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需要從點滴做起,將古詩詞通過書法的形式予以表現,希望給詩詞、書法愛好者,尤其是給青少年愛好者,提供一些借鑒,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
特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和詩詞愛好者,共同開展【書寫經典】網絡展覽活動。
【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97期,書寫歐陽修(宋)《勞停驛》。
原文: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釋文:
小船轉過山中彎曲的山路,一片開闊的平川便出現在眼前。抬頭看見船帆好似落于樹巔,山峰上圓月當空。幾家相聚居的人家升起荒野的炊煙,貧瘠的山田,像刀刃一樣窄小,掛在高高的山野上。在這彎曲的險灘、狹窄的水道前,我這個漂泊之人正在發愁明早要如何渡過這險阻小道。
作者介紹:
歐陽修,生于公元1007年8月1日,卒于公元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作品讀感:
相由心生,同樣是景色,不同的心情演繹出不同的景致。被貶的歐陽修,此時眼中能看見的是“孤舟”、“荒煙”、“瘦野”,明早如何渡過“鳥道”,本是船家的事情,可此時也成了詩人的“愁”。正可謂,心中有愁,眼里處處是愁!
本期參加書寫者:
郝乙(河北石家莊、1974年),師承牛逍先生,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張長義(四川樂山、1959年),字常宜,號宜齋主人,退役軍官,四川樂山市天開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陳永強(廣東惠州、1973年),字俞秀,廣東惠州,自幼喜歡書寫,愛好文史,現為書法培訓者。
劉國華(湖南岳陽、1945年),岳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岳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姚淑芳(湖南邵陽、1965年),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經濟師,書法及古詩詞愛好者。
陳長水(河南鄭州、1945年),河南廣播電視臺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