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花蘭
01
昨晚,我慵懶的坐在沙發上,腿放在愛人身上,抱著抱枕對愛人說:“我已經38歲了,虛歲39。按照80歲壽命來算,我的人生是不是已經過了一半了?哦,不,我不想。”
老公說:“我都過了40歲了,怕什么,我和你一起老去。看他臉上的表情,我確信這真的沒什么可怕的。
前幾天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把微信頭像改了小時候的黑白照,他說四十了,懷念兒時的美好,成長最大的煩惱就是找不到自己開心無邪的童真,也許我們內心對年齡這個數字不受控制的增長都有此許無耐吧。
我想,為我的三八年齡寫點什么……
02?
我的生日
今天是國慶,一大早朋友圈都是祝福祖國的,讓人感受到快樂、喜慶。知到我生日的朋友都說我是幸運的,生在國慶這天,舉國同慶,我沾了祖國的光。
他們問我為什么不叫國慶,類似花蘭、玉妹、華英這種的名字可是農村人的最愛,我也不能免俗不是。
曾經一度我認為自己的名字土,總想著給自己改名,可當中國幸福教練聯盟創始人、暢銷書作家鹿雯立老師對我說:“親愛的,我從沒覺得閔花蘭這個名字不好聽,反而讓我容易記住,讓我想到幗國英雄花木蘭,這比起其它的名字讓我更有印象。”
從此,對我名字的別扭就放下了,名字就是一個標簽,就是讓人容易記住就好。
就像我小時候最怕填各種表格時要寫父親的名字,難聽,不愿意寫,長大后,我攙著父親的胳膊很驕傲,這樣的父親,養育了三個積極向上、一直在努力生活的孩子,他值得我們驕傲。
至于說生日舉國同慶,我知道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與祝福,只要他們和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說到這,我還是要感謝在我22歲生日時給我一個特別生日宴的朋友,他準備了一大束花、蛋糕、一桌豐富的菜肴,叫上一幫可愛的朋友,我只管捧著花,一切聽他的安排,只管享受這美好時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公主;感謝他,那是我過的最隆重的一個生日,我永遠難忘。
38歲了,一想到離退休年齡(50歲)只有12年了,內心有些許焦慮,怎么就想到退休了呢?貌似還沒有“成功”;但一想到離真正老去還有三四十年,焦慮就少了許多,還有時間,還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02
成功的定義
說自己沒有成功,我想這是來自骨子里的要強,到底什么是成功?我想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標準,沒想明白就永遠不可能獲得。就像目標,如果不知道目標是什么,永遠也不要期待能達到。
在很多人的眼里我是成功的,混的還行,我自己想想,是還不錯,有一個彼此理解、尊重、欣賞、互信的愛人,孩子健康陽光,與我們無話不談,父母身體康健,生活安逸,兄弟姐妹過得不錯;工作還算順利,老板人不錯;有足夠住的房子,可以代步的車子,我很知足,而不是應該。
我很多次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原來一直沒有答案;現在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我不需要好強的向別人證明什么,我要做的就是保證這樣的生活能夠繼續,對這樣的不求上進,我無需自責。
03
幸福的理解
有一次與幾個廠部領導吃飯,飯桌上得知其中有一個人的小孩發高燒,孩子1歲多,家里只有愛人和另一個4歲的孩子,他有些著急,但始終抹不開面,挪不動步。
設身處地的想下他愛人的心情,此時多么需要他在身邊;總有人會說嫁個老公遮風擋雨,可人生中哪有那么多風雨和大事,更多的是柴米油鹽的瑣碎,正是這一點一滴的舉動,決定了生活的幸福程度。
就像愛人每天中午給我送來的便當,我內心是滿足的,有菜有飯有湯還有水果。雖然這不值幾塊錢,也是他從單位順路帶過來的,但是我知道,這就是他對我好的方式,就算不順路,他也會送來。
有時候我想是否因為我是特別的?其實我一直都以為我是特別的,與他人不同。我問愛人,他對我的好是針對我這個人,還是針對這個角色,無論誰成為他的老婆他都會這樣待她。
答案不是我想要的,他說這有什么不同呢?我埋怨愛人情商太低,善意的謊言也不知道說;但確實,這有什么不同呢?是我太嬌情。
04
照顧自己
南昌的季度貌似只有夏季和冬季,秋一晃而過,天氣一冷我的嗓子就難受,接著就是扁桃體發炎,然后發燒。原來我會讓這一切像走流程一樣繼續下去,從沒想過要吃點藥或者泡點菊花茶什么的。
也許是受父母的影響,原來生病了總拖著不去醫院,沒有原因,就是不想去。后來我想父母應該是省錢,省著省著就省出了習慣。
現在父母一生病,我們做兒女的就非常著急,也有很多不便,不得不承認有時會耽誤工作,需要請假。
換位思考,如果我不好好照顧自己,勢必要給家人帶來擔心和麻煩,我不想讓他們擔心,我要盡可能好好照顧自己。
我還要讓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我鍛煉、我盡量不暴飲暴食,少熬夜,身體不舒服我決不以工作忙或任何理由拖著,該吃藥吃藥,該看醫生看醫生。我要最長時間陪伴愛人,最長時間把愛給孩子,能多長就多長。
05
關注可控之事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覺得很痛苦,也很多抱怨,為什么別人不聽勸?為什么他們不接受我的建議?明明聽了我的方法就能避免一些事情的發生。總想著要是我來處理這件事,我會如何如何。
大多數人的痛苦來自于太關注自己不可控之事。比如,我可以建議,但聽不聽是別人的選擇;別人聽不聽是我不能左右的,但是如何提建議,能讓別人更容易接受一些,是我可以努力嘗試的。
清晰的心理邊界讓自己不再受那么多苦,對可控的事全力以赴,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我發現當我理解了這些,面對工作和生活我感覺更加輕松了。
很多事不用死磕,妥協、接納也是智慧!
06
清晰的價值觀
近來我發現我喜歡在脈脈上發表一些職言,我的回答沒有糾結,不會左右為難,這不是因為我多年職場經驗,我可沒多少值得驕傲的經驗,而是我清晰的知道自己會怎么做,我只是表達自己,而不是教導他人,如果可能,讓別人受益更好。
我感受到清晰的價值觀帶來的輕松,有時我還希望提問者增加問題的難度。其實每個人回答問題都有自己的角度和思路,關鍵在自己內心對自己的觀點是否堅定?當然不影響對其它回答的包容度。
價值觀這二年一直被我掛在嘴上,我覺得這是內心的一把尺子,對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理解,有了這樣一把尺子就能度量所發生的事情,為自己分辨方向;不會覺得甲說的對,乙說的也有道理,然后自己也亂了。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比較容易人云亦云。
而好的價值觀能讓人散發出的一種能量,而且它是能互相影響的。所以,我要與正能量的、三觀正的人多溝通多學習,與他們做朋友,在這件事上我堅定不移。
07
不做老好人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與其做好人,我寧愿做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就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無須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做老好人,極力向別人表達我的善良,從小我的父母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別人,哪怕可能會損害自己的利益,這一點我受影響了。我忽略了人性,人都有貪婪的一面,給乞丐1—10元的例子足可以證明。
老好人是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也無法真正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在人際交往中吃力不討好便是這個緣故,無原則的對人好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
慢慢的,我理解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別總去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當別人需要的時候也看看自己是否需要,先滿足自己后幫助他人,助人者先自助。
當然這不影響我繼續幫助他人,但一定是我自愿,而非被“好人”的道德綁架,內心從不會有聲音逼迫我這樣做。
08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即不心存僥幸。
每天都有名人、企業家猝死的新聞,呼喚大家要珍愛身體,沒有身體一切都歸零,老婆是別人的、孩子是別人的,房子車子票子全是別人的。
當然,將猝死都歸結于拼搏事業是不客觀的,沒人說事業好的人就不可以有好的身體,按時吃飯,少喝酒抽煙、坐一個小時站一活兒,每天堅持做些鍛煉這些都是可以做的,正因為事業做的大,壓力大,才更要有健康的身體做后盾。
凡事貴在觀念和堅持。
也有各種意外離開的人,也許是老人、壯年或者孩子,意外和明天真的不知道哪個會先到。人是萬物的創造者,但是在萬物面前沒有想象的那么強大。意外可能在每個時刻發生在每一個身上。
大家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小時候被水淹過、車撞過,活下來了,那是幸運,可不敢說一直會這么幸運,所以闖紅燈、酒駕、開車看手機這些最好還是不干為好。
08
寫在38歲這天,我力求寫下真實的自己,表達自己。
有一個朋友每次見我都說,你就是太要強,剛極易折。
很多人在28歲時就懂的道理,我比別人慢了10年,生活終歸一盆冷水,一記耳光的讓我明白。
38歲的女人,應該明白自己想什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獲得。
38歲的女人,像個五仁月餅,切開一看什么都有,雖不如孩時那般純粹,但越來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