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的設計要素
在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始創建并修改自己的項目,同時參照圖2.1對照是否包含了PBL的基本要素:
(1)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2)持續探究;
(3)真實性;
(4)學生的話語權和選擇權;
(5)反思;
(6)評價和修改;
(7)公開成果展示。
這些設計元素及其在項目中的重視程度,決定了項目是否遵循PBL的黃金法則目標的緊密程度。讓我們更詳細地研究它們。
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問題為“PBL的黃金法則”提供了組織結構,使學習變得有意義,并賦予學習的目的:學生不只是為了識記而學習,他們是為了學會運用知識而學習。通過專注于一個問題,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新知識,還可以學習何時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新知識。這使得他們將來更有可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許多研究(更不用說日常經驗)表面,有意義和有目的去學習的知識比偶然情況下獲取知識更容易被喚起。通過提問,學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要學習的重要知識上,并可以幫助學生區分相關信息和無關信息。他們還可以提示學生激活其先驗知識,這個過程是組織新信息并將其與已知信息聯系起來的關鍵部分(Dean, 2012)。當學生努力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積累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將來再次使用。
教育研究表明,挑戰是激發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但要在一個能力參差不齊的班級中找到最佳的挑戰水平是困難的,同時,還要兼顧一些學生需要的更多的指導和支持(這本就是項目化教學的一部分)。太多的挑戰和太少的挑戰都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因此,PBL的黃金法則尋求*“金發姑娘”原則的挑戰——不要太難,不要太簡單,要恰到好處。確定某個項目中學習成果適應學生的最佳挑戰水平取決于教師的專業判斷。難度更大(更復雜、更長、更困難)的項目不一定是更成功的項目。
*“金發姑娘原則”源自童話《金發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迷路了的金發姑娘未經允許就進入了熊的房子,她嘗了三只碗里的粥,試了三把椅子,又在三張床上躺了躺,最后決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著最舒服,小床上躺著最愜意,因為那是最適合她的,不大不小剛剛好。
以下幾點有助于確定一個問題的“挑戰級別”。
首先,將要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概念中難以理解和運用的部分。正如經驗豐富的教師所知道的那樣,某些想法、概念和方法難以理解和運用。可以使用項目來消化這些困難的概念,但是教師應持續評估學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據反饋(從學生和教師那里)進一步指導。
其次,問題的結構復雜程度。當問題結構混亂并完全需要學生自己尋求解決方案時,這顯然比讓學生遵循熟悉的方式尋找解決方案更具挑戰性。盡管結構錯綜復雜的問題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如何組織和開展探究的機會(開展哪些活動、使用哪些工具、提出哪些問題、遵循什么順序),但對學生而言可能有挑戰難度過大了,過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指導和支持才能完成。
確定“挑戰級別”的第三個因素是過程的復雜性和學生解決該問題必須完成的步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