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改變——在現行的歷史狀態和所處的環境之下,對一件事、一種想法、一樣東西的量的堆積,最終到達一個關節點,在此搖擺,得到變化,或升華、或滯留。
可能這個變化是微妙的,在節點之前已經停止了轉動;也有可能達到量的質變,突破屏障,以另一種形式爆發出來。
銀杏散發著金黃色的光芒,葉子于枝干上盡情飛舞,可以說是風兒姑娘幻化成物的即時狀態,此時小葉的一舉一動,都體現著風兒內心的波瀾起伏;
調皮如云朵,情緒千變萬化,或小馬,或河流,或雪白,或陰朦……在積攢萬物之靈氣飽和之時,龍騰虎躍般,以雨滴的形式匯聚,灑滿華夏的每寸土壤。
難以捉摸如人的想法,塌上輾轉反側之時,內心已經穿越了十萬八千里,猶豫不決是兩只小怪獸在掐架,看天平的哪一端最先獲得青睞;
眉頭緊皺是即將決定的事情無法釋懷,那夸張的八字眉在臉上橫掛,轉動的眼珠子是調節杠桿的窗口,萬千想法如白駒過隙,合理的不合理的,都終就擱留一種。
山雨欲來風滿樓。
事情的轉折,其實是有因果照應的。你平靜的與友人訴說明天上課去留的問題,涼涼的自來水在臉上拍打,迷離的眼神宣告著內心的不安,任憑雙手揮舞著空氣,別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笑。
如此的心照不宣,看破但不說破,境界的升華。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你靜立不動,其實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在顫抖,而當你于人群中奔跑,或許身體里哪個小懶貨還在呼呼大睡呢!
不要強求不可知,要從可知推未知。這個世界要想完整,首先它先得是個世界。如果戰亂不斷,國破家亡,萬千百姓無家可依,流離失所,那么,世界的完整性是說不通的。
人無完人,一個完美的人,首先也得是個人。一個不屑思考,完全無主見無想法,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的人,與飛禽走獸有何區別?
改變,取決于動,內心要有動態的變化,并作用于身體力行。
改變,也要依靠靜的能動作用,當內心的兩只小怪獸在干架時,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那個分叉口,哪一條才是通往伊甸堂的神圣之光。
所以呢,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從被子中起來,走到門外去,到那個濃郁的書香氣息的座位去。
心很大,路很窄,人人都想擠進那個天堂。可是三心二意的、不禁誘惑的中途掉隊了;不堪打擊的、深受缺睡、壓力折磨的被命運收走了;還有一些在踏進門的那一瞬間,就被拌了一腳,最終憤憤的揚長而去,不帶走一片云彩。
留下的少數人晚睡早起,死磕到底堅持的,不管最后能不能被努力的歲月溫柔對待,讓我們留給時間。執筆灑下的每一個字,都藏著不服輸的堅忍卓絕。
共勉,考研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