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
初次閱讀楊絳先生的作品《我們仨》,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句:“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在楊絳先生的眼中,她和丈夫錢鍾書先生、女兒錢瑗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相守,無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情,都能變得甜潤。奈何歲月蹉跎,白發人送黑發人,楊絳先生送走了女兒,又送走了丈夫,獨自一人在世間流浪,尋覓歸途。
文章分三個部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我們倆老了
人到暮年,總會夢到時間的老人伴隨左右,帶走身邊的人,也會帶走你。曾經聽說,人在離去的時候,腦海中會像過電影一樣,從出生到離別,那些時光清晰的如幻燈片一樣在腦海中閃過,我不敢去想想那一瞬間,任憑眼淚順著眼角緩緩流下,思緒漸漸飄向遠方,心中不再有遺憾和悔恨,帶著微笑,跟著時間的老人一起向著更遠的地方前行。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都會面對生離死別,那是自然規律,是我們必須經歷的一瞬間。可是想想來時的路,這平淡的一生,是否活的自由自在,舒適安康,走時無牽無掛,瀟灑從容。等我們都老了,我們應該常常坐在長椅上,回憶著一生,給孩童講述那些動聽的故事,那些只屬于我們的故事;等我們都老了,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不要牽掛,讓他們努力為自己的生活去打拼奮斗,為他們自己的家而努力,將這份愛傳承下去;等我們都老了,就溜溜鳥,散散步,聽聽曲,看看花,不求遠行,但求相守到盡頭。
我們仨失散了
錢瑗查出來脊椎癌時已是晚期,楊絳先生也知道這一切都來的太快,白發人要送黑發人。但是她的內心是多么的強大,強大到支撐起整個世界,任憑風吹雨打,電閃雷鳴,她也能做到鎮定自若,波瀾不驚。在錢瑗去世的第二年,錢鐘書先生也離世了。最喜歡的兩句話:
“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
“但是我只變成了一片黃葉,風一吹,就從亂時間飄落下去。我好勞累地爬上山頭,卻給風一下子掃落到古驛道上,一路上拍打著驛道往回掃去。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別。”
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記得書中有一個細節,讓我很是感動。鍾書對著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是啊,女兒多好,那這個世界上就有兩個人,你們母女倆,被我保護著。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透露著對楊絳深深的愛意。我寧可背叛全世界,也不辜負你。
在楊絳先生生產的那幾天,鍾書每次前來,都會說:“我打翻了墨水”、“我把臺燈砸了”、我把家里門軸弄壞了”。而楊絳的回答是多么的簡單和堅定:“沒事,我會修,我會洗,我會換。”那時候,鍾書心中的擔心、喜悅、激動和對女兒的期盼無法平靜,一個人在家,思緒卻已經在路上了,他犯錯是因為他不想打擾母女的休息,他犯錯是因為他無法掩飾內心的感動和忐忑。
楊絳和鍾書的愛情,經歷過風風雨雨,相伴到永遠。他們之間更多的是心靈上的相互慰藉,共同面對困難,一起承擔。他們之間的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旗鼓相當,共同前行。
現在,他們仨終于團聚了,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