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家長最喜歡夸小孩子一句,
“呀!你家孩子真懂事啊!”
然后,家長們就會心中暗暗竊喜然后很謙虛地回上一句,
“哪有你家孩子聽話啊!你看,你家孩子會……”
互相自損八百再互相夸敵一千。
這就是所謂的家長之間的對話。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懂事成了大家夸獎孩子的必備詞匯,就好像乖巧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乖,聽話,懂事之類的詞匯就像一條線一樣,早就把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了限制。
乖就意味著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聽父母的話,會為父母著想。就像一種馴化一樣,慢慢地把他調教成自己想要看到的樣子。
可是,他們真的快樂嗎?
也許他們被夸的時候是快樂的,當發現自己這樣做能讓父母開心,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關注,他們越發表現得乖巧,越發讓你不操心,然后繼續享受著夸獎。
是,他們小時候是好像很快樂,因為自己的懂事能換來家長,老師,阿姨的喜愛,因為他們因此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關心,因為他們需要被認可。
你以為你的教育很成功,你以為你教出來一個你理想中的未來精英,可能,你的以為是正確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他想不想成為你以為的樣子。
你有沒有想過,當他們長大后,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時候,會不會覺得你的調教是一種毒藥?
我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我見過那么多小時候很懂事地長大的人,他們其實并不自信,甚至,還有些自卑。
為什么呢?
因為長大后真正明白些什么的他們逐漸發現,自己獲得的寵愛都是自己的乖巧換來的,別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的東西他們也許不敢要,也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向父母訴說自己的小小任性的要求。
他們不是討厭懂事,只是會難過,自己好像沒有享受過這樣美好的生活,可以任性,可以哭鬧,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得到父母的寵愛。他們習慣了得到所有的愛要先付出自己的妥協,所以,他們會害怕失去。
會哭會鬧的孩子總是能很輕易地獲得想要的東西,而乖巧的孩子就會不說。
很常見,有個姐姐帶著一個不太懂事的妹妹,說好姐姐要考得好才能拿到的玩偶,卻因為妹妹哭鬧就買給了妹妹。
不是說不可以大的讓著小的,可是,請對待同樣的兒女用公平的方式,至少告訴妹妹,你好好地做一件事就給你買不行嗎?
作為一個從小懂事的孩子,就學會忍讓,學會聽話。我明白那些委屈,我記得看見別家孩子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卻過得比自己幸福,我自嘲地笑自己,竟然以為要更優秀才能獲得父母的喜愛,以前竟沒有了解,哪有父母以此為交換,來稱一稱自己的愛來奉上?我記得因為被套上懂事的枷鎖,所以要最先做事,最后享受的委屈,我承認這是所有大人都要做的犧牲,可是為什么要孩子從小做起,連最應該享受的時光都要做好照顧別人的表率?我記得努力做好一件事卻被責備的委屈,因為我是大的,所以,小的做不好都是我的錯,可是,請公平一點不好嗎?
懂事的孩子最可憐,我每當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孩子被懂事來形容,總覺得心酸,因為他們往往失去任性的機會。
聰明的父母會教孩子,如果好好地和我商量,合理的我們會盡量給;不懂的父母要么會因為他鬧就打他,久而久之,他便以為不能要,要么孩子一哭鬧就巴巴地哄,然后什么原則都沒有了,久了,就毀掉了一個孩子。
后者的兩種選擇,造就了兩種孩子,霸道的孩子最好命,懂事的孩子最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