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在家,每天餐桌上能有肉吃,對無肉不歡的女兒,雖然學習朝六晚十挺辛苦,但硬實菜給她帶來了莫大的安慰。
為了能每天看到寶貝兒走向餐桌時兩眼放光,面帶笑容地去吃飯,為娘我真是不遺余力。昨天看到我們小區果蔬群預定肉類,就毫不猶豫地接龍了一只柴雞,今天拿到雞一看,賣家聲稱2.3斤,我估計是活雞的重量,這雞也太苗條了點兒,雞大腿只有平時買的肉雞的一半兒那么粗。
老公這一段時間經常去武校值班,他值完班之后為了我和女兒的健康,他就一個人去我們東區家住了,我們三口也過起了雙城生活。這兩天低溫降到二度,老公說他今天回來拿羽絨服,我就讓他中午回來,我做好了大盤雞和手搟面,他正好拿點兒回去打打牙祭,畢竟他吃飯總是以解決溫飽為標準,他一個人經常是做一頓吃兩頓。我給老公打包了六塊雞肉,包括一個雞腿和他愛吃的雞胸肉,裝好之后覺得有點少,也只夠他吃一頓,心想:早知道他今天回來應該買兩只,讓他帶走一只。
女兒聞香走進廚房,興奮地揭開鍋蓋兒,發現肉不多,就說:”媽,你也太偏愛你老公了吧?怎么給我留這么少?”
我不好意思地給女兒解釋,”其實我也覺得怪對不住你爸的,我給他拿的也可少。” 然后,我打開微信給老公發了一條語音,”親,今天買的雞有點苗條。”
不過,這年頭能吃上新鮮的大盤雞已經很奢侈了。對于美食,越少,吃起來才越香。
很快,老公發來了一張照片,一盆菠菜雞塊手搟面,外加一條語音,”味道不錯,挺好吃!”
吃飯時我把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發明的烤羊脊骨的故事講給女兒聽,女兒也不再覺得瘦肉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