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2、莊公小霸(上)

1、鄭氏立國

我們暫且拋開秦族,去審視一下春秋時期。

那么春秋從哪里開始講起呢?自然是平王遷都洛邑。平王遷都洛邑帶來的最大變化,《史記》寫了叫

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分別是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由方伯。特別是這個政由方伯,孔子講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這才叫禮崩樂壞,孔子講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他說觚不像觚,還能叫觚嗎?。什么意思呢?觚是一種酒器,后來形體都改變了。孔子說這不上墳燒報紙——胡弄鬼啊。什么意思?其實孔子說的是表面上的符號的變化,代表了周禮的喪失。換言之,春秋戰國我們知道是巨變,那么巨變的標志是什么?標志往往是我們不曾注意的。現在的世界也處于巨變當中,中國人原來有名有字,但是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進入世界體系中,表字漸漸就沒有了,取代的是英文名字。信息時代來臨,大家都有了網名,看似只是一個不經意的變化,折射的是政治經濟劇烈變化。

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即位。讀這句有意思,魯隱公是什么地位?諸侯。這篇是《周本紀》,也就是記載天子的傳記中竟然出現了魯隱公即位這樣一個諸侯的話,為什么?因為魯隱公即位這句話不平常,這是《春秋》的開始。

《春秋》孔子所作,《春秋》這部書絕對不是一個平常的史書,首先由于它出現一個名詞,春秋。我們講春秋,原因就在于此。那肯定就要問

第一、為什么叫《春秋》不叫《夏冬》呢?

第二、孔子為什么寫一部史書?

我們一條條來回答。為什么叫《春秋》?春夏秋冬是為四季,四季之中最重要是哪幾季?分別為春季和秋季,因為一個是播種的,一個是收獲的。中國自古為農業社會,將這兩季當成最重要的。

第二,孔子為什么做《春秋》?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

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弊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這里說的很明白“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后世有春秋筆法由此而來。每一句看似普通,字字針砭。這部書首先不是記事,而是評判。

比如就這段史料,《春秋》怎么寫的呢?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這是《左傳》,《春秋》微言大義,一般人看不懂,就有注釋,流傳下來三部《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這里《左傳》說,魯隱公元年,《春秋》不寫他即位,只是說攝政。

明明是即位,它怎么就說是攝政呢?我們這里不細說,等未來我們會好好講講。

魯隱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看得出來,《春秋》這部書并不是從公元前771年開始寫的。

可以講前面全是鋪墊,我們都知道春秋有五位霸主,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或者是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

但是在老七位出場之前,有一個人,其實他的人生同樣精彩。這就是號稱春秋小霸的鄭莊公。我個人認為鄭莊公與秦穆公不分上下。

鄭莊公自然是鄭國人,那么鄭國怎么來的?

鄭國的開國之君是鄭桓公(姬友),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同母弟。周厲王是西周的倒數第三位君主,最后三位分別是周厲王、周宣王、周幽王。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時期,姬友也就是鄭桓公被封在鄭。受封三十三年來,百姓安居樂業。周幽王任命他為司徒。周民(王幾之地的人)都很擁護他。河洛之地的人都思念他。

當了司徒一年后,周幽王因為褒姒的原因,導致諸侯大多反叛周室。

接下來就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精彩在哪,看當時的人對春秋局勢的變化的預測。

鄭桓公就問太史伯說:“現在局勢不定,我該怎么逃脫死亡呢?”,也就是如何安身立命呢?

太史伯說:“就洛水東岸的土地,黃河、濟水南岸可以定居”

“為什么?”鄭桓公問。

“這個地方靠近虢國和鄶國。”

“既然如此,此地已有主人了,怎么辦?”

“虢國和鄶國的國家貪而好利,百姓不附。現在國君你民心歸附。你到那里去,百姓一定歡迎,虢國和鄶國的國君看到你來了他們會奉送土地給你。”

桓公說:“此地雖然很好,但是我想住在長江以南。”

“不行,天下將亂,楚國一定會興盛”

“那住在西邊”,鄭桓公問。

“不行,那里的人貪財好利,靠近西戎,不好管理”,太史伯說。

“先生能否告知寡人,天下將亂,哪些國家會強盛”,鄭桓公說。

“齊、秦、晉、楚”,太史伯說。

“為什么?”

“齊國是姜姓,掌管禮儀,并且齊國國土廣大,他們會興盛”,“秦國的秦仲是時勢的俊杰,他也會興盛”,“晉國據守險要之地,靠近弱小的國家,若實行仁政,也可以強大”,“楚國,擁長江以南廣大土地,他也會強大”

桓公說:“好,多謝先生教寡人”

于是稟報幽王,把民眾遷移到洛水東邊,虢國和鄶國一看鄭桓公來了,就獻上十座城邑,建立了鄭國。

太史伯對鄭桓公的侃侃而談,到底說些什么?首先我們可以把太史伯的回答分成兩層。

第一、鄭桓公怎么發展壯大。

第二、哪些國家會強大。

太史伯說

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

只有這塊地可以去,為什么呢?《史記》沒有講清楚,在《國語》里是這樣說的

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非親則頑,不可入也。其濟、洛、河、潁之間乎!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為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若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若克二邑,鄔、弊、補、舟、衣、柔、歷、華,君之土也。若前華后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

他提了兩個標準,選地方。

其一,蠻夷戎狄不可去,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他們戰斗力太強不可去

其二,非周室宗族不可去,因為鄭桓公是周室宗族,像楚、齊、宋都不是,不可去

那為什么去虢、鄶之地呢?

其一、虢、鄶之地國君憑借地勢險要,貪而好利,百姓不歸附他們

其二、虢、鄶他們的封爵是子爵,男爵(周朝王以下,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而鄭桓公是伯爵,遷到那里去,他們不敢說。如果他們敢說什么話,就借口自己是逃避周朝的國難而來,這樣就可以把武裝勢力放在那里。待時機一動(周室衰落),奉天子去討伐這二邑,那么就可以占為據有了。

這是第一層回答,第二層回答是說明局勢的演變。

首先,周室會不會衰落?

答案是會。為什么?據《國語》記載

《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

夫虢石父讒諂巧從之人也,而立以為卿士,與剸同也;棄聘后而立內妾,好窮固也;侏儒戚施,實御在側,近頑童也;周法不昭,而婦言是行,用讒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姚試幸措,行暗昧也。是物也,不可以久。

什么意思呢?他說周幽王

親小人,遠賢臣必然亡國。再者廢長立幼,法制不實行。

其次,周室衰微,哪些國家會強盛。

答案是秦、晉、齊、楚,為什么呢?

晉:地處險要之地,身邊都是一下實力弱小的諸侯國,如果實行仁政,就可以壯大

秦:秦人民風剽悍,秦仲是一個賢明的人,國土廣大

齊:地處東方,國土廣大,齊國的國君是少有賢明之人

楚:地處長江以南廣大區域,民風剽悍,也會強大。

我們可以發現,在農業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或者潛藏實力,國土是不是大,民眾是不是多,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所以大國和強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國是典型農業社會的標志,看土地和人民。而強國看的是能否有尖端科技、核心技術,比如英國工業革命后掌握了核心技術,馬上就可以發展壯大,而不需要他自身國土變大,這就是技術爆炸。

但是鄭國這個地方,很有意思?鄭國所在地東枕馬陵,西倚隗山,南連許、穎,北達滎澤,岡阜四抱,溱,洧(wěi),為四方必經之地。春秋戰爭之多者莫如鄭,四戰之地。

公元前771年,犬戎殺幽王,并殺桓公。鄭國人就立了他的兒子掘突。

接下來我們的主角就慢慢登場了。

2、克段于鄢

武公十年,取申侯女兒為夫人,叫武姜。我們讀到這里已經出現三個申侯了,在《秦本紀》、《周本紀》、《鄭世家》都出現申侯,這個申侯是誰?申侯所處的位置是申國,申國統治謝這個地方,相傳為伯夷之后。

接下來就是《左傳》開篇的一篇文章,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鄭武公娶了武姜,武姜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但是事情就是這么奇怪。他的第一個兒子是腳先出來,頭后出來的(也有說法叫在睡夢中生出來的),反正武姜受了老大罪了,就不喜歡這個大兒子,取名為寤生。什么叫寤生?就是大白話倒著生,可能為了紀念這個時刻。所以就非常不喜歡這個兒子。這個大兒子就是鄭莊公。

還有個原因在于共叔段這個人長得特別漂亮,據《詩經·鄭風》記載

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襢裼暴虎,獻于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又帥氣,又勇猛,所以武姜就特別喜歡這個兒子。相反寤生這個人沉默不語,好像誰欠他似的?

于是武姜就攛掇鄭武公廢長立幼,鄭武公知道啊,廢長立幼違背禮制,當年幽王的教訓歷歷在目。就堅持立嫡長子寤生。

公元前743年,這樣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

鄭莊公即位以后,武姜就要求這個大兒子給小兒子一塊封地,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她要制這塊地,這塊地有什么好的呢?

因為制這塊地地勢險要。鄭莊公就回絕了這個請求,她又要求把京城這塊地封給共叔段。這個京城不是都城的意思,是一塊地叫京,它是一塊城邑,故稱京城。然后稱它為“京城太叔”,這個太叔就是大叔,就是非常恩寵。

這樣鄭國境內就有兩個政治中心,就有大臣來勸諫,這個大臣叫祭仲,他說:“現在共叔段的封邑已經超出了規定,這樣一來任由他發展壯大,國君你的位置可就不保了”,結果鄭莊公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說:“我媽要求我,我有什么辦法”

祭仲說:“武姜這個人,她的欲望是沒法滿足的,國君你趁早把她的政治勢力鏟除掉,為好。”

鄭莊公說: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從這句就可以知道,鄭莊公絕不是真的不明白武姜和共叔段的想法。

共叔段一看,我哥沒有動靜,就又吞并兩個城邑。公子呂又來勸諫鄭莊公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現在共叔段勢力越來越大。人民都不知道緊緊團結在誰的旁邊了。國君怎么還不采取行動。”

鄭莊公微微一笑,說:“別著急,你看他怎么死。“

共叔段又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公子呂又說:“現在人民已經不知道效忠于誰了?人民可能慢慢依附于共叔段了”

鄭莊公說:“他身為臣子對國君不義,作為弟弟對兄長不親,地方再多有什么用。”,這句話透露一個信息,就是春秋時期人有家國一體的心態,就是國君對君效忠,在家對宗族長效忠。鄭莊公既是鄭國國君,同時是鄭氏的宗族長。

果真如公子呂所說,人民開始依附于共叔段,共叔段修建城池,建造軍備,準備了步兵和戰車,要偷襲鄭國首都,武姜里應外合,就可以把鄭莊公逼退位了。這個時候,鄭莊公聽到這句話,知道時機已到,可以動手了。

于是鄭莊公派公子呂兩百乘(包括步兵和戰車),去迎擊共叔段。這里也沒講共叔段有多少軍隊。這樣一來,京城的人紛紛反叛共叔段,共叔段跑到鄢這個地方,軍隊就跑到鄢,攻打共叔段,最后共叔段跑到共國。

這樣一來這場政變就結束了,鄭莊公看到自己的母親武姜,處處針對自己。對武姜說如果不到黃泉我們倆永不相見。但是過了會他就懊悔了。

鄭莊公手底下有一個大臣叫潁考叔,他聽到這件事情,就假裝送禮物給鄭莊公。鄭莊公就留他吃飯,他吃飯的時候故意把肉放在旁邊。鄭莊公非常奇怪,就問他。

他說:“我老母親從來沒吃過君王的肉羹,我想帶回去給她吃”

鄭莊公不無感慨的說:“你還有母親可以孝順,我可沒有咯”

潁考叔假裝地說:“你怎么沒有母親?”

鄭莊公就把原因告訴了他。

潁考叔說:“這好辦,黃泉見母。你挖一條黃泉,你在地道之中相見,不就行了嗎”

于是鄭莊公依計而行,他和他媽在黃泉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鄭莊公賦詩一首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武姜也賦詩一首

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母子倆和好如初。

這個故事古人把他放在《古文觀止》第一篇,可謂意義深遠。

首先,《鄭伯克段于鄢》是有講究的,從題目就可以把內容了解了。

1、提鄭伯,不提鄭莊公,就可以知道鄭莊公是共叔段的哥哥。《谷梁傳》講

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他說以前寫史書有個規矩,殺死太子的同母弟要寫明是國君殺的,但是這回寫鄭伯,就知道殺的人是他的弟弟。

另外提鄭伯,諷刺他沒有盡到哥哥的責任。

2、講克,而不說殺,是表示兩方兵力相等,政治勢力相似的原因

3、講段,是因為共叔段沒有盡到弟弟的本分,想要篡位

4、講鄢,是因為在國內篡位不必講地點,但是鄭伯把共叔段趕到很遠的地方還有趕盡殺絕,這太不象話了

所以說《春秋》記事是第二位,這樣批判是第一位。

我們單純從歷史方面看,鄭莊公他有什么可取和不足之處。

第一、我們講鄭莊公趕盡殺絕,你不能從儒家的慣常思維去考慮,在政治斗爭中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現在不讓你死,不代表我不想殺你,而只是你還有利用的空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鄭莊公的困局,從小他母親就不喜歡他,到了他即位(14歲即位)了,要求封地,擺明了就是要壯大他弟弟的勢力,最后母親還要聯合弟弟殺他。當年武姜要制這塊地的時候,鄭莊公就暗示武姜說制這塊地本來是虢叔的,他憑借地勢險要,胡作非為,你現在要為共叔段要這塊地,我會懷疑你也會胡作非為的,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結果武姜沒有聽懂鄭莊公這層意思。

第二、鄭莊公為什么不直接就殺了他的弟弟?因為他要師出有名,是共叔段他以下犯上,我是去平叛,我是以正道伐無道。當然這點小心思沒有瞞得住史官。

第三、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不知道他哥哥的想法,結果國都的大臣們也沒看出鄭莊公所思所想,你可以知道,這個人多么能忍,忍到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一個14歲的人能忍到滴水不漏。能忍的人必然狠。

第四、為什么鄭莊公要跟母親黃泉再見,除了真的自己后悔以外,更重要的在于,春秋是一個禮制社會,周幽王和周平王的下場可是歷歷在目。

第五、鄭莊公為什么不殺死共叔段?不殺死共叔段都已經被人罵他趕盡殺絕了。另外,共叔段已經跑到外國,如果追殺,這就不是國內問題能夠解決的。

此外,鄭莊公對武姜的那個態度,必然導致被人唾罵,再加上一個殺弟的“美名”,這個可受不起。這就是春秋時代的君主的心態,“婊子立牌坊”。

第六、什么叫“忍”,忍只是手段,目的并不是忍。越王勾踐忍辱負重,是為了滅亡吳國。而不是為忍而忍。

第七、先發制人,當時機成熟了,如果不先發制人,那么忍就前功盡棄了。所以當聽到共叔段攻打都城,當機立斷攻打共叔段。所以忍和先是統一的,忍是為了迷惑對手,先是抓住時機。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看看《史記》和《左傳》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描寫

二十二年,段果襲鄭,武姜為內應。(《鄭世家》)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襲鄭。夫人啟之。公其期

《史記》記載是沒有很明確的時間概念,但是《左傳》說了三個字,將、將、聞。共叔段來攻打鄭國首都新鄭,那必然要是偷襲,結果鄭莊公知道,并且知道時間,共叔段怎么能不死啊。

而且兩個”將“字意味什么?說明,共叔段還沒有啟程去攻打新鄭,反而是鄭莊公先去鏟除叛亂。這就是先,先人一步。那怎么能先啊,從”聞“字就知道,共叔段身邊肯定有間諜,而且深受共叔段信任。

第八、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當然這不是共叔段失敗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共叔段一舉一動都在鄭莊公預料之中,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敵人之中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第九、最大的疑問在于,鄭莊公即位才14歲,他真的能這么心機嗎?埋藏二十二年,這真的是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能想到的?所以這二十二年來,鄭莊公必然大力發展鄭國實力,牽制母親這一方勢力。要知道申國的實力可不小啊,動不動就跟周天子鬧翻天。而弟弟實質上就是母系的代言人,更確切的講就是申國在鄭國的代言人。所以鄭莊公就是一個勵志的典型。

《史記》對這段歷史描寫就非常簡單,把大量感情色彩抹除,相對客觀記載。《史記》脫離了經學的范疇,真正把歷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最后不妨感慨一句,真是母不母,兄不兄,弟不弟。鄭莊公一生豐功偉績,號稱春秋小霸,但是誰愛過他?如果成功要用這樣代價去換取,你換不換?一個14歲的人毅然挑起來振興鄭國的責任,鄭國建國才有兩任君主,鄭桓公基本沒有打理過鄭國。武公、莊公兩代才使鄭國強大,那是一個什么時代,大變動的時代,任何一步棋走錯滿盤皆輸,鄭國又處于各個國家包圍之中,此時若能母親、弟弟輔佐自己,應該如此,不料一而再再而三欲制其于死地。二十二年來,不是沒有給他們機會。

同樣如果鄭莊公和武姜能好好教導這個弟弟,共叔段也可能名垂千古。這是誰的悲劇呢?難以言說。

我們再看看秦國世父之舉,你才明白,秦國怎么能不強大。同樣你也可以預測,鄭國這個國家必然會很快衰落。

我們講到鄭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之亂是被平定了。公孫滑逃到衛國。公孫滑是誰呢?是共叔段之子。衛國人一聽鄭莊公竟然干了這件事情,你可以想見,公孫滑肯定把共叔段說的很無辜了。

衛國就來討伐鄭國。現在可以看到原來是鄭國的一場內亂,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場國際爭端。結果衛國人把鄭國的廩延打下來了,這個廩延原來是共叔段擴展的領土。于是鄭莊公率領周天子的軍隊、虢國的軍隊。為什么他能率領周天子的軍隊的啊?原因在于鄭莊公在國內是國君,但是在天子那里是有官職的,同樣西虢公也是如此。

這樣一來,就攻打衛國的南部邊界。鄭國又向邾請兵,邾子派人請求公子豫(魯國大夫)討論要不要出兵,公子豫同意了。但是魯隱公一看,管這閑事,就不允許出兵。公子豫一看,國君不讓,就自作主張聯合鄭國人、邾人會盟于翼。

這樣一來,公孫滑就無法回歸鄭國。第二年,

隱公二年(公元前721年),鄭人伐衛,討公孫滑之亂也。

這樣這場風波,才靜靜平息。但是沒過多久,又有一場風波襲來。

3、周鄭交質

鄭侵周地,取禾。

鄭侵占周的地方,取了天子的禾。

這件事情被稱為“周鄭交惡”,《史記》在這里記載有問題,我們看《左傳》是怎么記載的。

這里有個常識,我們知道三代都是分封體制。為什么一定是分封體制,因為中國領土太大,經濟發展水平又太低,只能分封。但是分封也是有規矩的,什么規矩呢?很簡單,一家大公司給誰最放心,當然是自己家人。在周朝就是姬姓。同姓是說明是同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比如我們曾經講過秦和趙都是贏姓,因為他們都是大業的子孫。

分封體制下的諸侯是有很大的權力的,正常情況下,周天子是不予干涉諸侯的內政的。但是在外交和軍事上,那必須聽命于周天子。比如周幽王叫你們過來勤王,你就必須來,這是你的義務。

并且周天子怎么統治各個諸侯國呢?周天子的軍隊要占有絕對優勢,據《周禮》記載

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

王占有六軍,其中每一個軍隊,一萬兩千五百人。那么周天子應該領有75000人。大國是其一半的軍隊,所以根本沒法與周天子匹敵。但架不住事情正在起變化啊?這是為什么呢?科技會發展,周天子會衰落啊。最直接的表現,平王遷都,實力衰落,怎么養得起這么大軍隊。比如齊國靠著大海,有魚鹽之地,他就養得起,只不過缺失可以養的名分而已。這樣就進一步加大之間的差距。

這個鄭國我們講過是姬姓諸侯,所以周王比較信任自家兄弟,哪知道自家兄弟殺起人來,比外人還狠,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說周天子比較信任自家兄弟,于是鄭國國君在周王室是有職務的,就是卿士。這個卿士位子還非常重要,類似于宰相。

周朝官位是世襲的,沒有科舉制一說,你爸是卿士,自然你就是。

那么鄭莊公就要到周王待著的地方去當官,但是鄭莊公就不愿意去。現在都什么時候了,當年周公旦(姬旦)那可是楷模,可以發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為了盡這個義務,連魯國都沒待。

鄭莊公于是決定鐵了心了,不去,看你能奈我何。他就占著卿士這個位置,但是不去,尸位素餐嘛。但是周天子就急了,你說你在燕國,我也不說什么,比較太遠了。鄭國可是就在我眼前,你說不去,分明不把我放在眼里嘛。

于是既然如此,就別怪我了。反正你也不來,就把朝政分給虢公(就是假道伐虢的那個虢國,虢國也是姬姓)。鄭莊公聽到了,誒,你不是說我不來嗎?我今個兒來了。就質問周平王,周平王說:“愛卿多慮了,沒有這個事情。”

反正也不知道誰提議,怎么著吧。周平王派王子狐,到鄭國視察工作。鄭莊公派自己兒子公子忽到周王這當人質。反正兩個都是人質,這就是“周鄭交質”。

這就暈了頭了,天子把自己兒子在諸侯國里當人質,聞所未聞啊。

瞬間在各個諸侯國都議論此事,諸侯們聽到此事表面的時候不敢說什么,心里可全知道了,周天子可不是以前那個天子了,現在老大還得是鄭莊公。

于是《左傳》不無感慨的說,

誠信是發自內心的,何必用人質來作為條件呢?假如雙方有了誠信,誰能拆散他們。況且君子建立信任,都是按照禮制去行事,何必用人質?

《左傳》說的太對了,但是難啊?像“季札掛劍”少之又少。況且鄭莊公是君子嗎?他只是一個政治家而已,自然大者說為國家謀取利益,小者說為自己謀取利益罷了。

這件事情完了以后,周天子又跟鄭莊公起了矛盾。

4、周鄭交惡

周平王去世了,剛上來的是周桓王,小伙子剛上來,最看不慣這個鄭莊公這個親戚了。就要把鄭莊公的權力一步步削弱,擢升虢公。這樣一來,鄭莊公一看,就想報復一下周王。

周王的地方種了很多麥子,這不著誰不惹誰的吧。鄭國的你吃你國家的,我吃我地方出產的。結果鄭莊公命令手下人,把所有的麥子割走了。

這周王一看,奇恥大辱啊。當時又沒有玉米,番薯一類的東西,就是五谷。麥子竟然被人割走了,吃什么啊?周王就想跟鄭莊公干一仗,旁邊有個大臣就勸諫他,這回沒有打成。秋天到了又去割了天子的谷子,這樣天子真怒了,這是活活逼死我的節奏啊。

大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1、宋室內亂 作為鄭莊公的死對頭的宋國,這回發生內亂了。 宋國的大司馬孔父嘉,這個人的后代更出名。就是至圣先師孔...
    楓離秋閱讀 703評論 0 0
  • 14、周室悲歌 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于王宮,...
    楓離秋閱讀 771評論 0 0
  • 7、北杏之盟 公元前681年,由齊桓公主持,魯國、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在北杏會盟,結果遂國不來,導致齊桓公大怒,...
    楓離秋閱讀 559評論 0 0
  • 【“趣”戶外·周末】翡翠島 7月1-2日|| 沙漠與大海的吻痕—海邊2日休閑腐敗/燒烤露營/溫泉游泳 http:/...
    閆騰_748e閱讀 259評論 0 0
  • 以前輕易使用出來的詞語在今天偶然翻看到自己之前寫過的東西時才發現: 一年前輕易寫下的東西其實自己并沒有深刻的理解,...
    StarMel閱讀 40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