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來,火分虛火和實火,正常人體的陰陽平衡,陰正常而陽過亢為實火。由于陰不足而相對顯得陽過亢,稱為虛火。而以五臟六腑為綱進行劃分,上火主要有胃火、心火、肝火、肺火、腎火五種。
胃火
表現癥狀
胃實火表現為口干口苦、牙齦腫痛出血,容易發生口腔潰瘍,大便干硬。
胃虛火表現為胃灼痛,總覺得口渴,干嘔,小便赤黃,大便干結,便秘。
用藥推薦
清胃黃連丸——(胃實火)
功效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
適應癥: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大黃清胃丸——(胃實火)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通便。
適應癥:用于胃火熾盛,口燥舌干,頭痛目眩,大便燥結。
陰虛胃痛顆?!ㄎ柑摶穑?br>
功能主治:養陰益胃,緩急止痛。
適應癥:用于胃陰不足所致的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
肝火
表現癥狀
肝實火主要表現為雙眼紅、腫、疼以外,還會煩躁,發火。肋部腫痛,口苦,口渴,糞便干燥。
肝虛火主要表現為雙眼干澀、手腳心發熱,煩躁。黑夜有時會出汗,尤其是后半夜睡著的時出汗。
用藥推薦
龍膽瀉肝丸——(肝實火)
功能主治:清肝膽,利濕熱。
適應癥: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
加味左金丸——(肝實火)
功能主治:平肝降逆,疏郁止痛之功效。
適應癥: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悶、急躁易怒、噯氣吞酸、胃痛少食。
杞菊地黃丸——(肝虛火)
功能主治:滋腎養肝。
適應癥: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心火
表現癥狀
心實火表現為舌尖發紅(發紅的部位一定要在舌尖),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心虛火表現為口唇、舌尖發紅,無舌苔或少舌苔;無口瘡、無潰瘍;口渴,手腳心有汗,大便干結;失眠,多夢。
溫馨提醒: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
用藥推薦
導赤丸——(心實火)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利尿通便。
適應癥:用于火熱內盛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心胸煩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牛黃上清丸——(心實火)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散風止痛。
適應癥:用于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
天王補心丹——(心虛火)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養血安神
適應癥:適用于治療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瘡等病癥。
溫馨提示: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不宜長期服用。
肺火
表現癥狀
肺實火表現為鼻腔干燥,口渴,發熱,咳嗽;嗓子疼,有黃痰;長痘,長痤瘡;大便干結,小便黃赤。
肺虛火表現為口渴,干咳,無痰或少痰;皮膚干燥,手心和足心發熱;臉紅,盜汗,心煩。
用藥推薦
清肺抑火片——(肺實火)
功能主治:清肺止嗽,降火生津。
適應癥:用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鼻生瘡,牙齒疼痛,牙根出血,大便干燥,小便赤黃。
養陰清肺丸——(肺虛火)
功能主治:養陰潤燥,清肺利咽。
適應癥:用于陰虛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腎火
表現癥狀
眩暈耳鳴,失眠健忘,脫發,腰酸疼,咽干口燥,男性容易遺精,女性則有可能導致閉經。
溫馨提醒:腎火一般都是由腎陰虛引起的,所以沒有實火,全部為虛火。要想降腎火,可先滋陰補腎。
用藥推薦
六味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陰補腎。
適應癥:適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知柏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
適應癥: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本文僅供專業人士參考)
(暫存:嗅氣味,如《素問·金匱真言論》所說,肝病其臭臊,心病其臭焦,脾病其臭香,肺病其臭腥,腎病其臭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