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面試的時候就有遇見,HR一臉坦誠相待“我們公司是996工作制,你要考慮一下嗎?”
這種直接將常態化的加班變成制度,在林子這么大的職場,很多人早就習以為常,可往往這種“他們都是這么做”的見怪不怪,反而讓人忘記了事情本身存在合理和必要。
加班出現的情況主要有:
1.我太弱雞了,要是跟不上進度,會拖累大家的。
作為新人害怕個人能力欠缺而拖累團隊,所以想通過加班來補缺木桶短板。
人總得被逼著要上點進,但現在不是高中,老師會拿槍頂著你努力學習,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想輕輕松松地準點就下班,工資獎金照拿無誤的工作,請私信我。
2.就是想通過工作來學習,工作使我快樂。
不要側目這種理由,因為身邊(wǒ)就是這種人的存在。對于找到自己心儀工作和喜歡事情的人,總是嫌時間不夠的。
格拉德威爾提出的“一萬小時理論”也并非是對“掐算著時間來工作“的人都成立,把所做的工作視作個人樂趣的一部分,本身就不覺得是被迫的付出。
3.剛來的通知,不修改就要被下架了。
在突發問題發酵前發現并處理是最具性價比的處理方案,即使加班付出也是劃得來的。
很多人心里都有桿秤,偏準都能評估出“媽的不做就麻煩大了“的事情嚴重性,對于“產品不合規被下架”“關鍵詞未封禁遭審查”等后期要花費較長時間跟較大精力的后果,臨時的加班救場肯定是劃得來的。
4.在下周的XX節前,新版本一定要上線。
tower里面定的上線日期就快到了,能不能如期完成,心里還沒點逼數么?
這里不是關于“deadline定了就肯定要加班完成啊”的工作要求,而是“大家一言既出”的承諾約束。不管deadline的商定是不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結果,如果接受了,就務必在承諾的時間內完成,畢竟,誰讓你在可以異議的時候,接受了游戲規則。
5.我們公司的工作時間是996
恩,你們老板可能有毒吧……
都知道996的工作制起源于“小米”,2010年全球智能手機行業井噴式發展,而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百廢待興,一時間入場競爭的手機制造廠商有300多家,所以小米只能利用速度優勢,即時響應需求,不斷迭代精攻產品,竭盡全力在被資本吞并前發展壯大。所以,現在是當時的背景?市場又是當時的市場嗎?
從員工(wǒ)角度來說,加班,主動是因為實際需要,被動是因為查漏補缺,用三毛的話來講就是“我接受的工作,給我1w塊錢我就做,我不接受的工作,給我10w塊錢我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