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頭連著國家,一頭牽著個人。周志剛一家人,在國家發展的大背景下,每個人的人生跌宕起伏。一口氣追完熱劇《人世間》,被劇中的夫妻情、兄弟情、朋友情、兒女情、鄰里情、家國情感動,以情貫穿劇情,以情塑人物,以情打動觀眾,讓人隨著劇情沉浮,經歷周家所經歷。
周家夫婦育兩兒一女,在文革時期,周志剛支援大三線建設去了四川;大兒子周秉義去了兵團搞建設;女兒周榮上山下鄉去了貴州偏僻的山村;家中只留下妻子和小兒子周秉昆。
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周秉義、周榮考上北大;周秉昆沒有參加高考,在工廠做工人。
改革開放,國家發展,周秉義當了市委書記,周榮當了大學教授,周秉昆當過工人住過監獄開過飯店,很是坎坷。
周家夫婦兒女的故事,看到了國家的命運,看到了國家從貧窮到富裕的發展。
我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劇中的情節,感同身受。感觸最深的是人物的豐滿,每個人物的塑造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完整"缺失"的一面,如此才是生活中的真。
周志剛夫婦,感情深厚,卻長年分居。周志剛支援國家建設,奮戰西南。待退休回家,妻子已是海爾默茲病人。
長子周秉義,秉性正直,才華橫溢,從政身居高位。夫妻情深,其妻在兵團受傷不能生育,無兒無女,不能言說。拚命工作,身患胃癌。
長女周榮,追求思想追求愛情,與所愛結婚。考上北大,將女兒寄養在母親家。工作后,為一間斗室所迫,女兒一直寄養,導致母女感情疏離。周榮因理想愛情而結婚,后因理想破滅而離婚。
小兒子周秉昆,厚道重情,沒有下鄉,未吃鄉下之苦,卻吃了更多的苦。體驗工作之苦,在木材廠出苦力,在醬油廠仍是苦力。體驗生活之苦,母親重病臥床無知覺,秉坤照顧。結婚娶妻,妻婚前被奸懷他人之子。婚后照顧母親,養育妻子所帶大兒子和自己所生小兒子,并要照看姐姐的女兒,承受生活重擔。好不容易將大兒子養大,大兒子卻在美國意外遭槍殺。大兒子生父與秉昆理論,秉昆失手致其死亡,被判9年徒刑。
劇情沒有將人物寫得一味的好,也沒有將人物寫得一味的壞,而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劇中的配角亦是如此,同樣豐滿,真實活現,如同現實中的我們,有得必有失。
生活在現實中,有我們的國,有我們的家,有我們自己。真實的走,有喜樂,有哀傷。
走在人世間,過往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