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個周末白天,剛開始對《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還充滿好奇,這本書獲得過茅盾文學獎,讀后果真給我無盡思索,也許這就是給我的一本人生啟示錄吧。
追夢、迷茫、探索、征服、日復一日、歸途,《平凡的世界》訴說人物各自不甘命運擺布,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那顆跳動的,熱情的,不甘平凡的心。
青春,希望之歌。但是同樣帶給我們的是一雙奔跑的雙腿,我們必須要像馬兒一樣邁開雙腿,追逐自己的人生,才能不負韶華,祗爭朝夕。書里的時代背景感很強,大概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那個剛解放后的中國大地上,貧困和政治敏感是束縛青年人自由奔跑的羈絆。但是我們的中華好兒女,個個都是好樣的。
有潤葉那樣與命運抗爭,敢于追求自己與少安的愛情幸福。雖然最后陰差陽錯未能如愿,但是仍舊是個勇敢可愛的女同學。還有秀蓮那樣在愛情面前,不用物質劃等號,最后嫁給了愛情,當然也贏得了幸福,和少安一起生兒顧家。
反觀幸福,也有年輕人,和兩三代人的無奈。那個時代告訴我們,平平安安地活著比什么都好,讀書是一種奢侈,好工作不容易。辛酸的、不如意的日子很多。的確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一點一滴的幸福都來之不易。
大多數人,都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尋找不同。很多人生下來就是螺絲釘,有的釘在木板上,發揮著自己微小的力量。有的銹跡斑斑,有的折斷了,但是我們卻無法評說,時代有時代的使命,我們也被深深烙下時代的印記。家國使命,卻再難找尋最初的自己。
當讀懂這本書,《平凡的世界》是由千千萬萬個不甘平凡,找尋自己的人構成了這樣一個世界。讀懂每個人背后的艱辛,為生活付出的努力,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
這本書輕輕地講訴了一個個人物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我想說的是,別人眼里的普通,并不是自己感悟的這一生。如果你這一生感悟不到人生的快樂,不曾領悟什么是人生的真諦,全是苦澀的淚水和抱怨,那這樣真得不是一個很長很好的一生。我也曾焦慮過自己,也曾彷徨,后悔,直到聽到一個一直為蘇州的小橋免費描紅橋名的老爺爺去世了,我才知道有的人走后哪怕做過的小事,也是很值得人尊敬和感動的。我覺得他是做到了自己認為快樂的事,斯人已逝,那些橋上的火紅名字卻就像老人彎腰描紅身影,就像城市的風景,在我心里生根發芽。
還記得初中畢業的作文題是寫一篇關于“人”字的文章。那個時候可能體悟不到,如今卻能感到一二。“做人難,做好人最難”;“人生好壞,全靠自己經營”;“人生很長,最要懂的人是自己。”
文章結尾卻收的匆匆,世界,會為我們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