住者對節目的選擇和心境有關,而外界環境很少,能直接提供有用的線索,所以有的時候會發生這樣子的情況,當你面對一個難題一籌莫展時,視聽系統卻會讓音響咆哮起來,這是很糟糕的體驗,所以視聽系統還是要依賴人工控制。
自動化系統在決定是否要做某事時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出錯的狀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錯失,一種是假報警,錯失代表系統沒有覺察到發生的狀況,因此沒有執行該做的事情,假報警是系統在不當的時候采取了行動。如火警自動偵測系統錯失是在火災發生時沒有發出警報,假報警就是在沒有發生火災時發出了警報,這兩種錯誤各有各不同的代價。
智慧型住宅。正想你正在烤蛋糕時電話響了,你接了電話回來繼續準備做蛋糕,可是你怎么忘記剛剛做到哪兒了,你記得將面粉加到碗里,可是不確定放了幾杯。“廚師拼貼”就有個備忘作用,在碗碟架下方裝一個電視攝影機,拍攝烹飪的每一個步驟,顯示已經完成的部分。當你在烹飪過程中被其他事情干擾時,顯示器就可以顯示你先前做過的最后幾個步驟,幫助你回憶剛剛做到哪里了?這個設計思路與微軟的工作很類似,既增強性的科技應該是自愿的友善的,而且具有合作性質的。用或者不用取決于你自己。還有一項設計,可以讓系統觀測到誰在家里,然后據此改變顯示內容或者試著讀取家人的日記和日程表,然后通知當事人他們有什么事情在什么時候要做,應該什么時候離家去赴約。喬治亞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聰明的人工智能助理來讀取食譜,指導烹調中的每一個步驟,甚至可以設計出一個系統,能夠從頭到尾自動完成烤蛋糕的工作,然而這兩個實驗團隊并沒有選擇第二條路線,他們希望系統能夠自然順暢的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設計原則是增強而非自動化。
智慧之物:自主或是增強
一方面,自動化是工人離開了生產作業的直接經驗,在自動化之前他們可以感觸到機器聞到機器的味道,聽到機器的聲音,所以經由這些感覺,他們可以感受到整個機器的運作狀況。現在他們在空調室里沒有噪音,只能依賴儀表控制器和其他顯示器試著了解生產線機器的運作狀況,盡管工廠自動化改變確實加速了生產流程,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卻也讓工人從工作中抽離出來。他們經過多年工作經驗得來的預測,和改正問題的能力也付諸東流,無法讓公司受益。另一方面,電腦控制的設備讓工人更加強大,過去工人只能關于生產線操作的有限的知識以及他們的工作會如何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益,現在電腦幫助他們了解了整個制造過程以及更大范圍內他們的工作對公司的貢獻,因此直接的生產操作經驗加上自動化帶給他們的全盤信息,工人中有機會和中高階主管交流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
設計的未來:有增強作用的智慧型物品
互聯網上很多購物中心的導購系統也提供給我們有價值的建議,因為這些建議只是給我們參考,不會讓人覺得受到侵擾。他們偶爾的成功推薦足夠讓我們感到滿意,同樣的擁有智慧型住宅的增強科技提供了實用的幫助,他們的非強制性、增強性的做法,讓人產生好感。
未來的設計依賴與智能設備的開發,為我們開車、備餐、監控我們的健康狀況、清理地板、告訴我們吃什么、何時運動。雖然人與機器之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只要將工作項目設定清楚,環境狀況在合理的控制之內,并且人機之間的互動盡可能減少,如此一來,自主的智能系統就有其價值。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生活中增加更多的智能設備來幫忙做事,彌補人力的不足,增強我們的生活樂趣,便利和成就感,但不會增加我們的生活壓力。
六 與機器溝通
持續提供系統的運作狀況,但不要對用戶造成干擾。現在很多自動化設備都提供最低限度的反饋,但是大部分的反饋就有嗶嗶聲、嘟嘟聲、鈴聲和閃爍光來傳達。這類反饋干擾多于溝通,即使起到了反饋的作用,最多也只提供部分信息。在很多商業性場合,如工廠、發電廠、醫院手術室或是飛機駕駛艙等萬一出了事很多不同的監控系統和各種儀器會發出警報,那些刺耳難聽的聲音讓人心神不寧,有些人員先都浪費寶貴的時間把這些警報聲音關掉,而后才能專心處理問題。
當我們的環境里有越來越多智能的、自主性的設備時,我們也越來越需要與他們進行雙向的相互支持的互動。人們需要資訊來幫助探明狀況,引導他們作出反應。在這種場合,即使不需要采取行動,你要得到確認的信息,這種互動必須持續不斷,而且大多數狀況下都無侵犯性,稍加留意我不需要特別注意即可,只要在真正有必要時才要求人們關注。大部分的時候,尤其是系統運轉良好時,人們只需保持關注關照,隨時了解當前狀況,而且預先知道可能會有什么狀況發生。單靠嗶嗶聲,甚至是語音警告都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反饋必須是有效的、全方位的,這樣才不至于影響其他活動。
“告知,但不造成過分負擔。”是安靜、自然溝通的精髓。
與機器溝通的法則:第一法則,提供豐富有內涵和自然的信號。第二法則,具有可預測性。第三法則,提供一個好的概念模式。第四法則,讓輸出易于理解。第五法則,提供持續的感知,但不引起反感。第六法則,你利用自然映射讓互動清楚有效。
七 未來的日常用品
時髦的魔鏡:你可以對鏡子說“鏡子,鏡子,墻上的鏡子!這件衣服搭配嗎?” 它可以將影像分享給你親愛的人,發送到他們的手機和電腦上,讓他們點評一下,并且還能將你展示給別人,而且還能改變你的形象,那你看起來瘦一點,或者將新衣服套在你的影像上試穿,這樣你就不必費心力去真正試穿,就能看到新衣服的效果,而且還能改變你的發型。
未來的冰箱知道冰箱里存放了什么食物,并且知道你放進或取出了什么食品,他會知道食品的有效日期。你的體重和節食食譜,并且經常給你提出建議。
也許你的冰箱會跟鄰居的冰箱比較一下冰箱內的食品。娛樂系統會比較你對音樂和影片的愛好,你的電視會比較你和鄰居看的節目。
3d打印機和3d傳真機。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傳真機和復印機打印出三維空間的拷貝。如果你的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看的陶土雕刻,你想讓爺爺奶奶看看嗎?沒問題,用三維傳真機發過去,然后在老人那里重新復制出來。廚房用具的鉸鏈壞了,沒問題,傳真一個給你。你也可以在電腦屏幕上設計一樣東西,然后制造出一個真實的具體的東西出來。
機器人。廚房機器人也許被集成在櫥柜里,與洗碗機、餐具柜、咖啡機、爐具安排在一起,如此一來,他們可以相互溝通,輕松地來回傳遞東西。那娛樂機器人也許可以做成人形,而吸塵或割草的機器人當然看起來就像吸塵器和割草機。機器人未來發展有三個可能方向娛樂家用電器和教育。
各行各業都會觸及設計,不管是藝術或是科學,人文或是工程,法律或者商業。設計師必須是跨學科創新的通才,也能夠在必要時邀請各方專家來參與他們的設計,確保各部分設計合理可行。
智能機器也需要互動共生和合作,無論對象是人或是其他智能機器。這是一個新的領域,過去的知識無法指導我們,盡管我們已經有了許多聽起來像是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學科名稱,比如互動設計、監督控制、自動化設計和人際互動交互等,但這方面的研究其實還很少。認知心理學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知識,可以作為一個開端,人因工程機人機工程學方面的應用領域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研究和方法,我們需要以此為基礎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