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那如果有了挫折,理想暫時在遠方,在我們深受打擊的時候,怎么辦?是一蹶不振?是消沉不起?是彷徨中落寞?還是在壓抑中失意?
都不要。
在凄雨冷風中,要有堅韌拔的意志在,要有豁達的心態在,才是幸福的關鍵。
來看看蘇東坡是怎么做的吧。
提到蘇東坡,總是會引起人們由衷敬佩的微笑。他是文學藝術領域的全才。是東坡肉的發明者,是蘇堤的建造者。
蘇東坡這一生跌宕起伏,他少年成名,詩詞文章冠絕天下,一生中官至正三品的翰林學士。這樣的一個人,卻一生顛沛流離,幾次差一點就死在的政治斗爭之中,自己的治國抱負難以施展,妻子離世,兒子夭折,直到最后,還是在被貶斥的路途上離開人世。
這樣的一個人,他在黃州吃豬肉、在嶺南吃荔枝、在海南島琢磨只雞斗酒,他向世人展現出來的只有一點,你看,我多開心。
我們所知道的卻是他“日晱荔枝三百,不辭長做嶺南人。”的安順;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氣定神閑;是“回首來向蕭瑟處,歸去,無風無雨也晴。”的淡泊。
這就是豁達。
豁達的人,能屈能伸,知進知退,經得起挫折失敗。
誰都希望自己生命之樹常青,幸福和快樂在身邊圍繞。那么,請別忘記其秘訣之一,那就是要氣量寬宏、豁達、大度。
馬寅初,北京大學原校長,曾因其“新人口論”被打成了右派,最后被革職。當他知道了將被革職事時,他只是漫不經心地“嗯”了一聲。數十年后撥亂反正,他兒子告訴他平反的喜訊,馬老也只是輕輕地“噢”了一聲。
榮辱不驚,莫過于此! 中醫有理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于“氣”。怎樣才能少生“氣”呢?
人的欲望無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利益,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了健康。因此,為了健康,我們要學會豁達。豁達,不僅能保障健康,而且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標志。
王維寫詩“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豁達指心胸開闊,性格開朗,能容人容事。豁達是一種大度和寬容,豁達是一種品格和美德,豁達是一種樂觀的豪爽,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灑脫的態度,也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
陳毅元帥寫“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這就是一個看淡生死,不畏艱難的共產黨人的豁達。
所以,不妨放開胸寬懷,大度一些,這樣,機會便多了,世界也大了;如果偏狹小氣,機會便少了,世界也小了。
有道是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少了一些計較。才能精神開朗,心懷坦蕩,豁達安身,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誤解包涵寬容。一個心胸寬闊的人、能夠幫人之忙,念人之功,諒人之短,揚人之長,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愛。
也只有這樣,人生才能到達幸福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