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聽故事。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不僅可以讓聽者對你留下深刻記憶,而且還可能產生影響力,使聽者獲得啟發。《故事思維:影響他人、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能》就是一本講述“如何講故事”的書,即:如何講一個富有真情實感,且具有說服力的故事。
下面我以三個問題的形式,簡單介紹一下本書主要內容。
問題一:如何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答案: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介紹自己,從一段有關自己的故事開始。“我是誰”,會讓我們變得令人感興趣,同時,也容易在團體中脫穎而出、成為亮點。
現在網絡上各種“分享”盛行,大家分享內容不外乎時間、習慣、財務等各項管理,如何在大量同質內容中脫穎而出,除了內容精彩外,就要有個人魅力。一個充滿故事的人,就容易在社群圈里散發出獨特、吸引人的個人魅力。
如,
知識網紅“彭小六”——六哥,我就是因為無意間聽了他的一場免費分享,讓我一步步跟隨他從免費微課、微博、簡書、公眾號,到購買他的書、參加他的收費訓練營等等。為什么他能這么吸引我?除了內容干貨外,更重要的就是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從程序猿、產品狗到專欄作者、拆書家、講師、作家等等,他將自己走過的路通過故事敘述,與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在跳坑爬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他的成長故事激勵我,去努力、向上,過一種有追求的生活。
問題二:“故事思維”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案:聽、讀、寫、說
在《溝通圣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中提到“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溝通的基本方式是不會變的,“文字”和“行動”依然是我們所倚仗的。以最恰當的方式,準確地傳達信息和情感,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溝通。”
故事思維,同樣強調的是有效溝通,我們依然需要從聽、讀、寫、說四個環節出發,提升溝通技能。
1、聽,就是仔細聆聽自己的故事和他人的故事
聆聽自己的故事,就是用心去感受,去體會自己的情感;
聆聽他人故事的關鍵是觀察、模仿,如:
“學習他人如何控制聲音、語速、語調,學習他人影響聽眾的方式,學會觀察不同的人回應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體會現實世界形態各異的情感反應等。”
2、讀,就是讀懂,理解自己的故事,理解別人的故事。
3、寫,就是構思故事。
書中給出6個故事模板:“我是誰”的故事;“為什么我會在這里”的故事;“愿景”的故事;“教學”的故事;“行動價值”的故事;“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故事。
另外,關于“如何寫一個故事”,書中特別指出:“時間、地點、人物為背景,事實才能成為真理 ”
(1)故事包括時間和人物,短則幾分鐘,長則幾代人,涉及一個事件或者一系列事件,事件中還有人物、行為和后果。
(2)故事中的地點告訴了我們它在哪里發生。
(3)故事可以兼容復雜的沖突和矛盾。
舉例:
“上周,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去,我遇到一個海地出租車司機,他跟我分享了他祖父最喜歡的名言——‘虐待馬兒的人終將自己走路’。”
包含:時間、地點、人物、行為和結果等元素。不僅是“我是誰”的故事、“教學”的故事,還是“行動價值”的故事。
4、說,除了文字,與大家交流還要包括表情、姿勢、手勢、著裝、眼神、語氣、步調等。
問題三:讀完了《故事思維》,我就是一個故事達人了嗎?
答案:想成為一個故事達人,需要反復實踐、重復練習
“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孟子·盡心下》
孟子說:“能工巧匠能夠教會別人規矩法則,但不能夠教會別人巧。”
同理,即使知道很多講故事的規則、技巧,也不能讓我們直接變成一個善于講故事的人。
要想變成一個故事能手,需要勤學苦練,寫不好自己的故事,可以先從收集別人的故事開始,對著鏡子反復練習,或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進行試講。講一個好故事,與其他學習一樣都需要刻意的準備和練習。
如,
書中“一個故事家日常的練習”里寫到,可以用7種方法尋找故事:
1、尋找模板
2、尋找結果
3、尋找經驗教訓
4、尋找有效可用資源
5、尋找弱點
6、尋找未來的經驗
7、尋找故事的回憶
《故事思維》告訴我們:“故事可以幫助我們觸及聽眾的內心,讓聽眾去開始、停止或者只是去思考某件事。當聽眾看到了故事中的真理,他們就會想看到更為深遠的目標,就會隨之采取正確的行動去實現它。”
讓我們根據書中列舉的方法、技巧,通過努力練習,做一個充滿故事又懂得說故事的人吧!這肯定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