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理想國“,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論語》有點相似,講了柏拉圖和其他人對話中的探索,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我的“理想國”,大概就單純的多,人人得以自由,理想得以實現。
可現實中沒有絕對的自由,連相對的自由,也來得困難。有時候,生活,真的會壓得人喘不過氣。學業,工作,愛情,家庭,占據了我們的全部,為此我們奉獻了自己,奉獻了理想。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堅持理想并實現的人,一種放棄理想為生活妥協的人。前一種是幸運,后一種是常態。
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美玉,不肯與瓦礫為伍。你與自己與世界周旋日久,或升華,或磨平棱角。對我個人而言,有很多種自由,可只有在閱讀的時候,在文字間穿梭,徜徉在一個個迥異的故事和思想的碰撞當中,領略宇宙生命的宏大、人生的羈旅、人間的悲歡和生活的瑣碎,我才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一種超脫時空的真正自由。
文字是浪漫詩意,生活卻是個二流貨色。人只活瞬間,幸福以秒計算。當一場雷暴雨把工地上的工人打得渾身濕透,一輛跑車飛馳而過濺起水花,我就知道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命運是張羊皮紙,有人穿華麗的旗袍,有人滿身蚤子。
理想國,只存在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