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以為,人生做對了幾個高光時刻的"重大選擇"就能一馬平川。但其實真實生活沒那么多“高光時刻”,即使有,也是由一個個小選擇鋪就而成的。
我們最常問的人生問題,就是“如何選擇”。
作者講到了選擇背后的三個底層思維:
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機會和欲望。
一、如何看待自己
作者分享了自己高中和畢業進麥肯錫面試時的例子,在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自我評價往往是負面的——覺得自己不行,沒有經驗,沒有資歷,沒有資源,似乎周圍人在哪方面都比自己強。
我們習慣性地用自己沒有的或者短板和別人的長處比。而大多數成功的人其實是靠發揚自己的長處而成功的。
關于如何看待自己作者給到的方法是:
把自己的長處和更優秀的人比。看自己有什么,而不是沒有什么。
二、如何看待他人
我們能改變別人嗎?
在真實的生活里,我們會經常遇到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這時候的問題就是:如何改變?大到行業環境,小到家人的態度,我們常身處的困境就是該如何“改變”周圍的人。
但實際情況是人是不可能被別人改變的,只有自己想改變時才會真的改變。
關于如何看待他人作者給到的方法是:
把每一個人都看成老師和伙伴。
當你放棄改變別人這個念頭的時候,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三、如何看待機會和欲望
我們經常會有一種錯覺,認為人的一生做好升學、就業、結婚幾個大的選擇,把握住大機會,似乎就可以幸福一輩子。
但其實就算這些大的選擇和際遇相同,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仍然千差萬別。
人生不是線性的,也不是靠幾個決定就能定格的,不是“只要……就能……”人生之路到底能走成什么樣子,如果能用一個公式表示,就是“小決定×N”。
我們要做的是在每一個小選擇里改變思維方式,鍛煉能力,獲得對應的成長。
關于如何看待機會和欲望作者給到的方法是:
選擇做當下最適合自己、最值得做的事。
人生選擇聽起來好像很大,其實很小,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的小選擇里。做選擇需要有方法,但最終要聽從自己內心的感受。
文中金句:
真正能改變你的人往往是沒有想改變你的人。
面對機會,沒準備好不是問題,要勇敢把握,多“做”幾次就好了。
很多時候“想要”不一定是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