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 ? 按照最初的設想,這篇溜達記應該是《我的西安我的城》,可惜天不遂人愿,一票難求,最終計劃延期。難得的長假,總要出門溜達一番,于是便在中秋佳節之際,去了原本不打算去的蘇州。
【途中(^U^)】
? ? ? ? 當天來回,在蘇州溜達的時間不長也不短,熱門的園林等景區都未去,一則人多,二則本人缺乏藝術的細胞。最后在山塘街、平江路、相門古城墻溜達了一圈,我還是對這種比較接地氣的、散發著生活氣息、也有一定歷史文化沉淀的地方比較感興趣。
? ? ? ? 和平江路相比,山塘街的生活氣息較濃,小吃店較多,其中有些未開發的區域沿街都是些水果鋪、小裁縫店等等,時不時地還蹦出幾條狗,有種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既視感。平江路吶,小吃店也有,但有更多的文藝小店、絲綢店鋪、茶館、竹制石制等店鋪,總體來說,生活氣息沒有山塘街那么濃厚,文化氣息相對較濃。但不管咋地,都和想象中的景象相距甚遠,給我的印象可能也就比上海的田子坊好上一點。
【感個嘆( ?? ω ?? )】
? ? ? ? 一直以來,我都對有歷史沉淀的城市抱有一種莫名的向往。我喜歡那個有著旗袍、黃包車、頑強的上海,所以便一個人收拾包袱溜到了上海。我喜歡老北京的風情,便在去年冬天跑到北京待了一個多星期。我喜歡有著才子佳人的秦淮河畔,便趁著周末去那游了個船。我喜歡西安那種不知道該如何表述的西北風味,便計劃著此次雙節去西安感受一番(題外話:按照計劃,中秋的我應該在華山之巔看月亮/(ㄒoㄒ)/~~)。蘇杭,說不上特別喜歡,但也有我向往的江南風情。現在,該去的都去得差不多了,也慢慢接受了“我喜歡的”如今難以找尋,只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些許蹤影。
【三三三('')】
? ? ? ? 在蘇州,“我喜歡的”很榮幸地賞賜了我三次蹤跡。①一是在山塘街未開發的區域晃悠之時,偶然看到一寂靜的小屋,小屋里擺放著老式的桌柜、裁縫機,光線透過紗窗為小屋增添了一絲靈動,一位目測年過九旬的老太太,在小屋中央的搖椅上躺著,看不清神色,卻能感覺到靜謐美好的氛圍,街道上嘈雜的聲音在這不復存在。②二是在平江路邊的石欄處休息時,忽然飄來一陣山歌,回頭找尋才發現,是一手搖船上的阿姨在歌唱。阿姨身穿統一的白底青花的布衣,邊搖著船兒邊唱著歌謠,一下子感覺整條河都活了過來,遺憾的是,船行至我休息的地方之時,歌謠也結束了,換來船上眾人零零散散的掌聲,小河也就又寂靜了下來。③三是和平江路一店鋪里的老板娘聊了會,她的原話是“這條街以前人少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茶館以及一些特色小店,蘇州城里的人也經常過來聽曲喝茶,時常能淘到一些有趣的東西。后來,人多了,商業氣息濃了,小吃店慢慢地多了起來,房價上張,大多店鋪hold不住,便撤了。她現在也是靠回頭客維持經營,她說,她搬走了客人就真的找不到了。”老板娘的話觸動了我,我一直覺得,商業和文化也許相悖,但經濟和文化應該相融,發展文化經濟,保存文化特色,不失為一條更好的路徑。文化,了解的人多了,才不會變成歷史。
【亂七八糟一籮筐】
? ? ? ? 我在旅途中,一直希望能夠和當地的“老人們”聊一聊,從他們的口中更好地感受這個城市。但從主客觀角度,這個小想法畢竟難以實現。就像有人說“北京的每一條胡同都有一個故事”,但很難去找到一個愿意和游客講故事的人。去車站的時候,特意坐了公交,想借此再好好看一下蘇州的街道。
? ? ? ? 一路上亂七八糟的想法一籮筐,一會覺得蘇州和杭州街道真不同,杭州的街道沒蘇州那么平,一會就有棵大樹支出來,蘇州街旁的樹就是小小的筆直一棵;一會又覺得蘇杭差不多,景區外面的樹都用綠色的霓虹燈照著。一下思維又跳到了《清明上河圖》,覺得北宋時期的人其實是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空,只不過維度不一樣。接著又想到了《星際穿越》,覺得此時此刻的我其實是由一幀幀靜態的固定畫面,通過時間軸連在一起,隱藏在蟲洞里的“人”可以隨意操控我。然后又想到了《三體》,幻想著是不是有個質子在地球周邊時刻觀察著。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有些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表述,腦洞不知道開到哪去了( ̄ ̄)"
【結語】
? ? ? ? 發現標題和正文嚴重不符,是不是應該加兩句“腦洞不知何處去,亂開只怪景太美”/(ㄒoㄒ)/~~話說,我是看了《清明上河圖》才知道北宋居然有理發店,說好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