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共同編撰而成的,也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代表著作,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等,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繼續學習《論語》子罕篇。
【原文】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kui四聲),進,吾往也”
【直譯】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個時候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面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再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淺析】
在這一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來講解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兩個非常深刻的道理。
孔子始終都是言傳身教的,鼓勵自己的弟子無論在哪一方面,學問也好,道德品質上也好,都必須要堅持做到持之以恒,自覺自愿的去做,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因為這些對于一個心里想要成功的人而言,也就是說,對于一個有目標,有遠大理想的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優良的道德品質,必須從點點滴滴的細微處積累和塑造!
那么在這一章中,孔子就說到了“為山”,也就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堆成一座山,如果想要堆成一個山,那么就必須要一點一點的壘土。
當然了,壘山的過程一定是非常辛苦的,可想而知,一座山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壘成的,必須要一點一點的去累積。
可是如果我們在壘山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做到了持之以恒,那么我們就有一定會獲得成功,如果在中間放棄了,那么就沒有了成功的機會,前面所做出的努力也只能是功虧一簣!
所以無論做任何事情,成與不成主動權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我們不能夠去怨天尤人,因為是堅持和放棄全由我們自己決定。
我們在現實社會中也是一樣的,好比我們讀一本書或者是上一節課,或者是我們來簡書日更,都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否則永遠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必須要做到持之以恒,才會有所精進,有所收獲!
尤其對于學習而言,日復一日的學習累積,我們的知識和見識就會增長,反之就永遠停留在原地,我想,我們誰都不會愿意成為那個停滯不前,跟不上時代的棄嬰。
我是這樣認為的,那么你們呢?所謂學無止境嗎,在有時間和經歷的情況下,還是盡量學習起來吧,哪怕一天只是看幾頁書,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句話,日積月累就一定會大有收益的!
《論語》中有太多的人生智慧和大道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我是至善至柔,歡迎友友加入簡書會員行列,愿我們攜手并肩,在簡村共同成長,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