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踏上南極,所能看見的南極動植物,早以各自的方式適應了這片極寒之地,甚至生活了千萬年。它們才是南極真正的主人,而我們只是“闖進”它們家園的過客。
去了南極就不怕找不到北!
這句話是說,南極在整個地球最南端。東側大西洋,西側太平洋,反正四周都是海。如果坐船去南極,將從阿根廷的烏斯懷亞登船。
烏斯懷亞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城市,坐落在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交界處;雖地處偏遠且天氣不怎么好,卻因離南極最近而受人矚目。
說是最近,實際相隔970公里,差不多從南京到北京那么遠。中間的海峽就是傳說中的德雷克海峽,動不動就浪高10米,非常壯觀。
南極大陸絕大部分土地,包括周圍的海域,幾乎永久冰凍。只有在11月至來年3月之間的夏季,才會化凍,但也是冰天雪地的感覺。
實事上,人們無法直接踏上南極的土地,因為陸地完全被覆蓋在幾公里深的冰雪之下。即便如此,南極不止有企鵝,還有其它動植物。
南極植物大多為低等植物,比如地衣、苔蘚、藻、珊瑚、海星、海綿等;南極動物除了企鵝,還有鯨魚、海豹、信天翁、海燕、磷蝦等。
接下來,聊聊兩個明星:小企鵝和大鯨魚。
01 小企鵝
南極唯一交通規則:讓企鵝先走。
它們在進化過程中從沒見過人,如果你擋住了它的道,也不知道怎么繞開,只能傻傻的和你對峙,從而顯得呆萌呆萌的。
如果不小心踩壞了企鵝的路,它們得花很長時間才能重新走出一條來。去了南極別想和企鵝有親密接觸,得離它們5米遠。
企鵝走過的路看上去是粉紅色的,那是企鵝留下的糞便。陸地上并沒有企鵝能吃的食物,得去海里覓食,吃飽以后再上岸。
雖然企鵝是南極的象征,可但是,企鵝作為南半球動物,并非一定要生活在冰天雪地, 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也有。
全球目前有近20種企鵝,南極也才7種。中文“企鵝”,據說來自中國學者對它們形態的描述——直立身體,像在翹首企望。
但企鵝只出現在南半球,北極是看不到的,這其實是演化的巧合。它們的祖先生活在今天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南部,那時恐龍剛剛滅絕,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還有陸地相連,企鵝在演化過程中,就選擇了地面而不是天空,哪怕它們能在水中振翅如飛,也不能在空中翱翔。
企鵝向我們證明了一個生物學原理——伯格曼法則,即生活在越高緯度的動物體型越大。因為身體越大,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就越小,越不容易損失熱量。
企鵝主要分布在南極半島和周邊島嶼上,是南極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著名的要數帝企鵝、阿德利企鵝、南極企鵝、巴布亞企業。
曾經王企鵝是人們發現的最大企鵝,因此稱為“王”。哪知后來探險家發現了個頭更大的企鵝,就讓它們稱“帝”,也就是傳說中的帝企鵝。
企鵝在南極的夏季開始繁殖,并在冰雪覆蓋的島嶼上建立巢穴,以避免陸地上的掠食者。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為食,如磷蝦、小魚等。
為了尋找食物,有時需要潛至幾百米。為了應對寒冷,企鵝擁有濃密的羽毛和厚厚的脂肪,在水中和陸地上都能保持體溫,且采用群體緊密排列的方式來保溫。這就是為什么在南極,企鵝經常是一群一群的。
南極企鵝在厚厚的脂肪層之外,絕熱的羽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保暖措施,并且這層羽毛不會隨著每年的更換大量脫落,而是漸漸被新羽毛替換。
企鵝還可以降低自己的代謝率,來盡可能減少能量消耗,更有利于潛水和過冬。作為恒溫鳥類,企鵝卻有著獨特的“同體異溫”現象;與冰雪接觸的腳掌溫度,會保持在低于體溫的水平,以降低身體熱量從腳部散失。
南極非常寒冷,這讓企鵝上岸下海很耗體力。它們在成百上千年的棲息繁衍中,踩出了方便自己行走的路來,從而節省出來很多體力。
如果要說企鵝寶寶,那得從企鵝蛋說起。
一對企鵝每年只能下一到兩個蛋。在南極冰冷天氣中,下蛋是個非常耗體力的事。企鵝媽媽下完蛋,就會去海里覓食以便恢復體力。
下海后,每天就可以吃得飽飽的。并且一下海可不是一兩天,差不多會等到小企鵝快出生時,才回來和企鵝爸爸們一起看護小企鵝。
孵蛋的工作就交給企鵝爸爸了。在南極孵蛋可不比下蛋輕松,甚至更為艱難。難到孵蛋的企鵝爸爸不止一個,而是經常好多個爸爸。
在最寒冷時,企鵝爸爸們會擠成一大片,背朝寒風,把蛋放在腳蹼上,用肚子下面耷拉下來的皮護住蛋。因為要孵化小企鵝,得保證在零下70攝氏度的情況下,蛋的溫度還能維持在37攝氏度左右。關鍵是,這個過程長達60天。
在寒風中不吃不喝60天,甚至有的長達65天左右,經過這個孵化過程,企鵝爸爸們的體重基本上會下降45%,基本上是半個體重了。
企鵝的父愛,咱們人類的爸爸不敢想像!
剛孵出來的小企鵝非常脆弱,還得躲在爸爸的肚皮下,偶爾探出頭來,看看世界。
小企鵝孵化出來離大功告成還遠著呢,因為動物世界是殘酷的,他們要防范天敵賊鷗。一種以偷企鵝蛋和小企鵝為生的鳥。更可怕的是,小企鵝遠不止一種天敵,還有其它動物天天盯著,想吃它們呢。
總之,從一個蛋變成一只企鵝,不容易!
02 大鯨魚
除了小企鵝,南極還有很多珍稀動物,鯨魚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小企鵝和大鯨魚一起,共同構建了奇妙且多樣的生態系統,
南極海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鯨魚棲息地之一,吸引著多種鯨類前來生活。主要分為兩大類:靠牙齒捕食為生的齒鯨,如虎鯨、抹香鯨,以及海豚等;靠鯨須濾食為生的須鯨,如南露脊鯨、南極須鯨、座頭鯨等。
虎鯨從南極到北極的海洋都有它們的身影,也最值得一說。它們是海洋食物鏈的頂端,連一些鯨和鯊魚都是它們的獵物。?有著獨特的逆戟形狀的背鰭,也被稱為逆戟鯨。它們并非大個子,只有5-8米長,3-6噸重,但它們有強大的咬合力以及超快泳速。
虎鯨還具有高超智慧,懂得充分利用自身強大和團隊協作。它們像狼一樣,以家族為單位成群行動。它們雖然屬于齒鯨類,也叫做"鯨”,但它卻是海豚科物種。與大多數海豚樣,它們對人類很友好,且充滿好奇;沒殺過人,但卻被人殺過。
露脊鯨沒有背鋪,識別的方式,就是看能不能噴出“V”字形水柱。南極須鯨有個鐮刀形的小背鰭,偶爾會把頭伸出海面看看,但很少跳出水面。
座頭鯨又叫大翅鯨,有很長很長的胸鰭,像翅膀一樣。常常全身跳出水面,很容易識別。叫聲也十分豐富,經常通過這個爭取配偶,是鯨魚中的情歌王子。體型龐大且迅猛,被譽為“鯨王”,成年座頭鯨長達14米左右,常常幾頭一同游曳捕食,遠看像一支艦隊。
藍鯨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據說也是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相當于一輛前4輪后8輪的大卡車。
要尋找大鯨魚,通常有兩條線索:
一是找鯨魚噴起的水柱,有的能高達十幾米。如果天氣好,在遠處就能看到;不過南極地區雨雪天氣多,能不能看到,完全看天氣。
二是跟著成群的企鵝走。因為企鵝和鯨魚都是以磷蝦為食,有大量企鵝聚集的地方,就極有可能找到鯨魚的蹤跡,從而能一飽眼福。
鯨魚游泳時通常會把背拱起來,像一條漂亮的弧線。為了安全起見,一般不會把船開到離鯨魚太近的地方,特別是沖鋒舟這種工具。
去南極,除了照片和記憶,什么都不能帶走。關于拍照,大家最喜歡拍企鵝和鯨魚。
如果想要拍攝鯨魚的照片,最經典的畫面就是拍攝鯨魚尾巴。當鯨魚在潛入深水時,會把尾巴翹起來,水會像簾子一樣掛在上面。
相比拍攝,更奇妙的身旁突然冒出來一只大鯨魚。南極旅行不會刻意靠近鯨魚,但鯨魚能潛泳幾十分鐘,說不定就從你身邊冒出來。
真遇到也不用慌,因為南極鯨魚不吃人。
03 去南極
去南極不僅是一次視覺盛宴,更是心靈之旅,還將對生命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有更多思考。
環球旅行最快的方式,就是在南極轉1圈。雖然這是一句玩笑,但也說明了南極在地理位置上的特別之外,更有意思的是:
南極1天,人間1年。
因為在南極,只有“極晝”和“極夜” 交替。1年內大致連續6個月是白晝,又稱極晝,一直是亮著的;6個月是黑夜,又稱極夜,一直是黑著的。
極晝極夜只會出現在南極和北極,并且兩個地方正好反著。在南極和北極,也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律,1年就是1天1夜。
南極是地球上條件最惡劣的地方之一,但它的環境對于人類來說,也比火星上強10000倍。與其想辦法給人類找備份,不如好好保護地球。
當你站在南極海岸線上,將被一片黑白分明的世界所吸引。那些小小的、笨拙的生靈一步一步向你走來,它們就是南極的主人——企鵝。
當太陽慢慢西沉,你將看見一群巨大的生物掀起一層層波浪,有機會還能看見他們噴出高達10米的水柱,它們就是南極的舞者——鯨魚。
關于小企鵝和大鯨魚,不管怎么看文章,怎么刷視頻,都不如親身去南極體驗。
2016年12月20日,覃杰發起「007不寫就出局」,和一群人相約“7天1篇寫7年,寫完7年去南極”。如今,夢想馬上就要成真。
無論你去不去南極,都可以用去南極激勵自己”有錢有閑有身體“;無論你是不是和007去南極,都希望你此生能去一次南極。
007去南極是真的,更是認真的!
船都包好了,選的是「麥哲倫探索號」,這是南極21世紀公司為南極旅行量身打造的;時間也定好了,2025年3月19日-4月3日,前后16天。
覃杰發愿找到88位夢想同行者,目前已有40多人報名,都值得請進彼此生命的人。
如果你也想去看看小企鵝和大鯨魚,請留言或私信我,暗號:去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