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5、26日是薩提亞個人成長課第三階,課程的主要內容圍繞冰山展開的,冰山指的是一件事對個人的沖擊所形成的表面的和深層的影響。其中表面的影響是外在行為,包括了:語言,語調,肢體動作,表情等,這只是對人體產生沖擊的1/8,剩下的7/8都在當事人的心里內部,即為深層的影響(冰山水平面下的活動),這其中包括了:這件事情發生時當事人內心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以及這件事情中對自我的評估。
? ? 在講述冰山底層感受的部分,人體的五官在接收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而形成了自己的感受,不同的人對感受的體驗也不同,這是感受層面。關于感受的詞也許有的人并不敏感,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列舉出所有關于感受的詞語一一對照選出自己的感受,同時感受也是冰山開始探索的切入口。但是當一個人情緒很多而不能釋放的時候,會影響TA對自己冰山的探索。所以讓我更清晰的是,不管碰到什么讓自己有情緒的事情,一定要先做情緒的舒放,做出來的冰山才能更靠近當時的自己。
? ? 關于冰山想法、信念層面,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影響也就不同,由于這些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心中所形成的想法、信念也就不一樣。這更是印證了,每個人的不一樣和獨特性。所以讓我更清楚了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也不再困惑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就是錯的,從而對別人對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納。同時還要在這一層面探索自己僵化的沒有彈性想法,它們的特點是一定,必須,災難化的。然而這些僵化的想法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在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中這些僵化的信念,想法一定是給我們帶來好處的,曾幫我們獲得過心理營養的,所以才得以保留下來,這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模式吧,同時另一方面是現在的我們自己需要思考的是這些僵化的東西是不是還適用于現在的自己,這些僵化的東西是不是能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思路清晰,邏輯縝密,帶我們去探索自己更全面深刻,同時引導我們產生了更多關于自己的思考,在轉化過程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在冰山的探索過程中想法信念這一層面也是比較難的,這個我也是深有體會,不過也給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 ? 關于冰山的期待層面,也是對我的觸動最大的,在老師的帶領下也讓我看的更全面。其實是關于別人對你的期待與你對別人的期待,背后帶來的人性的光輝。如果別人對你有期待你會怎么做?是滿足還是不滿足?是帶著討好滿足,還是負著內疚拒絕?如果你對別人有期待,對于別人的滿足你會怎樣?對于別人的不滿足你又會怎樣?張老師帶著極具薩提亞的色彩講述了關于期待如何看待的問題(在此手動比心)。原則是:自己的期待自己負責,別人沒有滿足你期待的責任和義務。如果TA滿足你,我看到的是TA對于你的愛,付出以及想跟你有一個好的關系在里面。哇!講到這里作為學生的我是感動,震撼。感動的是我單可以從期待這里面就已經得到那么多的愛,震撼的是我從來都沒有看到滿足期待的力量,它可以讓我們關系更好,它可以讓我們連結起來,心生感恩。對于不能滿足別人的期待,我們會怎樣,沒有學習薩提亞之前我肯定是內疚自責的。但是老師告訴我們,不必這樣。沒有滿足別人的期待,不必內疚,但是自己要做好一個準備就是,允許別人對你生氣,允許別人對你失望。講到這里,對于我如何看待認識期待就更有條理性了,同時也看到了接納在薩提亞無處不在。
? 這次的冰山講解在我對知識點的理解、運用、轉化過程中氣到了很大的作用。知識點理解的更透徹,同時也有很大的一部分由“老師的知識”轉化成了“自己的知識”這讓我非常的興奮。在此,感謝張老師傳道受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