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情與愛》武志紅 青音
微信讀書第113本,用時3小時15分鐘。從中國式的家庭出發去講述情與愛,親密關系,男人與女人,父母與自己。
重點劃線:
“因為沒有了人生,所以只好生人,于是把生的人的人生完全當作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父母有自己的命運,孩子有自己的命運,每個人要為自己的命運負責,每個人也只能為自己的命運負責。
在嬰兒的邏輯中,嬰兒覺得媽媽才能主動,我只能被動,我要等著媽媽來愛我;但在成年人的邏輯中,為了得到愛,我要先去愛,想得到什么,就要先給予什么。
單身其實不是問題,真正給社會帶來問題的是很多不健全,甚至病態的家庭。病態的家庭產生病態的孩子,這才是造成社會問題的真正根源。
所有的關系中,對方都是一面鏡子。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照見的都是我們自己。我們要經常想想,我們給予對方的動力是什么。如果我們給予對方的主要動力是“怨”,那么你就別指望從對方這面鏡子回饋給你的是“愛”。只有愛會換來愛,怨只會換來怨。
真正的尊嚴是自我價值感,也就是成為你自己。一個人,有了屬于自己的自我價值感,有了存在感,就有了堅實的心理基礎,有了坦然面對自己和面對這個世界的“里子”。
要打破“好人”魔咒,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對自己好。要刻意對自己好,時刻提醒自己,我不可以欺負自己,我要對自己好點兒,我值得擁有自己向往的美好。
所以,父母需要知道,對于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愛。各種愛都指向親密貼近,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指向分離,父母越愛自己的孩子,就越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離開自己。父母真愛孩子,就教給孩子與你分離的能力,這樣才是真正地愛他,其他的一切都是軟弱的借口。
如果你想做自己,就需要尊重生命力本身。從現在開始,對于性的問題,對于錢的問題,對于憤怒、攻擊這些攻擊性情緒的問題,你要對它們有一種新的認識,要提醒自己接納它們。它們都是生命力的反映,都是些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