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賽作文素材
第二期(二)
新聞類 2 號選手 周瑜
歡迎收看《瞬間故事》,從瞬間看人間,我是今天的講述人周瑜。
2010 年 8 月,甘肅舟曲(縣)突發泥石流,一夜之間小半個縣城被沖沒了,我去現
場報道。兩天之后我精疲力竭,隨身帶的方便食品也吃完了,去買,第一家小賣店
連水都賣光了,能喝的只剩下啤酒。第二家卷簾門已經拉了下來,好不容易敲開了,
一看柜臺都空了,我正準備走,柜臺里的大姐突然用濃重的甘肅口音問:“姑娘,哪
兒來的?”我順手指了指袖子上的臺標,“上海過來的”。大姐突然顯得有點急說“你等
等啊”,然后就轉身進屋了。再出來時拿著一個塑料袋往我手里塞說:“謝謝你們從
那么遠過來報道我們,家里也沒多少吃的,拿著。”那個有點舊了的塑料袋里裝著三
張這么大、這么厚的餅,很干、很硬,真的不能說是好吃,可是那個口感我一直記
著。我只是做我的本職工作,卻讓一個身處不幸的陌生人充滿了感激,這份工作我
得對得起它。
我真的希望當年的大姐能看見今天的節目,告訴她,當您給我餅的那個瞬間,那個
初出茅廬的小記者明白了,新聞不只客觀的數據和事實,那背后是一個個活生生、
有溫度在努力生活的人,關注他們的境遇是我的職責。
一個又一個人的命運也確實因為我們的持續關注發生了改變。2000 年上海的朱阿婆
撿回一個棄嬰,小軍龍一天天長大,可是因為沒有戶口上學都難。我們新聞人一直
在持續地發問,制度有沒有給這些無辜的孩子一個合理的安排?直到 2009 年戶籍制
度迎來了改變,2014 年小軍龍的戶口和收養關系辦下來了,去年他上大學了。十八
年的故事終于完滿告一段落,我自豪,幾代新聞人記錄的故事里,也有我用力寫下
的幾筆。
現在我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要進行一場新聞直播訪談,面對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和
他們心里的榮耀、幸福、壓力、委屈。碰到坎、遇到阻力是常有的事,現在我還時
常會想起大姐遞給我餅的那個瞬間,告訴自己,再試一次,再多想一個辦法。因為
我們的堅持和關注,也許就是下一個故事溫暖的開始。謝謝!
點評康輝:剛剛九十秒的即興評述,我認為是完成得相當好的一次即興評述,你在
你的記者這個崗位當中,你真心地去關注著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我覺得這是
我們作為一個新聞節目的主持人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剛剛你也說到了很希望當年
在舟曲(縣)的那位大姐能看到也被溫暖過的一個記者如今站在這樣一個舞臺上,
我也同樣有這樣的希望,我特別希望這些被我們關注到的可能都是平常大家會忽略
掉的那些人,他們能夠由于我們的這個關注,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一點一點的進步和
發展,我想這就是我們內心覺得最有滿足感的一點。
文藝類 2 號選手 劉熙燁
讓國寶來傳情,歡迎收看《國寶會說話》,我是主持人劉熙燁。如果編鐘會說話,或許它會對著現代鋼琴說:“瞧,我能奏出你身上所有黑白鍵盤的
音符,可我卻比你大了兩千多歲呢,而且我在一個鐘體上還能夠發出兩種完全不一
樣的聲音,你聽。”——正鼓音、側鼓音。沉睡了兩千四百年的曾侯乙編鐘從擂鼓墩
的泥土當中蘇醒之后,以它恢宏的氣勢、豐富的樂律銘文、一鐘雙音的非凡效果驚
艷了世界,在很多重要的歷史場合發出了它鏗鏘有力的中國之聲。而我有機會在曾
侯乙原鐘的復制件上帶領著外國駐華大使敲響它的時候,我多么想跟它說說話。我
想告訴它,我看到了外交官眼里的震撼和驚嘆,我想告訴它,我是多么的驕傲呀。
和我一起敲響編鐘的是譚軍老師,就是他讓古老的編鐘煥發出了年輕的聲音。曾侯
乙編鐘在出土的時候,鐘體保存完好,但是所有的鐘槌都已經腐爛了,所以他開始
在鐘槌上下工夫,不停地試不停地改,有的時候甚至會用上“肉槌”,就是用手去拍
打這個鐘體,就是為了尋找那個美妙的聲音。這些全都是和譚老師朝夕相處的伙伴,
當譚老師小心翼翼地交給我的時候,再三地叮囑我說:“這可都是我的寶貝啊。”這
里邊有二十多年前在曾侯乙編鐘原件上演奏過的槌子。我來帶大家稍微地感受一下。
木制的鐘槌在編鐘上發出的聲音可以圓潤而飽滿,可如果換成橡膠的鐘槌,它可以
讓編鐘的聲音更加的醇厚綿延。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形狀,譚老師已經研究出了五
十多種鐘槌。這些鐘槌讓曾侯乙編鐘不再是博物館里面那個冰冷的青銅器,它讓我
們看到了國之重器的響器之魂。我想帶大家來聽一聽古老而年輕的中國聲音。
這就是我們當代人發出的年輕聲音,謝謝大家。
點評董卿:那我覺得劉熙燁是借了一件我們民族文化五千年文明的彩衣來給你助力,
在行走當中講話是很容易亂了節奏的,但是你基本上還是很淡定地把所有的那些該
掌控的地方都掌控好了。
王廣令:我覺得這個選手非常用心,就光這么大一個背景的東西,你們得多大的這
個決心和毅力把它搬到這來,我覺得這一點上就非常值得信任這位選手。
這里班娘娘今天畫扇了嗎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