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某日凌晨1點,終于結束了對《瑯琊榜》的閱讀。熄燈上床,告訴自己,結束了就不要再想。可沉沉睡去時,誰能保證夢里會不會有牽掛。
力不從心的一天,“江左”、“大梁”的字樣時時閃過腦海,才知道,表象的結束不是結束,很多思緒,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坐在電腦前,半天敲不出一個字。靜,有時是無為的代言。不由得把這幾日的閱讀回憶了一遍。思,是一件很花精力的事兒。
思及最初看到《瑯琊榜》,是在博友的日志里,寥寥數語間盡是感慨。我是個很容易動心的人,而好奇是天性之一,所以很快我的電腦里就有了這部書。
又思及剛開始翻看《瑯琊榜》時的想法:文筆偏唯美,人物偏陰柔,作者一定是個女子,且長發秀目。后來也證實,海宴就是海姑娘。情節才剛剛展開,竟有憂傷與壓抑,連看上去是應該開心的事,也似乎只是片刻的歡愉。有些想放棄,卻又被什么牽絆住了目光。真不知這位海姑娘究竟何許人。
說起瑯琊榜,它只是一個引子。是它引發了很多事,也是它把各種人物穿到了一起。故事真正的源頭是一場冤案,跨越十三年,維系一切的只有情義。小說里沒有狼煙四聲的征戰,沒有扣人心弦的比斗,更沒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我不知該把它歸到哪類小說中。如海姑娘所言,這是一本展現情義的小說,如此而已。
背景設定在大梁,帝王生性多疑,十三年前偏聽偏信,以叛逆罪誅殺了愛子愛將一干人,連愛妃也自刎于殿前。一時間,意氣風發的親王,戰功赫赫的大將,忠肝義膽的赤焰軍,皆成為過往,只留下通敵叛國的不齒罪名。火海中僥幸活下的少年英雄林殊,經歷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痛,用十三年的謀劃,開始了洗雪冤情的大計。
梅長蘇——那個脫胎換骨的林殊,成了天下第一幫派“江左盟”的盟主。他巧心計策,隱去了往日的身份,看似被瑯琊榜的偈語“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推到了金陵,卻是壓抑著一腔熱血,拖著一副病軀,用了兩年多嘔心瀝血的苦苦努力,終于給大梁換了一片天,還了枉死的父兄子弟一身清白。
原來,最讓人痛苦的是壓抑真性情。
看到梅長蘇為著年邁亡故的太奶奶吐血暈厥時,看到他痛哭蒼天弄人不讓太奶奶等到與他相認的時刻時,看到他因為不能親送太奶奶而默默跪于院中一角時,我的淚不知何時已落了一桌。
再看太奶奶當年,平日里最疼林殊,在聽到林殊被列入當誅的反賊名單時,她不顧形象,哭倒殿前,求自己的皇帝孫子網開一面。十三年后,她已有些糊涂了,可在林殊以梅長蘇的身份入宮時,盡管已面目全非,她仍拉著梅長蘇的手,叫著“小殊”,問著不相干的問題。誰能說清,她是叫錯了還是對了呢。
而另一種苦,明明已經認出了你,可知道了你隱瞞的苦衷,又不得不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心中如翻倒百味瓶的滋味,哪能好受。
靖王——林殊當年的知心好友,十三年來都不肯相信自己熟知的人在一夜間成了叛逆且已赴黃泉。他一直努力想要揭開真相,一直保持一份赤子之心。
十三年后他被梅長蘇親手推上奪嫡之路,對梅的感覺從不屑到認可再到順從。可當他發覺就連最親的母親也為了梅說謊時,那種說不得問不得的苦悶,讓他不知所措。
直到在不經意間發現,這個讓他愛恨不能的梅,竟是日夜牽掛的好友時,他沖動地策馬狂奔,想與好友論一論相見不相認的種種。可臨到街角卻忍下了,調轉馬頭,默默離開。再見梅時,記憶里的活力四射的赤焰軍少帥,與眼前的蒼白無力的病謀士,合二為一,竟更讓人心痛。為了不再讓梅操心,寧可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握住的手多了些熱度。
而心細如發的梅也裝作不查,回宅后卻為了靖王的承情,心痛得幾乎病發。
一字一句看過,我的淚又落了一桌。
蒙冤,本就是令人心痛的。為了洗冤,面目全非,親人相見不能相認,被誤解也不能辯,更教人扼腕。而這一切的苦痛都要壓在一副單薄得難以承受一場小小風寒的身軀上。耗盡了心神,只為了還天地一份清明。
在如此心痛的基調之下,除了少不更事的護衛飛流和浪蕩大少言豫津的言行能讓人莞爾,真的少有令人開懷的事了。直到在梅長蘇那近乎于妖的翻云覆雨的智謀下,事情漸漸朝好的方面發展,總算能撫慰人心了。
不小心又把小說梳理了一遍。剛開始看的時候,真的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感慨。所以,忽然間懂得了博友日志里的感慨。原來,我只是比博友更啰嗦些罷了。
一部好的小說,可以成就一部好劇,依然能讓人思緒萬千。
細想想,但凡耐讀的小說,都有個深藏不露的主線(比如洗冤),也有個能穿起所有的副線(比如瑯琊榜單),再加上各具特色的人物,紛繁復雜的事件,以及人與事之間的牽扯,試問,誰不想看出個結果來呢?
《瑯琊榜》是我讀過的兒女情長最少最淡的,文中散發出來的情感的力量,直擊內心。
我真的很想看見沉冤得雪,一吐心底的壓抑,也真的很想有情人終成眷屬,讓心底還可以有盼望。
看來,我是一個合格的閱讀者。
看著海姑娘把大梁的官場理得那樣清楚,無論宮里宮外,親王郡王,官府江湖,全都各有各的內容,不見含糊。她把故事寫得如此牽扯廣泛,把兄弟情誼寫得如此深切感人,雖然細膩得讓人一眼就看出是位姑娘的大作,卻能讓我哭上兩回。即使搬上電視,魅力不減。
為他們感慨:
玲瓏心水晶肝兒的梅長蘇,舉手投足間幾乎都是弱不禁風;
智力有損卻身手奇佳的護衛飛流,簡短的言語都是小孩兒心性;
長期受排擠的血性男兒蕭景琰,無論身形言語盡顯帝王模樣;
風流不羈的言大少、鎮定邊陲的穆郡主、性情復雜的梁天子……
小說里從主角到最小的配角,每一個都躍然紙上。如果沒有通盤的考量,合理的定位,誰能如此生動?
難以想象,這樣機關算盡而不差分毫,待人誠懇又八面玲瓏,處事精明且不失禮節,仿佛世事皆在掌控中的人,太過聰明,太過完美,梅長蘇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還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想象和讀者的期望里。
不得不贊嘆海姑娘的慧心慧筆,打造了一個極需心機的環境。如果稍愚笨些的人,一定不能在洗冤路上如此完美的演出。
心動不已,若有幸遇上,但愿不會錯過。
每一個看似絕不相關的事情,最深的背后都有著諸多的關聯。每一個簡單言行,都有目的有深意。所以,有人一點就明,有人卻要被人指點再三。人物的智慧高下可見,形象也因些更加豐滿。而究竟是些怎樣的關聯,并不急于寫明,作者有多智慧,相信讀者也能有多智慧。每一個人都需要被肯定智慧。
我們是不是都會這樣地將心比心,是不是曾想過要把所有人和事的關聯都一一理順?生活就像是一部龐大的小說,而革命才剛開始,同志們要更加努力哦~
我久久地陷在了梅長蘇的世界里。
午時小睡,看見他的背影就在高臺前,指點眼下的百萬軍士,那樣的揮灑自如。再沒有了背上的冤屈,沒有了孱弱的身形,不用再機關算盡,也不用再百忍成金。終于可以快樂了,于是我笑著醒來了。
梅長蘇為了扶靖王上位,琢磨過很多人的過往與心思,虛虛實實地說了很多話,推動了很多事情的發生,然后,他也正確預測了事情的結果。
侯王將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有自己的關系網,更有一套維護自身利益的方法。只要你能找到他的關鍵,觀人以細微,他就成了透明的,接近他,附和他,或是欺瞞他,推倒他,都顯得簡單而可能。
這些,和當今的人情世故又有何異?只是,從來沒有這樣琢磨過什么,也從來不懂一切都是怎樣發生的,倒是換了古代版本,我竟然能全盤理解了。既然我不可能是穿越時光的歷史人,那就只能是因為,我深愛江湖,那個只存于想象中的,馳騁著各色人物的江湖。
再看梅長蘇身處的這個江湖,江右十四州也好,金陵一路也罷,有人有故事的地方都是江湖。當他在宮里宮外玩轉手段時,風云變色,誰能說這宮廷不是他的江湖呢?
江湖不是平靜地,更是風險場。想走進去,必須有勇氣有目的有決心,且有技傍身才行。
我們的江湖,究竟是在小說里,還是在生活中?
一本《瑯琊榜》,看到了很多內容,而能寫下的卻只得這區區千字。其它的,就放在心底好了,留給時間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