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7天時間,花了10個小時讀完了《持續行動》。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理念:持續行動,刻意學習,認知升級。
01 你的行動力改變你的生活
在每年的新年伊始我們都會興致勃勃的立flag。
我們對自己說:我要開始改變啦!
剛開始的一周,要背的單次我們很快搞定,要寫的讀書筆記充滿干勁,健身跑步時也是激情滿滿。
10天之后好像有點倦怠了,遇到了克服的困難,時間不夠用,忙著孩子作業,忙著加班加點,忙著照顧家庭,還要刷手機,時間生活的忙碌占滿了。
然后陷入習慣性持續行動,持續放棄:
雞血澎湃--不冷不熱--不了了之~
總是陷入語言上的巨人,行為上的矮子。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看起來非常容易,不過最大的差別在于--
有人動手做了,而你們只是說說。
作者說持續行動是指:實實在在地做一件事,并且是長期持續不斷。
持續行動雖然短期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效果,拉長時間來看,對認知和思維層面的改變都是巨大的。
跟了唐夕三期的gdy,沒到100天的持續行動,感覺到在知識量和思維上是有提升的。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想要改變,必須行動。
02 如何做到持續行動?
當我們陷入持續行動,持續放棄的泥潭不能自拔時,千萬不要不了了之,讓我們試試踐行作者以下方法:
①先完成在完美
很多人在行動前總是遲遲不敢行動,擔心自己會做的不完美。
當你決定要寫公眾號時,我們先不用去擔心文章好不好,排版美不美,有沒有閱讀量,有沒有打賞。
邁出每天日更的第一步,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只要能到達,哪怕是彎路也是捷徑。
②全力以赴只做一件正確的事
全面開始意味著全面崩潰,不要一次性加入太多小組社群等,先加入一個就好,然后慢慢增加。
既然要讀書,就不要英語也練練,畫畫也學學,短視頻也拍拍,多重任務讓人有畏難而退的心理,讓人容易放棄。
循序漸進是持續行動的最佳方式,確立底線任務,無論出現任何“意外”也不會被打斷。
做事情,你可以從零開始,先小心謹慎地持續行動10天,感受一下自己的變化。
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再持續行動100天;
如果感覺不適應,那就再持續一個10天,鞏固已有的成果。
不要急,不要怕,迷途知返,也要繼續前行。
作為持續行動者,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最大程度地發揮我們的認知能力,明確我們要堅持的事情,克服最初未達預期的反饋帶給我們的困擾,最終和時間做朋友。
直到它和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越不易被察覺。
如果一個問題怎么都無法解決,就應該回過頭來思考是不是前提就是錯的?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甚至提升看問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