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跑步,我們第一想到的,總是減肥。
那跑步能不能減肥呢?能!
以下五條原則,如若做到,你就是科學跑步的先行者。
原則一: 跑步要有頻率,不可打魚曬網。
凡事有度,跑步亦然。
人為何要吃三餐,餐餐適量,而非一日一餐,一次吃夠一天的量。這就是適度的道理,對身體對精神都有裨益。即使吃貨如我,也斷不會一次吃到撐。用經濟學的話說,我每吃一個漢堡,效用就遞減,直到我吃撐的時候,再好吃的漢堡對我也是效用為零啦。推此即彼,跑步需要我們的堅持,不需要我們的暴飲暴食。一周2000米跑五次,效果會比一周10000米跑一次好。
建議頻率:一周跑步三至五次。
原則二: 重視質量,呼吸均勻。
每個人體質不同,身體素質有強有弱。跑步應該量力而行,縱向對比。
跑步,若非競技,而為愛好,那么目的便是鍛煉身體,便是減脂,應該自己與自己比,自己同自己較勁。別人跑再快,那只是目標;別人跑得慢,那也許是曾經奮斗的自己。
跑步最重要的莫過于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率,一般要維持在一個安全的脈搏區間,譬如一個健康的年輕人150次/分,屬于跑步有效心率。而年紀稍大的人群,則需要適度控制在120至130次/分以內為好。一切因人而異,因自己身體情況而定,以自己能堅持均勻呼吸為準。當心臟不適時,切勿勉強。當然,跑步也不應躲懶,要超越昨天的自己,才能達到優秀的鍛煉效果。
建議心率:120次/分 - 150次/分,不同年齡不同心率
原則三:跑前熱身,跑后勿急停。
熱身,是一切體育活動的基礎。競技體育,必須熱身;隨便玩玩,也要熱身。
只有當我們的身體預熱之后,關節才會靈活,韌帶才會舒展不僵硬,肌肉才會激活。我們開始正式跑步的時候,身體才會停使喚,防止了受傷的風險不說,跑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建議熱身步驟: 五分鐘快走,以及身體拉伸。
原則四: ,路面不太硬,跑鞋需護腳。
跑步最具爭議的便是膝蓋一說了。很多人因為怕跑步對膝蓋有損,而將跑步拒之門外。其實,萬事皆有兩面好壞與是非,跑步又何嘗不是呢。
跑步,直觀能減皮下脂肪,讓麗人瘦身,讓身材出眾。跑步,日積月累能提高心肺功能,讓體育表現能好,在對抗體育中夯實基礎。跑步,還能深深地減少內臟脂肪,幫助我們遠離脂肪肝,高血脂等等頑疾。但,若跑步不當,膝蓋確會受損。好比需要一個涂潤滑劑的齒輪,不當跑步會提前讓我們的潤滑劑用完,讓齒輪難以轉動。防患于未然,就需要穿一雙合適的跑鞋,就不應跑在太堅硬的路面。
萬事有利有弊,跑步有眾利而一害,不應因為潛在的風險而不去嘗試,畢竟人生不會沒有風險,有風險才會有收益。跑步要科學,就能將風險減到最小,收益達到最大。
建議跑到選擇:操場,跑步機。(公園,河邊等也是沁人心脾的跑步選擇)
原則五:百思不如一跑,放下手機,去跑步吧。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實踐出真知。思想的巨人自然也不能當行動的矮子。
跑一次之后,相信那種身心暢快的感覺,會勝過千言萬語,會讓你愛上這項簡單粗暴的運動。
村上春樹曾著《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他說: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堅持不了。
若你愛上了跑步,你就收獲了屬于你的跑步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