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作?打開魔盒,卡片筆記寫作法專家教你幾招
萬事開頭難,對于寫作,你有沒有動筆困難癥?
當你想要申請課題或項目,需要寫標書時;當你作為大學生或者研究生,臨近畢業需要撰寫論文時;當你以寫作愛好者自居,一直夢想自己寫本書時……面對著空白屏幕或者空白紙張,你有沒有覺得無從下筆?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本書《卡片筆記寫作法》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好辦法,讓你輕輕松松就能寫出好文章,甚至能很容易地寫出一本書來。
作者申克·阿倫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他主要教授如何管理時間、決策和個人成長。著有獲獎作品《實驗與探索》。據說他也是用了這個好辦法來寫的這本書。
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看這本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卡片筆記是何物
卡片筆記寫作法就是我們所說的好辦法。
你也許有點嗤之以鼻,卡片筆記,不就是做讀書筆記嗎?我讀書的時候,也經常做讀書筆記啊。
是的,我們的老師和長輩常常教導我們,最好的記憶,強不過最淡的墨水。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翻開書本,我們習慣拿筆在手,讀到有感觸、有興趣的地方,就在文字下面劃線,或者在旁邊做上批注,寫上自己的想法。
小學生會摘抄名人名言,好詞好句,為寫作文積累素材。
普通人會把讀書筆記記在本子上,或者記錄在電腦上。
列夫托爾斯泰說,身邊永遠要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歷史上很多名人有所成就,與做筆記不無關聯。
唐代詩人白居易,把他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放在陶罐里,他的《白氏六帖》就來自陶罐筆記。
錢鐘書先生知識淵博,古文功底深厚,他的著作《圍城》《管錐編》《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等等,內容旁征博引,令人嘆服。也與他的筆記有關。他的外文筆記3萬多頁,中文筆記也3萬多頁,日扎(即讀書心得2千多萬字)。
我們今天所說的卡片筆記法,和大家以前做的有點不一樣。
這個方法來自于一個德國人尼克拉斯·盧曼。
這個盧曼很有名,他被譽為“當代黑格爾”,是德國當代杰出社會學家之一,是繼馬克思和韋伯之后,百年難遇的大師。
他37歲才投身于社會學領域,只用了一年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這在德國是很難做到的。
他發展了社會系統論,生前發表了58本書和數百篇文章。甚至在他去世以后,他的朋友或同事把他留下的資料又出版了數本著作。
不僅高產,他所著的《社會的社會》、《社會的藝術》《社會的法律》等都影響深遠。
作為社會學理論界的一顆明星,盧曼以其輝煌的作品,影響著20世紀下半葉西方當代社會理論的發展。
人們不僅好奇,這個人該有多聰明,該有多努力!
而究其原因,這一切成功竟然源自他所做的卡片。
是的,就是類似我們在圖書館看到的,一排排抽屜里的那一張張卡片。
盧曼年輕的時候是個公務員,空閑的時候,他喜歡讀書。
開始他也是在書上記筆記,后來他發現這個方法不容易記憶。于是他改變了方法,把讀書筆記記在了卡片上。
隨著他的卡片越積越多,他發現卡片之間能找到關聯。這些關聯刺激他不斷涌現出新想法,于是寫文章、寫書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共積累了9萬張知識卡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高效的卡片筆記寫作法助盧曼成功
盧曼是一個啤酒廠主的兒子,年輕的時候,在家鄉政府里從事公共行政法律事務方面的工作。
工作之余研讀書籍是他的樂趣。
他發現卡片筆記法對他幫助很大,就一直堅持用這個方法。
在他做公務員的十年里,盧曼的閱讀興趣主要集中在憲法和行政科學方面,如政治學、哲學、行政學(公共管理學)、組織理論、社會學等學科,范圍非常廣泛。從中他逐漸對社會學產生了興趣。
據后來人統計,那時候他的卡片盒中總共累計了23,000張卡片,涉及108學科模塊、1,250個關鍵詞,還有 2,000條參考書籍和資料。
1960年,盧曼前往哈佛大學進修。在那里,他遇見了著名的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受到了社會學的啟蒙,立下了社會學的研究方向。
1963年他完成了第一本專著《正式組織的功能與后果》,并于1964年出版。
1966年,在卡片盒的幫助下,他僅用一年時間,就拿到了社會學博士學位,獲得了明斯特大學的教職。
1968年,尼克拉斯·盧曼在新建的比勒菲爾德改革大學,成為第一名得到正式命名的教授,并一直工作至退休。
從此,他的卡片盒以平均每天6張卡片的速度積累著,最后累計儲存11個一級話題,約100個二級話題,3,200條關鍵詞,涉及15,000條參考書籍和資料,總共67,000張卡片。
卡片盒就是他的知識寶庫,也是他的靈感發源地。
他常常花時間瀏覽卡片,建立卡片之間的聯系,發現自己的洞見。
史蒂夫·喬布斯在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曾說,創造力就是把事物連接起來。
盧曼認為他的卡片盒是一個“類似網絡的系統”。
他常常同時開始寫幾本不同主題的書,一個主題遇到阻礙,他就停下來,換另一個主題。
這也是他高產的另一個原因。
這9萬張卡片是他34年間出版50多部著作、數百篇文章,成為極其卓越的社會學大家,并且成為社會系統論的推動者和創新者的根本原因。
而盧曼的影響還擴展到社會學領域之外。他在系統科學和其他學科方面都開創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與嶄新的視角。
他有了自己的紀念碑式理論建構。
他畢生將抽象而又復雜的理論參考框架,切實地運用于社會的所有領域,從行政管理的內在運行到全球的生態問題,從政治、經濟到藝術、愛情和宗教。
這些都是卡片筆記寫作法給他帶來的成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如何制作卡片筆記
讀到這里,你肯定有些著急了,既然這個方法這么好,快點告訴我們怎么做吧,我們也想早點寫出好文章,寫出好書來,也想著作等身啊。
其實做讀書卡片并不新鮮,就是記錄在一張張卡片上。
一般的讀書卡片分為摘錄卡、提要卡、索引卡、心得卡等等。
我們這里提到的盧曼卡片和心得卡有些類似,就是要用自己的話,把你看到的書里的意思翻譯出來,當然不能是口水話。
這需要我們要讀懂、讀透、理解原文,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出來。
就如書中說的,提取一篇文章或一種思想的要點,并以書面的形式加以說明,這對于學者來說,就像鋼琴家每天練習彈琴一樣。
盧曼的卡片盒主要存放兩種卡片,文獻卡片和主卡片。
在制作上又分成閃念筆記、文獻筆記、永久筆記、項目筆記。
這些在書中有詳細介紹,這里就不劇透了。
最重要的是,是要在卡片之間找聯系。
書中提到,我們對于自己理解的東西比不理解的東西更容易記住。因為我們所理解的事物都是有聯系的,或者是通過規則、理論、描述,或者是通過純邏輯、心理模型或解釋。而盧曼卡片盒的目的就是建立這類有意義的聯系。
如上圖所示,建立卡片1、卡片2……以后,發現新卡片主題與它相關,于是標記1/1、1/2……,后來又發現有新卡片相關,于是標記成1/1/1、1/1/2……,以此類推。
于是整個卡片盒成了一個知識網絡,互相交織,互相聯系,不斷撞擊,激發出新的洞見。
隨著卡片越積越多,你的知識系統也越來越完善,越來越龐大,你的著作也會越來越多。
想想我們平時的學科知識,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都是從上往下的,以模塊化的形式出現的,一般都是按主題、學科分開,不同知識之間相互隔絕,很少有人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
而卡片盒沒有按主題分類,而是讓我們思考:這張卡片與哪張卡片有什么關聯?它與某事有什么區別?它與什么相似?
整理和分析卡片是最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但是也是最讓人腦洞大開、思維活躍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的洞見不斷涌現,這是極好的心流體驗。
最后你的工作只剩下,利用卡片盒里現成的素材,把卡片上的內容用語言串聯起來。
這樣一來,寫作變成了一件輕松、簡單、愉快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 結
《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概括了寫作的基本問題;有效寫作的四個原則;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
書中詳細解釋了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體寫作方法。
利用這個好辦法,可以讓我們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上,那就是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寫作思路,而不是將時間浪費在尋找筆記、資料或參考文獻上。
讀著這本書,讓人有種沖動,覺得像盧曼一樣著作等身似乎不是夢想,卡片盒就像魔盒,想趕緊去實踐一下。
有人說,這是一本教會你如何從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個人知識結構過程的書。讓信息生長并自然地形成網絡,如同人類大腦一樣,你會重新認識“筆記”這件事。
有讀者強烈推薦每一個學生、科研工作者、作家、終身學習者都閱讀這本書并認真地實踐它。
愿你能學會和應用好卡片筆記法,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實現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