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之前,在信息革命之前,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是最高效的信息組織形式,甚至說專制集權也是一種很高效的組織形式,但是那些都是當時情況下的較優選擇,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是互聯網出現以后情況就不一樣了,縱然是金字塔頂端的石塊也能觸摸到金字塔底層的沙粒,縱然是市井小人也能夠讓權力頂層聽到自己的聲音。那些因為信息不暢而建立的一切組織,都會面臨互聯網的顛覆,公眾不再迷信官方發布,組織活動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花費那么多組織成本。一條在互聯網中傳播的信息就能夠把有相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互聯網上總是一呼百應。
互聯網給了每一個網民一個支點,縱使撬不動地球,但是絕對可以撬動整個輿論。一條言論在互聯網上誕生,只要有人贊同這條信息,這條信息就不會消失,并且很有可能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贊同,又反過來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一個互聯網熱點的出現和發酵總是有指數型增長的特點,當然衰退的也會更快。互聯網還給了每一個網民匯聚力量的力量,如果沒有互聯網,你可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是在互聯網上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互聯網上存在各種令人震驚的力量,這些力量往往只缺少一支火種,當社會召喚這種力量的時候,這種力量就有可能爆發出令人震驚的效果。
以往,信息發布者和信息接受者站在一個極不對稱的杠桿兩端,信息發布者往往代表著權威與正確。另一方面,權威的信息發布者掌握著更多的聽眾資源,他們的信息更容易讓更多的人聽到,那么這些信息就更容易成為流行內容,而不管這些信息是否相對優質和可信任。相反,處于信息傳播鏈低端的人,無論產生多么優質的內容,仍然不太可能成為流行內容,因為從最開始就沒有人接收他發布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公眾漸漸地失去發布信息的興趣,但是讓別人聽到自己聲音的欲望會越來越強。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在信息面前的地位平等了許多,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相對自由地發布信息,優質信息被曝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只要你是發布了網民認可的聲音,只要你能產生網民感興趣的內容,你的信息就會迅速在網絡上散播開來,那些“網紅”或者“草根明星”就是怎么產生的。
似乎,互聯網中不存在以往的權威和“信息強權”,但是互聯網也產生了信息的權威,只是以新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新浪微博為例,你在微博中可以“關注”感興趣的人,你也會有自己的“粉絲”。一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吸引了很多粉絲,他的信息更容易擴散開來,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一個粉絲眾多的人的信息一定是優質的嗎?那些粉絲眾多的人中有多少是靠著“先入優勢”而獲得這么多粉絲的?這就是一種“權威”的存在,一種不公平的存在,而“關注”就是產生這種權威和不公平的原因,人們關注的應該是信息的種類,而非發布信息的人。那么我們怎么去篩選優質的內容,或者人們感興趣的內容呢?首先,我們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標簽機制,用信息標簽將信息分類;其次,我們可以依靠其他的一些指標來篩選新,比如地點、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