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客人要求生產一批訂單,兩色各一千只贈品,價格10塊以內,所產生的總額并不大,客人提供意向,要求材質與大致尺寸,工廠負責初辦復辦與產前確認樣事宜,當接到訂單時,工廠負責提供料樣與產前樣再次確認,客人審批完畢后開始生產,當工廠經過一系列工作后安全出貨,當客人收到貨后,發現材料相互之間染色,于是,客人要求退貨重做。
分析:從客觀上講,所有材料客人已經確認,包括大貨產前樣也沒有異議,工廠生產時也沒有發現問題,而整批貨在生產完畢查驗后裝箱也沒有問題,在運輸與倉儲過程中,相互之間發生化學反應,于是,在打開箱使用時,發現產品無法使用,客人第一反應是工廠給了壞的產品出去,或者材料本身有問題等結論,當工廠看到拍回來的圖片時,耐心解釋,說明出廠時根本沒有問題,客人在沒有確定原因之前,一直認為工廠有意而為!工廠方要求客人想清楚,考慮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再說下文。這事擱了三天后,客人請了公證行驗貨,公證行具體說了什么,工廠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一點,公證行給出的結論:材料相互染色,根本不是材料本身的原因,因為,染色很明顯可以區分,那就是輕輕打開產品,查看靠近的紋理,這些紋理不規則,但是,紋理是順著另一種材料的痕跡變化而變化的,這就證明材料本身不會有問題,而是在后期發生的問題,如果材料本身有問題,那么在沒有兩種材料靠近的地方都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
意見:客人意見是要求工廠全部承擔,或者承擔主要責任,原理一樣,否則,工廠人品有問題或者工廠沒有合作意向,往后訂單不再考慮等等,接下來將兩千只贈品全部退回,要么反工,要么重做,再次問及工廠如何分配再次產生的費用,并一再強調工廠方要負主要責任!具體事宜尚未落實,待再次回復確認。
回復:以客人為中心,款型、尺寸、材料、樣辦等一切以客人確認為準,收到定金后開始作業,在生產大貨之前再次出產前樣確認,當客人收到產前確認樣沒有異議時,工廠方開始生產大貨,產品完成后再把產品做出廠前檢驗,經檢驗合格裝箱打包出貨。當這些貨到了客人手上有問題,那么,工廠方也不知道產品材料之間會有化學反應,并且市場現料的不穩定因素,這是客人也要承擔的風險,客人必須明白現料的風險問題,否則,選擇由材料供貨商按客人要求生產材料再做產品。客人由此損失,工廠方覺得客人的過失,從仁義上來講,愿意協調客人再次生產,也愿意承擔一些鎖碎的費用,可以虧損一部分,以確保客人能順利再次生產,但必須提醒客人再次生產時,對材料方面的確認,而不是由工廠全額承擔的無理要求,這責任權限不涉及工廠方,故此,工廠會盡全力配合客人再次生產,做到工廠與客人之間的誠意合作關系。
綜合意見:客人方面確實有錯,工廠方也不必狠心不管,畢竟是合作伙伴,以共進退為前題,急客人之所急,極力配合客人完成訂單,客人方面不必在自己錯的前題下對工廠有所想法,也不必要覺得有心理陰影,錯了就要勇于承擔責任,可以給工廠商量,態度要誠懇,市場現料有風險,以后再次碰上類似問題的處理意見進行總結,在確認之前多考慮是否用市場現料,又或許染色問題特別留意,把不必要的風險降到最低。換而言之,當工廠做錯了,客人會給工廠承擔什么樣的風險費用呢?精誠合作,相互協調并理解,有條不紊,有章可循,建立雙方的誠信關系,做到利益分享,共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