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課先是講的比較理論的內容,聽得不認真,一邊看書一邊聽。這個暑期上課,我覺得不是來學習書本上的那些知識的,而是來觀察老師的,看他們在搞那些方面的研究,他們的觀點看法,他們對一些人一些事的思考,看一看歲月在他們身上的積淀,都是一些自理比較老的教授,從中應該能學到很多,所以,即使在無聊的課,我覺得也有做到那里聽一聽的必要。但是,認真的程度肯定不一樣。
遇到好的老師,遇到好的內容正好可以練習自己的速記能力。想分享一下這節課的最后講的幾個案例:
前面的內容聽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最后一點就是老師分享了一個內容。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 經濟學家赫維茨(Leonid Hurwicz)、馬斯金(Eric S. Maskin)和邁爾森(Roger B. Myerson),以表彰 他們為經濟活動中的機制設計提出的理論。 解決了在的“信息效率”和“激勵相融”問 題。我覺得還挺有道理,而且還很有意思。我在這里列舉一個:
? 據說盜墓一般要兩個人,打一個洞,其中 一人下去取珠寶玉器,另一人上面用繩子 系上來。起初,經常發生了拉繩人見財起 意拋棄下面同伙而去的事。于是演變為盜 墓團伙以父子居多,但也發生了兒子扔下 墓里親爹的事。最后行成行規:兒子下去 取貨,老子上面拉繩子,就再沒出現過把 人落在墓坑的事。
幾個學校的教學案例:
1、加拿大的油畫課。這節課的主題是反種族教育。
這節課是這樣上的:在課的開始老師隨意的挑出一個學生充當模特,然后讓不同的學生照著他的樣子進行畫畫。因為是油畫,所以在畫之前要先調顏料,這個過程是要學生自己動手的畫的。在畫頭發、皮膚的時候,為了繪畫的比較逼真,還需要拿著調好的顏料到模特的旁邊進行比對。等到都畫好的時候,老師問孩子們一個問題?不同的膚色是怎么形成的啊?孩子們各抒己見。其實膚色的形成過程就和調顏料的過程是一樣的,是各種不同顏料的混合,膚色不同,只是各種顏料的混合的比例不同。所以,我們不能歧視與我們膚色不同的人群。
我覺得這節課上的很好,比在學校里干巴巴的教育孩子民族平等,不能歧視,不能欺負弱小來的有意義的多了。
美國的bronx high school。這是一所特色學校,特點就在于,目標,過程,結果的反饋信息要相互印證。這讓我想起了羅胖的一期節目,就是說在現代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的標準又很多,但是有一點就是靠譜,做一個善始善終的人都很難。為此他還舉了一個海爾集團的例子。在今天這個社會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品質。我說一個我的改變,就是在有一次去圖書館,但是我忘記帶卡了,所以就進去,我跟管理員說,我的卡在三樓,我出去的時候忘記帶了,管理員讓我先進去,一會之后再出來。按照一般的習慣,進去之后,就不會再出來了,但是那天就是因為看了這一篇文章,我真的就是找到卡之后又進去了。
1938見效,目標是培養科學家,模式做實驗,討論,歸納,強調知識的生成,強調動手,解決生活的問題。不是了講例題。是看十年之后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
河北涿州雙語學校,契約精神的教育。河北豐潤岔路口中學,桌椅交接儀式教育。儀式教育。
很多學校的契約精神教育和儀式性質的教育,要么是沒有,要么就是流于形式,沒有什么實際上的意義。我之前的看法、認識有很大的誤區,對于孩子來說,即便是出身條件不好的孩子來說,都一樣,不能說除了知識什么都沒有。我之前的認識是對于出身不好的孩子來說,唯有成績好才是走出去的道路,但是,現在我認為遠非如此,除了成績好之外,其他方面的素質絕對不能是一片空白,今天這個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一個考察人們全方位的能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