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筆記:
有想嘗試著變上課邊把筆記的思維導圖繪制出來,不過確實像老師說的一樣,主題-主干-支干式的導圖繪制較難。和以前一樣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內容結構鏈接、導圖整體布局困難、文字不夠精煉、習慣直線性思維。聽完今天的課程后,特別想重新修改整理一下筆記。整理修改版如下:
存在的問題:1、左下角結構和關系梳理;2、右下角類比圖示呈現方式。
課堂感悟:
1、思維導圖想法的文字體現,會出現一些邏輯銜接,經過昨天的課前思考和項目選定,覺得對分析工作/生活項目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理清了思路,開始實踐的第一步。
2、放射型思維與發散型思維主要區別在于各思維點是否存在邏輯鏈接、是否圍繞一個中心主題/主干、是否需要創新創意的頭腦風暴?
3、思維導圖不是軟件,軟件只是輔助完成思維導圖的工具,思維導圖是我們自己的個人內在的思維邏輯的可視化呈現,同一本書,千人千圖。
4、看到別人的成品很棒,自己卻做不到的的原因是,別人的成品、制作成品背后的努力和正面管教所說的,行為和行為背后的信念一樣的關系。我們看到別人繪制好的精簡易懂的思維導圖相當于行為,而我們看不到的繪制最終版導圖前別人做的努力和準備相當于行為背后的信念。
5、從主干式導圖開始,堅持用彩筆、不要文字草稿、不怕犯錯、堅持練習,先完成再完美。
6、主干式思維導圖沒有中心主題,通過提煉關鍵詞,關鍵詞大類到具體物品名稱的聯想,幫助記憶在處理待辦事項過程中我們順帶也可以做那些事情,提高時間有效利用率。
7、主干導圖繪制:先畫線,限定鏈接,然后引導思考。
8、注意:1、要用彩筆,不同主干不同顏色;2、邊想邊畫,不要文字草稿,邊畫大腦會對信息自然做出提煉,不要求一開始就完美,后期慢慢來修改也是OK的。
項目開展:寫了一大半才想起來沒有用彩筆,然后文字過多,邊讀大賽通知邊做的筆記。顏色單一,布局零亂,文字太多不精煉。而后改成第二版:
然后做完之后大賽需要準備事項、重難點分析、考察能力辨別、提出策劃書具體結構與內容感覺都容易很多了,尋找求助也很多了,工作效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