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藏歷十月十五日這天,拉薩傳統節(jié)日—白拉姆節(jié),又稱“仙女節(jié)”。每當節(jié)日來臨,藏族的“仙女們”精心打扮,身著盛裝來到大昭寺朝拜白拉姆女神,祈愿美貌容顏,也祈求自己的愛情一帆風順。
據說在這天,年輕的女性可以在街上向陌生的男士索要紅包討個彩頭。我也被這個傳說捆綁了一天,提前準備一些十元、五元的零錢,沒遇到一個討彩頭的普姆。(還是我們的小強機智:不用準備太多,見到喜歡的加微信發(fā)紅包,不喜歡的給現金。那么反過來我們的央宗,看到喜歡的可以加微信要紅包了。。。)
雖然白拉姆女神自己的愛情生活十分不幸,但她卻是一位慈悲友善的護法神,特別地護佑婦女和兒童。她能給苦難不幸的婦女帶來歡樂,給丑陋的人帶來美貌,給悲觀的人帶來希望,給有情人送去美滿因緣。西藏有這樣一個說法:拉薩女子之所以聰明伶俐,婀娜苗條,都是因為有白拉姆女神在保佑。
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出發(fā)(早7::30)大昭寺外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仙女們”穿著藏族傳統服飾盛裝出行,手里拿著供奉白拉姆的哈達、鮮花和青稞酒,背上背著大米或其他食品隨著隊伍緩慢前行。這里特別說一下,在冬季的八廓街,會看到不同地區(qū)的服飾妝飾著這個龐大的轉經隊伍,通過服飾你可以辨別這是來自哪里的仙女。
白拉姆被稱為蛙臉女神,長著一對又大又圓的凸眼,占據了大半個臉,其余的部分是一張一直咧到耳朵的大嘴,一張微笑的大臉,看起來很萌非常的萌(這臉不應只在藏區(qū)火)。
供完酒,婦女們還會帶糌粑和青稞粒,把這些貢品撒在煨桑爐中。從大昭寺膜拜完的人們都會在大昭寺門口拍一張合影,有全家福也有朋友同事的合影,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歡笑,可以說白拉姆節(jié)這一天,更多的是藏族婦女們與老朋友相聚、集體狂歡的日子。
倉央嘉措的情歌,那首“在那東山頂上”里的“瑪吉阿米”的真正含義,還有另一種說法,與白拉姆有關。
從情詩聯想到情人,從情人追蹤到黃房子。八十多歲的老畫師安多強巴曾解釋到,大昭寺的護法神是吉祥天母,藏語叫班丹拉姆,是松贊干布建立大昭寺的時候從印度請回來的。
班丹拉姆有三種不同的法相。一種是赤發(fā)倒立,三目圓睜,手持盛滿鮮血的嘎布里碗(頭蓋骨做成的碗)的怒相。另一種是美麗端莊的慈悲相,叫做白拉姆。第三種是長了一副青蛙臉的丑陋恐怖的形象,叫做白巴東則。美麗的白拉姆和丑陋的白巴東則就供奉在二樓東北角的這間佛堂。白巴東則的臉平時都用黑布遮住,平日里也難得一見。因此過去拉薩的信徒們一般都把美麗的白拉姆看做自己的信仰依托,親切地稱之為瑪吉白拉姆,或者瑪吉阿瑪,意思就是把這尊美麗的女神視為自己的母親一樣。
安多強巴說,拉薩的老人一提到瑪吉阿瑪,馬上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白拉姆的形象。因此他解釋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在流落他鄉(xiāng)時看到明月思家鄉(xiāng),心頭浮現出了護法神白拉姆的面龐。也就是說,這首詩的本意是思鄉(xiāng)和思佛。
對于安多強巴老先生這樣的解釋,我個人比較認可。就像拉薩詩人賀中這樣翻譯為“母親般的情人”一樣。
(本段參考溫普林——我的堪卓瑪一書“瑪吉阿米的目光”)
(完)
(作者:icolour小北;攝影:icolour小北、大國)
下面是一些“仙女節(jié)”的現場圖片,歡迎觀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