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書
英文名叫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直譯過來就是“誰會講最好的故事,誰就能贏”。這本書一出版,就在美國引起了轟動,暢銷了十幾年。
關于作者
安妮特·西蒙斯,美國某顧問公司的總裁,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稅局、微軟公司做過培訓。還有一個身份是故事教練,教企業學會講故事,曾經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做過系列節目,非常有前瞻性地提出了“故事思維”這個概念。
核心內容
告訴我們什么叫故事思維,為什么親身經歷是最好的故事。手把手地教你怎么用6種最有效的方式講故事、怎么在故事當中加入4種必備元素,讓你的故事更加豐滿。最后再附送一些小技巧,幫助你把自己的故事變成良好的溝通工具。
要點1:會講故事對一家公司來說很重要
這個時代,只做好產品是不夠的,還要會傳播,會用別人容易記住的方式傳播。
能講一個好故事就容易被人記住。企業上市、宣傳策劃、塑造品牌,都需要講好故事。
現在的企業家一定程度上也是小說家。
你會記住馬云、馬化騰、喬布斯,不是因為你了解阿里巴巴、騰訊、蘋果的經營狀況,而是因為他們的故事。他們都是很會做事的人,他們也是很會講故事的人。
只會做事的人,永遠打不過既會做事,又會講故事的人。
要點2:情感是故事最重要的元素
所有的故事都有相同的元素:人物、情節、環境、矛盾、解決,講一個好故事離不開這些元素,但只是把這些元素羅列出來打動不了人。
講故事要把情感和交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故事元素放在第一位。
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會懂得利用自身的情緒影響別人的情緒,懂得激發情感共鳴。一個人掌握了講故事的技巧,就有了溝通說服、打動別人的能力。
故事是幫助大腦思考的工具。通過講故事,我們把信息轉換成大腦更容易接受的形式。
故事思維就是用故事把事實包裝起來,把個人情感融入進去。你首先要知道哪些故事能打動你自己,然后找到其中也能打動別人的故事。尋找故事和講述故事的過程,本身就是培養大腦利用故事進行思考的過程。
作者特別推薦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就是講述自己的經歷。
她認為講述親身經歷有以下好處。
第一,經歷是人類情感的源代碼。講述親身經歷能讓你由內而外講述一個故事,非常自然地和別人實現情感交流。
第二,講述親身經歷有一個好處,就是沒有記憶負擔。因為你很熟悉所有細節,也能夠回答聽眾拋出的各種問題。
對聽眾來說,一個故事近似于一次親身體驗,即便這種體驗是間接得到的。你越繪聲繪色,加入細節和感受,聽的人越像是親身經歷了一樣。
我們平時接觸的信息,有人情味的是不多的。加入了你的親身經歷和情感,就在這些信息中增加了人情味兒,無形中會拉近你和聽眾的距離。
要點3:六種最有效的講故事方式
第一種,“我是誰”的故事。
最重要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這些故事就是你一生的縮寫版。你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情、未完成的事情、夢想的事情、將要做的事情、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避免成為什么樣的人,都能成為你的故事。
例子:
作家格里高利·馬奎爾的特別之處是喜歡從不同視角觀察問題,改寫了很多傳統經典,比如《綠野仙蹤》和《白雪公主》。他的這種特別之處成為他的一種標志。
第二種,“我為什么在這里”的故事。
讓人對你有信任感,而不是感覺你在兜售什么,他們的疑心才會逐步消解。
例子:
安妮特的寫作班上,一位學員講了自己超速后,因為透過后視鏡看到了四歲女兒純凈的雙眼,抑制住了向警察撒謊的念頭。
第三種,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用故事講出來的經驗教訓,比責罵和說教有效。
一個有關耐心的三分鐘小故事如果有感染力會比建議容易改變人們的行為。
例子:
安妮特的朋友給員工發放“寬容券”,要求他們在年底前用完,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員工勇敢嘗試,即使犯錯誤也沒關系。
第四種,愿景故事。
一個跟未來有關的、令人振奮的故事,能讓人覺得當下的困苦都是“值得的”。有了明確愿景之后,一切艱難困苦都變成了達成有意義目標前的小磕小絆。
例子:
在作者小時候,媽媽為了讓她遵守餐桌禮儀,跟她說,女王也許會請她去喝茶。現在作者已經50多歲了,沒有被皇室邀請去喝過茶,但卻有很好的餐桌禮儀。
第五種,“在行動中體驗價值觀”的故事。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受過很多考驗。你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自己經受考驗的例子,講講本可以那樣做,但最后還是堅守了自己價值觀的經過。
例子:
作者的朋友跟她約好賭錢贏了平分。雖然作者不知道朋友贏了錢,朋友還是把錢分給她了。他很好地用行動詮釋了自己的價值觀。
第六種,“我理解你”的故事。
“我理解你”的故事,會讓聽眾覺得你讀懂了他們的心思,知道他們隱秘的想法,聽眾對你的好感會上升。
例子:
一位母親贊美收銀員戴的十字架,使她在手忙腳亂中放松下來。
要點4:好故事的四大元素
好故事都有某些相似的元素,但把這些重要元素收集齊不一定就能構成好故事。有些人會用“配方”的方式來講故事,作者有時也會這么做。
不管是講六類故事的哪一類,都要注意提煉以下這四大元素:
第一個元素:你的光輝時刻
這類故事可以引導人做正確的事。如果你想宣揚正直這種品質,或者傳播同情心這種價值觀,就可以講這類故事。
例子:
一位女律師15歲的時候像同齡人一樣喜歡煲電話粥,被父親責怪,她用她照看小孩的收入裝了自己的專線電話。
第二個元素:你的失意時刻
因為你相信別人,分享個人失意、錯誤、尷尬的瞬間。公開它們能更快贏得對方信任。
例子:
作者的上司喜歡改她的郵件和演講稿,在上司做手術期間,她按自己的想法做了演講,非常成功。她決定從此做自己。
第三個元素:你的良師益友
講述自己生命中的關鍵人物對自己的影響。
例子:
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的父親聽從母親建議,選擇沒人涉足的領域研究“腸道氣體”,最終成為遠近聞名的“屁之王”。這種獨特選擇和執著追求,對列維特影響很大。
第四個元素:一本書、一部電影、一件時事
我們可以從書籍、電影、報刊文章或其他媒體中找到可以表明自己觀點的故事。這樣做有個好處,作者和導演已經下大力氣觸動人們的感情,直接拿來利用即可。
例子:
如果你要講電影《獨立日》的故事,不用為白宮爆炸加特效,導演已經替你鋪陳好了。你只要講出這個故事對你的意義,或者你為什么分享這個故事就能把這個故事變成你的故事。
要點5:講好故事的幾點小訣竅
·沒有故事能感動到所有你想感動的聽眾。記住,一個故事只要能讓70%的聽眾滿意就好。有了這個目標,我們就不會有太高的期望值,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講故事要遵守的第一法則是:一個故事長度不要超過三分鐘。一套70張左右的幻燈片,效果不一定比得上一個三分鐘的故事。
·要讓故事變得更簡潔。簡潔是為了避免模糊不清、連篇累牘、反復絮叨,或是其他讓聽眾覺得無聊至極的講述形式——如果你遇到這些問題,那是因為你在講故事之前,沒有解決掉可預料的問題。
·不妨主觀一點,多用一些個性、主觀的語言,而不要用會議上那些冠冕堂皇的套話和不知所云的廢話。
·學會用比喻,比喻是一個個“迷你”故事。比喻能抓住重點,簡化問題。無論你的故事是“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還是“生活只不過是死前的一番波折”,你的世界觀存在于這些故事和比喻中。
·太多的商務故事太平鋪直敘了。只有加入了個性和挫折,才能讓故事出乎聽眾和讀者意料之外。當主角窮途末路時,你能創造出足夠的懸念,讓聽眾仔細思考關鍵的環節,并進行“我該怎么做”的推測。
總結一下這本書的要點。安妮特告訴我們故事主要是靠情感而不是邏輯打動人。親身經歷是最好的故事。她還講了6種最有效的講故事方式、4種講故事必備的元素。
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快速提升你講故事的能力。對這個主題感興趣的話,你還可以參考羅輯思維銷售的《小說課》一書,學會怎樣講更好的故事。
撰稿:曹亞瑟講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