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真的是百無聊賴,玩了會兒自己做的紙戰士,實在無聊,跟我說,媽媽我不想玩了,玩夠了,想看了,想聽了,我說那你去看電視吧,噌就跑了。一看電視就開啟雙耳不聞窗外事的模式了,呵呵,真的拿他沒辦法。想想我們小時候,怎么那么多好玩的啊,都玩不夠。那時候沒有那么多壞人,或者說那時候的人還沒有那么壞,所以,孩子們都是自己出去玩,幾個湊到一塊兒,去哪哪的,不用大人盯著,其實也不會去到遠的地方。大人孩子都喜歡串門,白天大人們干活兒,小孩子自己玩,晚上都去串門了。白天晚上都有各自的項目,白天一起去找膠泥,一種黏土,誰誰有個好看的模,就很搶手了,都想借來刻一個,曬干了,或者爐子上烤干了,烤干了比較結實,自己可以留存當模具了。各種小動物,花啊什么的。泥巴還可以做新鍋破鍋的游戲,看誰的摔的響亮。晚上就著滿天星光,來玩兒指星星,具體的玩法都不記得了,但是這個名字卻記憶深刻。大晚上的玩兒模瞎,呵呵,生平第一次被撞破鼻子流了點鼻血。玩兒沙包都玩兒的很有技術呢,除了丟沙包,還可以用沙包在手里扔起來疊換,兩個一起,三個一起,有的厲害的可以四個,五個,要兩只手參與才行了,我最終也沒練到那個技術。那時候沙包都是五顏六色的,一塊塊碎布縫制的,然后找點玉米粒裝進去再封口。打在身上還挺疼的,呵呵。
小伙伴兒每到放麥收假跟秋收假,就一起去拾麥穗,拾豆子。路上總有一些掉落的麥穗,爭相著撿起來,然后到收割過的地里去拾,鐮刀收割過的麥茬,高低不一,腳也是經常被麥茬扎,還挺疼的,一到地里就開始埋頭苦干了,一遍遍的搜尋著有沒有麥穗,拾完一塊兒地就整理好拾到的麥穗,背起來,趕往下一塊兒地。秋收拾豆子要辛苦點,因為豆秸很扎手。早上還有霧,不過卻可以收獲很多螞蚱,呵呵,用狗尾巴草穿起來,帶回家用鍋炒炒,或者干脆就在野外點火烤著吃了。趁著玉米秸稈還沒有被錛下來,以前都是拿搞頭錛下來帶回家,燒火做飯用。去玉米地里搜尋有沒有落下的玉米棒子,一般都是只有幾個?;蛘呤畮讉€粒的那種能被找到,我們就像撿到寶一樣,偶爾能碰上一個大的,就能興奮很久?;ㄉ乩锛t薯地里,一遍一遍的給人翻騰,撿個花生紅薯的,這兩樣很容易被落在地里,不好弄干凈。這些是要交到學校去的,每個學生都要交一定的數量,自己撿不夠就只能請求家里支援了,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生交糧食。
女孩子玩的最多的是抓籽??梢該齑笮∫粯訄A點的石頭子,更喜歡的是豬蹄子上的那塊小骨頭,還可以在正面反面涂上不一樣的顏色,玩更多花樣。男孩子就是用紙疊趴兒,看誰把誰的打翻過來就贏了,玩兒玻璃球,撞拐,玩的可熱鬧了。
現在的孩子都是沉醉在各種動畫片里,吃飯的時候兒子問我,為什么在家里看的動畫片,里面好人都能打過壞人,怎么姥姥家看的,是壞人贏了呢,這孩子還學會分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