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說起了“雙標”這個詞。
朋友突然問我:“你覺得我雙標嗎?”
我回答到:“當你說別人雙標的那一刻,你就是雙標。”
朋友不解,一臉疑惑問我。
我說,從本質上來講,每個人都是雙標的,雙標這個詞背后的屬性是人的一種本能。
從這個詞句上來說,這個詞只能當作一個符號使用,當你拿來傳播的時候,那就屬于一種“毒瘤”詞。于他于己都沒有好處,只會成為交流中“毒瘤”詞。
朋友更加疑惑望著我,對此我給他做了個詳細作答。
先看看官方的定義。
雙標,全稱雙重標準。
雙重標準是指對同一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或行為,亦或者是對其有不同的評判標準的情況。
從語術方面來講,“雙標”這個詞,屬于近時的網絡用語。跟雙重標準四個字比起來有很大的傳播區別。
雙重標準的表達,最多是用來定義一件事情的發生,產生了雙重標準。
而雙標,往往都是帶著指責型的口吻,有貼標簽、評判的語氣。
這個詞,只能作為一種發泄的工具用詞,對于解決問題本身沒有任何效果,甚至還會加劇惡化。
因為沒人會愿意被說是雙標,而就算這個人本身是雙重標準嚴重的人,那也只能說明他認知上的問題。
如果需要跟這樣的人相處,只需要說出事情,說出事實,說出他的行為,讓他發現自身的這種行為,這樣才會解決事情本身。
而如果使用雙標詞來訴說對方,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會使雙方的關系惡化。
在網絡語上,甚至還有雙標男、雙標女、雙標狗,這樣的用語。
細心想一下,當用這些詞去形容別人的時候自身就很高尚了嗎?
這類詞,只會加劇事情本身的惡化,而并不能解決有雙重人格的人的問題。
而且雙重標準的性格,是人類的通病。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物最大的要物就是生存,生命本能是需要保全自身和抵御危險。
通俗點來說就是,人就是趨利避害的生物之一,人的爬蟲腦最大的本能就是“自我保護機制”,它為了生存,會抵御一切對身有威脅的傷害和攻擊。
而升華到精神上,就也會很自然的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產生排斥,對喜歡的東西就會納為己有。
所以人總會對自己寬容,對他人就產生嚴格的批判。
雙重人格的習慣養成,主要就是本能反應,隨后變成了習慣。
而要改變這些行為,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學習和歷練。
所以當身邊的人有雙重人格,就需要對對方多加提示,或者詢問是由什么原因產生,對個人的行為去改變。
而不是總對他人產生指責性或者標志性的說對方“雙標”,這樣根本無濟于事,而且還會加劇矛盾產生。
人的思維是多元化的,不可能對某種事物在一段時間內一直保留同一種看法。
所以對于雙標,不用對他人的雙標感到厭惡,可以嘗試著再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能相互理解相互體諒。
互聯網的快節奏,也加劇了語言表達的精簡,很多詞語看起來高大上,其實都是一些毒瘤,太多太多模棱兩可的詞匯,最多只能作為發泄和指責的用語,滿足下發泄心理,其實根本不是什么知識。
所以《道德經》上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講話,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尤其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沒有經過再三的思考就說話,那這后果可能是很可怕的。
人是非理性的,任何時候對于當下的事情,是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
誰都不會是雙標的人,只是每個人的認知范圍有限,需要后天的學習與歷練,對于一些沒營養還帶毒的詞匯定要謹慎使用或避之。
愿我們都能做一個多包容、多善解人意為他人著想的人。只有包容才能使社會更加美好。
文章就到這里,個人拙見,歡迎讀者提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