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吧,”我說道,“四個世紀前,莎士比亞愛上了一位女子,并為她寫了一首詩。他說要讓她的美貌永存——這是他的承諾。現在是1996年,我們在中國,四川,就在長江邊上。莎士比亞從沒來過涪陵。你們沒人去過英國,也沒人見過莎士比亞四百多年前愛過的那名女子。可就在這一刻,你們每一個人都在想著她。”
教室里一片靜默……
這是何偉在《江城》中寫到的一個片段。那堂課上,何偉讓他的學生們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并請大家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女子的模樣。“肌膚如雪、身材纖細、櫻桃嘴、柳葉眉…” 各種美好的詞匯都賦予到這位女子的身上。而后,何偉請大家思考詩歌永久性的問題,說出了上面那段話。
初讀這段話時,覺得十分樸素。但是語言背后的深意卻讓跳了起來,記錄下這個片段。常常有人思考寫字的意義何在?在未找到這個意義前,多數人停下了筆頭。我也從未清楚的定義過寫字的意義,只想就那么寫著,那么記錄著,或許有天會對自己的小朋友產生正面的影響。
但是讀到這段話后,我十分驚嘆于文字的力量。四個多世紀前,莎翁通過文字承諾讓心愛的女子美貌永存。四個世紀后,在中國的課堂上,一群學生跨越語言障礙,在腦海中呈現出他筆下那位摯愛女子的模樣。她還是那么美麗動人,四個多世紀的歲月沖刷并沒有在她臉上留下印記。人們無限想象著她美麗的模樣。莎翁兌現了他的承諾,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也許會有人嘲諷,一群小學生作文怎能跟大文豪莎士比亞的詩歌相提并論?的確,你說的很對。不過我只是單純展示下文字力量而已。而這種力量并不是莎翁獨享,我們普通人一樣能做到。
記錄就是產生這種力量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之一。隨時記下你認為有趣或值得記錄的一切,那怕僅僅是簡單的一句話。歲月流逝,記憶模糊,翻開這段記錄,大腦會帶你坐上時光機重回那天的場景。記錄的越詳細,場景還原的越真實。
不過人們總是高估自己的記憶力,認為記錄這事完全沒必要。或者有更為豐富的照片、音頻、視頻作為記錄就足夠了。不過個人認為文字記錄是最便捷的記錄方式。不管是照片還是視頻,離開文字的描述就像是一張脫彩的黑白照片。三十年后,我看著合照里的四兄弟,會心一笑,卻又皺起眉頭,努力回想這是哪一次活動留下的印記。那天又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記錄的另一種好處是幫助清理記憶儲存區,人腦如同電腦如果長時間不清理,就會影響運轉速度。況且,人腦是用來想事的,不是用來記事的。因此我們可以嘗試給自己設置一個“外腦”來存儲和記錄個性化信息。
“外腦”這個詞匯是從萬維鋼老師的一篇文章演化來的,他當時稱之為外部存儲系統。后來得到編輯將該文章二次加工為知識新聞時用到了“外腦”這個形象的稱呼。
萬老師在文章里提到了他經常使用的一個外部存儲系統——Evnote,在中國叫做印象筆記。印象筆記擁有自己的獨立服務器,所有內容都保存在本地和云端,可以跨平臺提取和保存,使用非常方便。而它自帶的編輯器也非常好用,可以生成多種類型的文檔,比如:html文檔。這種類型的文檔發送給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自帶瀏覽器輕松打開,不需要再安裝其他軟件,還能保留編輯的格式。
我最喜歡印象筆記的檢索功能,當查找一條筆記時,印象筆記會推薦其他相關筆記內容供參考。這對于寫字來說簡直是神器。當然,想要檢索到需要的內容,平時要養成采集的習慣。看到感興趣的內容先剪藏起來。如果是在手機端,可以使用拍照、錄音和發郵件的方法來采集信息。如果是拍照采集或錄音采集,建議在筆記里加上一些關鍵字,便于后續檢索。
為了日常管理方便,簡單的分類也是必要的。拿印象筆記舉例,我新建了以下幾個分類:創作Ideas、寫作立項、理財想法、諾哥de一二三、工作想法、編程心得......等等。
拿創作Ideas分類來說,我會在里面放一些讀過的覺得有啟發的文章,當作儲備素材。比如開頭的《江城》片段就是一條使用手機拍照加關鍵字錄入的筆記。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我也會來這個分類里看看,找一個感興趣的素材展開。
這些分類的方法都是從其他地方看到的,覺得不錯就直接拿來用了。
介紹了記錄的價值和實用的記錄工具,接下來就需要動手開始做了。不然再好的理論和工具也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