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高考過后,趁著假期初始的溫喜,趕忙收起了“黃金屋般的金山”又去追尋別樣般的“顏如玉”。
試問,誰不想在終日的“忙”與“盲”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閑”呢? 用閑心,養閑情,才是生活。閑,不是荒廢時間而是找到樂趣。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入駐互聯網自媒體平臺時間不滿一年,又因為高中學習時間比較緊迫,對于雜亂的"花園"也險些打理了,多用傳統的筆硯以來充空。翻開那泛黃發脆的紙頁,歷史將它裝訂得隨意又拙劣。我想,用熱情澆灌樂趣之復燃、用新知彌補文學之空隙、用堅持追尋寫作之長途,欣喜盡頭是驚喜。
窗外傳來窸窸窣窣地聲音,聽不真切,電風扇呼呼地吹著,半夢半醒間,手機開始變得沉重。前期,在寫作與學習之間平衡;當前,在做工與寫作之間權衡。一時不知該如何下風”送來了回應。作家老師齊帆齊說:“左手月亮,右手六便士。”這也正是老師用文學的初心踐行著熱愛,付諸著實踐。賺錢養活文藝夢……稻盛和夫說:“唯有讀書和賺錢,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
前往的道路上,不妨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其實也天高海闊,腳步也輕盈些了……坐在窗臺下,仰瞻回望著,手中輕撫著紙紙鉛字,不經意間嘴角微微上揚,樂的也許是僥幸吧。
創作心路,簡析淺談。距最近的一次去談寫作歷程還是在高三上半年,在范老師的推動鼓舞下,特意為我余留一節上課時間以來分享自己的寫作心得。當時內心也充滿著忐忑,在想,談的淺論證力不夠,話術站不住腳,說服力不強;深談則有心無力,見識短淺偏小,班門弄斧。內心的兩個我也擦出了多次的碰撞,之后沉靜下來詢問了相關的寫作老師,才把放棄的念頭得以泯滅。“用真話,講真事,抒真情”。觀眾的表現才是成效的展現,其他都是詭辯。寫作與演講不可分割,不僅要做到有下筆的勁力,更要有口辯的能力,都在用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回歸初衷去做人民的學生。
要談為何熱愛文學?其實內心早已有了答案,只想用尋夢的方式使之愈發清晰罷了。在小學時,就代表了學校去參加了市級的漢字聽寫大賽,當時懵懵懂懂,對口答還有筆寫的題目都盡顯著無知,在浩瀚的文化體系中,仿佛微妙的滄海一粟,但只想讓自己沉浸在這氤氳的東方美學,古風典雅之中,受之熏陶,陶冶情操。至此,文學之芽得以萌生存活,命運齒輪得以轉動。
中學時,發表的第一篇紙質文章《望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稿費400元,內心的喜悅也會伴隨著夢想長足,在收獲精神的同時,也會伴隨著物質的附加品,讓創作有了無盡的念頭,在自己的方塊田地中賡續,興趣收獲的意外正是生活的小確幸。
之后發表的第一篇網絡文章得到了全網的熱榜爆文,閱讀瀏覽量達到三萬多次,意外之中有些驚喜。第一次用紙硯的形式將文字變成了數碼電子,"現在的自媒體足以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在這個時代不存在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誠然,生在大有可為的時代,爭做大有可為之青年,在時代賦予的紅利,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名創作者,一名優秀的創作者。
寫網文、成為網絡寫作者也帶給了普通人無盡的可能。足不出戶全職寫作,半職寫作者,新媒體平臺為媒體寫作者提供了更多體現價值的渠道。第一次受到網絡的分紅,也感到受寵若驚,久而不敢相信會投落到自己頭上,“深耕現實,立足網絡”成為了創作者們的生活方式。
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收到一家報社編輯老師的聯系與之接稿對接,對于文風和文筆都有著巨大的考驗,這也正是邁出寫作的一大階段和挑戰,欣喜之中也有著陣陣擔憂。對于一個文學新秀,從一篇文章的構思、標題、語言、正文、潤色等在本無量的積累一下子向質的邁進,難免有些唐突惶恐些了。接過稿件要求,當時一下爽口的答應卻遺留著絲絲的后悔,作為新手成長起來的寫作者,我深知寫第一篇文章是最難的。在寫作之前,總感覺心里有千言萬語,但到真正寫作時才會發現落筆有多難。“想”和“寫”是兩個概念,要把腦子里千頭萬緒的想法變成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對于新手來說挑戰很大,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筆。
為了真實還原情景再現,我便當時下到田頭來到鄉野,遠遠的觀看著炊煙,不經意間,你便被它的柔美多變帶入到質樸中去了。由遠望到仰望,再到近處敬畏,這也正是炊煙裊裊不斷升起的形態過程吧。靈動似許卻一直哺育著千秋萬代的農村煙火氣。
高中以來,一直受到教育公司的寫作邀請,對于論文寫作也有著別樣的熱情。六月以來,我拒絕了很多的稿子,可能為盡其充分學習留下些"閑暇"罷。 高考前些時日,在高考語文結束的那天晚上八點,當時正值吃飯,突然就收到了編輯老師? 的約稿內容,顯而易知這個題目是高考作文,內心也是意外交加些了。本身我打算不接稿子而為學習余留更多的時間,可是又想想這篇文章或許對我練手些還有幫助,又能提升自己考試文筆和寫作能力,這也算得上是雙向互贏的了。對接稿子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度和練手隨筆,同時也是為了高中學習必要的寫作能力,在鍛煉中優化自我。各個編輯老師也都細心負責,免費每月郵寄作文類圖書贈閱,對于資料圖書也會加以供給,在其保證文化課的同時也有余力去練作文、賺收益。在每次寫作中受到老師們的指導,共享著優越的資源,對于作文精批也有著改進和提升的意見,在寫作之中揚特長、練高考。
過了幾日,編輯老師便把稿費打給我 但我沒有接收,我讓編輯老師留了下來,雖說僅僅300塊錢節省下的是報社,但我想物質橫行的今天或許有些人為了名利而去撰寫,又為了名利而無動于衷,即使"墨多"也是這樣了。我想寫稿子這是一個互贏的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平臺和提升的機會,更是眾多筆者相碰撞,相交流的指正機遇。難得的不是經費,而是信任和過程。
在高二那年,我和臧艷改老師參加了一期征文活動,我們都同口的接下了,在多次的改稿中臧老師都給予了悉心的指導,她力求寫文嚴謹,這也正是她做事風格的寫照。當時我的標題追求簡化和優美的時候,她從另一個維度將我的詞性進行了透析,觀照以后確實發現邏輯不嚴謹、用詞不恰當;原來寫作在追求文美的同時更要有值得讀者推敲和縝密的思維邏輯。“以美亂真“則是寫作中的一大忌諱,這也為我后面的寫作留下了很多的教誨。
之后便被邀請加入到了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進入文學協會對我的寫作也有著很好的指引力。“高手為伍,智者同行,雄鷹為伴,王者相左,能和優秀的人同步,與優秀的人共舞"也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在夢情老師等優秀人的帶領下,使協會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涌現更多的文學新秀。在廣闊的平臺任由我們發揮所能,為其提供更為多的創作機會和資源。
下半年的時候,連續受到網絡電視大賽的投稿邀請,出彩中國組委會編輯老師的文章轉載。第一次從線下的征文到線上的投稿評審,這也是與名家對話受點評嘉賓老師指導的機會。在新時代的大浪潮中,自媒體不斷盛行要真正的把“流”量變成“留”量,果斷盡力的抓住每一次評選機會,在對比中找出差距,在優秀者中不斷拆分學習。我想優秀的前輩之所以能夠不斷出圈,影響力不斷擴展,正是因為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爆文,受更多的讀者看到、認識、喜歡。在連續多次的網絡評選中自己的名次雖然不高,但也依然居于前列。我經常對自己說:“開始寫了,你就贏了一半”。想要寫作快速提升,就是要有行動思維,即開始寫一句話、一篇文章,寫作最怕的是不動筆,更是先寫完成再完美。
高三上半年,在一次假期中得到奔流文學社的全國中小學生征文比賽,因為受到時間的局限緊迫,便將之前寫好的文章拿了出來進行羅列翻看,找到了許多寫好但未發表的文章。“青泥、石潭、炊煙……”在孩童時代的文章中卻沒有發現童真的聲音,我也時常驚嘆著自己當時是個孩子嗎?為什么會思考著人與自然、人性救贖等哲思。當時的我也十分的痛苦盡可能的還原著童年的純真質樸,以便貼合當下的投稿要求些吧。一些作家也一直追尋著這種文學風格,“童心未泯,老當益壯”,寫出的篇篇童話故事都流露著作者童年生活的趣味。連魯迅先生的雪地捕鳥、庭院桑葚、閏土刺猹等也有著別樣的童年風味些了。
后期受到知乎寫作學堂的邀請報名,簽約就可以大大增加過稿概率和知乎專欄,可以直接對接寫作編輯老師,綠色通道扶持以及多達80多家的投稿渠道等。我想剛剛入駐互聯網不久,且文學功底和筆墨都有所限制,直接發展小說故事型網文難免會有所大跨度的風格轉換,自己知道本身對于故事型小說是不容易寫好的,又缺乏足夠的經驗,自我認知要有準確的定位,在擅長的領域內深耕垂直不斷發掘自我潛能,力爭做到從“入門到精通”。每天伴隨著初審,復審以及稿件的錄用等次次進階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確幸。在文學中發現美,再回頭看時發現天也高些,地也闊些了。每次從無知到有知再到全知,用文學的力量寶石填充現實的間隔空隙,從現實中沉重的走進來,再從文學中輕盈的走出去。
一路來文學的追夢旅途中并不孤獨,有書店、教育公司等各種周邊禮品及圖書的郵寄,給心靈加點兒油,被越來越多人發現內心不斷充盈,不斷實現自我價值。很多時候自己將寫作的稿費留給本報社或者是接稿公司,讓其作為自我發展的資金。稿酬雖然微薄,但是也想為報社盡一份力、發一份熱、出一份光。文學的道路本就是應相互扶持,就像伯樂與千里馬二者都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為著共同的愿景努力著,為傳播中華文化踐行著,為講好中國故事奮發著,爭做人民的學生、為人民發聲。
有幸加入奔流文學報社,共同追尋著前輩王劍冰老師的身影,對當代的散文來說他有著巨大的貢獻。在奔流文學院作家研修班中,我聽過他的幾次短片課程,在這塊具有重要影響的散文園地上,為散文詩留有一席之地,使這個至今處于半獨立狀態的文體多了一處立足之地;向我們展開了散文詩的一片新的風景線,人生、時代、生活在他的作品中,并非如何燦爛輝煌,或作獵奇地炫示。詩人以其慧眼,以詩人的敏感,觸手所及之處,隨手拈來一塊塊平常‘卵石’,經其智性光輝的燭照,詩化手法的點染,便成為一章章精巧靈動的散文詩篇。經其智性之熔鑄,形成堅實、精煉、深刻和新鮮的理性內核,由于抓得準、思想密集度高,肯于舍棄枝葉,便成就了集子中那些玲瓏剔透的短章。
在長期的寫文道路上,有志同道合的文友都在互相鼓勵著,筆耕不輟。我們每天面對的不僅是“雞血”更是自我活力更跌。“勇敢寫,放開膽子,想寫就寫,不要怕別人說負面的話、風涼話。有時候風涼話更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一位讀者好友給我留言的話語。
比如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不太敢寫文章,也不太敢寫自己的心聲。所以我的文字產量就很低。其實這種狀態,對一個新手的新媒體寫作人來講,都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要努力尋求方向,主動克服。新秀寫的不好不用怕,怕的是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我想這樣的心態不僅不能寫好,而且做任何事情都難有建樹。閱讀當然要與讀書相結合,有一定量的輸入,才會有高質的輸出。優秀的書籍,就是給人提供一種正面思想的優質載體。讀書會開闊思維,開闊胸懷,延展眼界,讓人的內心變得豐滿。歸根結底,讀優質的書籍,會提高自己寫作的水平。進入新媒體寫作領域后,堅持比天賦重要,行動比技巧重要。我這樣想,也許這樣踐行著些了……
高三,范老師給我講述她多年前的一名學生,熱愛詩詞寫作,在詩歌領域有著很高造詣,當下已是中國詩歌協會的一員,同時他從商以茶文化為交道,用行為和詩詞底蘊講述千年古韻的茶道,空閑時的隨筆也讓他有著卓越追求,筆耕不輟。一邊上班,一邊寫作,在緊張的時間里堅持寫作,并做到高產,不僅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還在工作家庭中也能游刃有余,我想在時間的調配方面就是:碎片化時間零存整取。任何成績的取得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堅守,最終成為業內的佼佼者。
老師給我看了與前輩的聊天記錄,當前中國論壇青黃不接,青年接力必在當下。前輩也一直探尋著像他一樣有為的青年愛好寫作者,并且讓老師代送個人撰物作品詩詞集《初心志遠》并附有個人親筆簽名,翻看幾頁頗有感受,用真事抒發真情。熱愛促使行動助推文壇高度,堅持裹挾熱情帶動文學新峰。渺渺的詩詞佳作都是文學星河中的閃耀群星……讀書寫作是一種寧靜的輝煌,雖然生活樸素 但我們內心豐富;即使深陷泥濘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我愿意在以后向前輩不斷學習靠齊 深耕文學根基,總是匍匐在他們的影子下,追尋熱情 漸行漸遠!能夠認識老師也讓我更加堅守文學的尋夢方向和操守信念 更有思維的迭代 讓我們的文學追夢路上并行不再孤獨 老師也一直用行動詮釋著“做事只為做好一件事,專注當下事”老師有著教育的熱忱,對興趣育人的引導,在老師的潛移默化涵養熏陶下 以至于使更多的學生 發展專長成為文學新秀和后備軍。我想說文學真好,“以文會友,師高德為”。
最近高考結束后,也恍然間進入了暑期生活,第一次緊緊追隨著優秀老師的寫作步伐,在自媒體中抓熱點、評時政,對于敏感的新聞創作、文章短評等也有些惶恐和擔憂,自己先前沒有接觸學習過,并且害怕自我觀點過于偏激和言論的不當,容易混淆是非,造成不良的影響引發相應的社會言論。但自己深思和詢問老師后,也更加確信對于不同的領域和學習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前進與自我提升,“只有放得下,才能邁得開”。
由筆墨填充日記,到文字變成鉛字,再到最后報刊雜志,成功的道路不可復制,唯有奮發踔厲,加入協會不是偶然而是成功中的必然。希望未來,一切都能穩中前行,努力養活的文藝夢。也算是盲目自信和對自己的鼓舞吧!說不定,無形中有神秘力量為了讓我自證預言成功呢 !也希望有文學夢的同學可以在心底默默的發芽生根,破土向上、通透澈潭。
作家巴金說過:“我正是因為不善于講話,有情感表達不出來,才求助于紙筆,用小說的情境發泄自己的愛和恨,從讀者變成了作家”。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