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完《重返20歲》這部電影,竟然哭得泣不成聲。我承認,戲里沒有所謂的高潮迭起,也沒有情節復雜的故事結構,但是它就那樣慢慢地浸入你的內心,給你帶來溫情和思考。
電影講述了一個壞脾氣的老奶奶,媳婦因與她同住壓力過大而住院,家人們毅然決定送她去住養老院。臨行前一晚她路過照相館,想留下最后的身影,沒想到這一拍竟變成了20歲的年輕少女,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關于夢想與愛的故事。
但是如果她出血的話,那么皮膚就會恢復到老的狀態。最后她因為想救自己的孫子,放棄了自己本可以再年輕地活一次的機會。
當她的兒子知道眼前這個貌美的年輕女子就是自己的媽媽時,他說了這段話:
麗君(變年輕后的女子)同學,我想問一問你認識一個叫沈夢君(老奶奶)的女人嗎?認識嗎?我認識她。
年輕的時候很漂亮,可是她丈夫死得很早,丟下她和一個剛滿一歲的孩子,她為了把孩子拉扯大,吃了不少苦,什么粗活都干過,因為那孩子從小體弱多病,她怕養不活他,所以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栓子,每當孩子病重的時候,她就抱著那孩子喊小栓子,小栓子,你一定要把命拴住啊。她把一切都給了這個孩子,到頭來,這個不孝的孩子卻要把她送進養老院。
如果你認識她,請一定轉告她,不要再回到這個家來,不要再嫁給那個短命的丈夫,不要生這個不孝的孩子,如果她的人生可以重來一次的話,那么這一次不要再這么過了,你走吧,我的孩子我自己救。
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返二十歲,你會選擇同樣的活法嗎?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父母的人生也可以回到二十歲,他們還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嗎?
02
三十歲的我問自己,如果再回到二十歲,我會選擇同樣的活法嗎?我的答案是不會,我希望我可以活出比以前更好的樣子。
二十歲,那時的我正在讀大二。我一直形容我的大學時光是灰色的。因為不想復讀,自己進入了一個三本學校,學校小,學費高,在學校的日子里,一直很自卑。沒有高顏值、沒有好才華、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心里一直有個聲音,我不屬于這里。我沒有聯系任何好友,我把自己禁錮起來,不想別人看到那樣一個我。
我就這樣自卑地、抑郁地得過且過,不敢報名任何社團活動,不敢參加任何娛樂活動,比起那些顏值又高,鋼琴動不動就過十級的同學與校友,我不知道我會什么,我能做什么。
我唯一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到的事情就是不能掛科,要盡量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不能對不起父母。于是大學四年,每年拿獎學金,還獲得優秀畢業生證書??墒俏也豢鞓?,因為我依舊自卑,我仍然找不到自己的閃光點。
我好像又看到了那個在校園徘徊、迷茫憂愁的女孩,她是那么的憂郁。多想告訴她,其實你是可以選擇做更好的自己的,活得陽光一些、開心一些、你的世界并不是灰色的。你的世界應該和所有青春的顏色一樣,是五彩斑斕的,是精彩紛呈的。
如果可以回到我的二十歲,我會讓大學時的我活得自信一些,多去做新的嘗試,多去見識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把自己關在籠子里,只看到一片灰暗的天。
因為自卑自己也失去了好多機會。記得有一次和室友一起去一家樂器店咨詢吉他培訓的事情,幾位玩音樂的和我年紀相仿的同學還問我愿不愿意做他們的主唱。我很意外,當然第一反應是拒絕,雖然還算愛唱歌,但我的確不懂樂譜。
可是現在想來,當初我為什么不去試試呢,沒做之前我就給了自己完全的否定,不會的東西不敢做,別人擺在眼前的機會也只是一味的拒絕。人不就是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習和進步的嗎?
因為我的不主動,不敢嘗試,我失去的又何止是這一次機會。原來我的時光是我自己把它涂上了灰色,它本可以很美。
學習新的語言,學習樂器,這些本來是我的夢想,大學時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可我卻用悲傷打發了自己的時間。我錯就錯在沒有用行動去裝飾我的夢想,卻用憂愁填滿了它。
之前做自由書寫作業時,我發現好幾條內容都是可以在大學實現的,可是因為自己,這些通通被延后了十年,十年后我才開始去做我那時就想做的事。
如果可以重返二十歲,我會讓自己活得自信一些、勇敢一些、主動一些,活出青春本該有的激情與活力。
如果可以重返二十歲,我會讓那時的自己就開始注重形象,注重皮膚保養。 因為顏值與才華齊飛才是人該擁有的模樣。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應該,而是我本可以,我希望從三十歲開始,未來的自己要重返任何一個年齡段都可以毫不猶豫回答,如果重來,我依然會選擇同樣的活法。
03
如果父母能重返二十歲呢?
我一直覺得做兒女的都應該孝順父母。因為是他們才有你的現在,甚至可以說我們就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成為心中的巨人。
如果父母不懂手機和電腦,你會耐心告訴他們怎么使用嗎?如果打電話時你的話說了幾遍,他們還是沒有聽清楚,你是提升音調說不懂就算了還是會再溫聲細語地說一遍呢?
在父母面前,我們總是缺乏耐心。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問兒子,那是什么,兒子說到第4遍就很不耐煩了,并且很大聲地指責父親。父親什么也不說,拿出了記錄兒子小時候的日記。“剛滿三歲的兒子問我那是什么,他重復著又重復著,問了21遍,而我回答了21遍……”
自己帶了小孩之后,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孩子會指著她看到的東西問這是什么,即使她知道她也會故意問你。我總會很有耐心地一一回答她。
我記得之前有一次和媽媽通電話,當時自己在忙,她問我QQ視頻怎么用不了,我給她說了好幾遍,還手機截圖彩信發了過去,但她還是不知道怎么弄,心里一下就有點不耐煩了。然后掛了電話說晚上再說。
回憶起媽媽講述我小時候,每次她洗衣服,我就會在旁邊不停地問“這是誰的”“這又是誰的”我的每一次提問,媽媽都會回答,從來不會不耐煩。我想這也是我現在在寶貝面前的狀態吧!
不知道當我不耐煩的時候媽媽是不是會想起我小時候她回答我問題的場景呢?她會心痛嗎?會難過嗎?如果讓她重來一次,她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我知道她依然會的,父母總是不管兒女對他們怎樣,依然會付出全身心的愛,因為這個世上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愛就來自父母。
雖然我們不能做到像父母對待我們那樣對待他們,但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呢?
讓隨著歲月流逝漸漸衰老的他們,能夠感到欣慰,感到幸福。
讓能夠重返青春歲月的他們,依然愿意選擇我們作為值得他們驕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