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曼教授那里,所有內容都被標準化成相同的格式后存到同一個卡片盒中,而且一個卡片只記錄一個主題,重點是用自己的話記筆記。這所有的努力只為一個目的:發表有價值的觀點。正是由于格式的標準化,筆記才能夠在一個地方建立起群聚效應。但是,到底標準化的永久筆記是什么樣的?有沒有范例呢?可惜,由于各種原因,我們沒辦法看到可以讓我們可以參考的盧曼教授的筆記模板。
上周六,葫蘆筆記研究所照例在?B?站組織了一次直播,主講嘉賓是《卡片筆記寫作法》的譯者?LEO學習駭客 陳琳老師。可喜的是,LEO?還分享了他用葫蘆筆記做的永久筆記模板。在?LEO?那里,筆記以問答的形式展開。一篇永久筆記就是一個葫蘆筆記主題,以問題開始;下一級主題是針對上一級主題里問題的答案。再下一級是對這個主題的補充,還有和補充同一級的引文,摘抄了參考文獻里的原文。這里,我有一個困惑,就是對主題的補充似乎違反了盧曼教授一個卡片只有一個主題的限定。但除此之外,我覺得問題、答案、引文的結構很好地體現了盧曼教授關于標準化永久筆記的思想。這可以作為我以后寫卡片盒筆記的模板。
后記:今天的這篇短文是遵循卡片盒筆記法寫成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用LEO的這種問答形式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