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做過的職業咨詢個案中,有一類職業發展問題很突出,就是來訪者的每次跳槽選擇都很糟糕,職業發展呈一路走低的狀態。
他們很迷惑,為什么跳槽越跳越Low,一次不如一次。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跳槽越跳越Low的問題。
1? 辭職是很容易的事
辭職是職業發展過程中最容易做到的事情——跟老板說“不干了”,其實是非常簡單的。
最多也就是老板挽留一下,公司不放人,但是你鐵了心要走,遲早是會完成“離職”這個步驟的。跟分手的道理一樣,你見過有多少對分手分不成的?
大概率來講,“一方想離開”這種事情比“一方想和另一方在一起”要容易得多。
所以,離開一家公司,再進入另一家公司,真正難的不是“離開”這一步,而是“進入另一家公司”這步。
很多人在咨詢中問我,老師我現在這個工作干著特別不爽,我能不能辭職?
我說:“能,但你要做好少則2個月多則半年多沒工作的準備?!?/p>
這話說著好輕松,但是這2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如何度過并保證你有更好的選項,其實過程非常艱難。
很多人對于辭職這件事并沒有清醒的認識。假如你的辭職僅是為了擺脫糟糕的現狀,那么多半結果不會太好。
因為好多人的現狀很糟糕并不是因為選擇了某份工作,而是因為他自身的狀態很差,才導致了工作做得很糟心。
講一個對比的案例,是我當年真實的職場經歷。
我從小就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那種,學習成績好,給家長長臉的那種。而我以前本身也特別“傻”,以為大家都和我一樣,學習做事都沒有做不成的。也就是在我的概念中沒有“失敗”這兩個字兒。
于是我第一份工作的時候(2001年),有一個同事小姑娘總跟我抱怨,我們的工作她特別不喜歡,很不適合她。我當時特別不能理解。
我說,“你看,我們薪水挺高的吧,稅后能拿到5000-7000(2001年文科生畢業平均薪水2500左右),中午有單位食堂,伙食超好,公司有飯卡補助,離單位近的晚上可以吃完晚飯再回家,季度獎也不少,過節也發錢。上班朝九晚五不加班,多好的工作啊?!?/p>
她說,我做不好,我做著覺得很無聊,不開心。
我聽了就懵逼了,我完全不知道“做不好”是什么概念。
(我這話會讓很多人想要抽我,可我當時真的就懵逼了,這個工作很簡單啊,怎么會做不好?)
后來不久,她就申請離職了,公司的主編說可以給她調崗,不想做編輯可以試著做別崗位,做申報選題的編室工作也行,去做市場銷售也行。她死活不干,非要離職。
我問她,你離職后什么打算,她說沒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反正不想再在出版行業里待了。
半年后她又去了另一家出版社,做編室的工作,薪水比我們低40%。我問她不是說不想在出版行業里了嗎?她說,哎,沒辦法,生活所迫,也不能總閑著,投了簡歷只有這家公司要我,我就先來上班吧。
半年后,她又離職了,原因和以前一模一樣,做不好,無聊沒興趣不開心。
很明顯,她跳進了一個怪圈,選一份工作,不喜歡沒興趣,做不了多久辭職,想換個好的,結果發現換不了,還是重操舊業,然后又是不喜歡沒興趣不開心,做不了多久又辭職,周而復始。
辭職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為什么要辭掉這家公司的工作?因為我有下一個更好的選項。——這是辭職的惟一理由!
假如你沒有想過辭職以后具體怎么辦,出現的情況如何應對——其中包括半年沒有錢入帳看著帳上的錢一天比一天少以及投了簡歷總沒有回音——或者你并沒有為獲得更好的下一個選擇而真正的努力過,那么辭職就僅是逃避眼前的困難罷了。
2? 好工作不是理所當然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講過,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太過非理性情緒化的人更容易拿個人情緒狀態來評估一個工作是不是值得做。可問題偏偏出在這里,你一天都不能忍的工作,其實給你的恰恰是最基本的保證,8小時工作換每月穩定的收入;8小時之外你需要吃苦受累少睡覺少玩耍地準備轉行跳槽。
假如你一天都不能忍,沖動之下離職,那就意味著你未來很可能會同樣忍受不了沒收入沒保證的生活而匆忙忙進入另一個工作。所以,眼下的這份工作,不管這個工作是不是真的滿意,至少它能解決吃飯問題,而且它是你目前職場中惟一的籌碼。
在工作中過于強調興趣和開不開心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導致一份工作做著很無聊很挫敗,然后逃避面對困難、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貿然辭職;而這樣的人也更容易找不到下一個好的工作,因為他們其實并沒有為下一個好的工作做什么準備,也沒有應對實際難題的能力。
所以,從職場中逃離到生活的戰場,發現同樣殘酷,自己同樣無力(因為沒啥錢沒啥積蓄),于是又逃回職場,然后在職場中又面臨難題。
這是很大一類職場人士的問題,陷入困境是因為沒有應對困難的能力,同時又沒有為下一個更好的選擇做準備。
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他們理所當然應該做更好的工作,完全沒有去想過“憑什么”。
好的工作是在競爭中出現的,更優的團隊環境、更好的發展前景,更nice的上司,這一切是競爭超過他人而獲得的結果,而不是理所當然就該歸你獲得。
所以,假如你在職場競技賽中沒有優勢勝出,那么你陷入困境就是必然的結果。
3? 如何逃離怪圈
有一句話挺有用的,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在職業發展中同樣適用——
你得先在一份工作中戰勝自己的小情緒,戰勝自己的自以為是,戰勝那些實際的困難,然后你才可能有選擇權。
很多時候你沒有選擇權是因為你一直是loser,被生活和工作推著走,你并沒有獲得過真正的掌控感。
這話說起來好虛,舉個例子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有一個來訪者,多年來一直在跳槽,HR的各種崗位中來回跳,跳來跳去,7-8年過去了,沒啥真本領,全是基礎崗,她說她再也不想干HR的工作了,因為沒前途。
我說,不是HR這個工作沒前途,是你沒前途。
她聽了大哭,說老師要不要這么直接。
我說,你覺得我說得不對嗎?
她說,是的,您說的對,可我不知道從哪兒提升,找不到突破口。
我反問她,為什么不是現在的工作?
她說,現在的工作麻煩事兒太多,領導又不待見我,天天還要做那些煩人的表格。
我說,和領導搞好關系容易還是換個工作容易?學會做表格提高工作效率容易還是換工作容易?
她說,換工作容易,但是換了之后不解決問題呀。
我說,選擇你現在覺得難走的那條路試試。
她問我為什么。
我說,道理很簡單,你每次都選容易走的都失敗了,為什么還要這么選?!
最后她咬牙忍著難受去和領導深聊了幾次,跟領導的關系改變了很多,然后利用晚上的時間重新學習了績效方面的內容,excel表格的使用也報班去學習了一下。中間用了半年時間,咬牙扛了半年。
半年后,她被集團HR總監看上了,調她去總部工作,薪水漲了,職位升了半級。原因特別簡單,因為她做的EXCEL表格自動化的一些功能幫助她們部門完成很大的一部分統計的工作量,她的領導推薦她去集團給總部的HR們分享怎么用EXCEL表格提高效率,然后被HR總監賞識,調了她進總部。
她半年后來和我說,感謝我逼著她選了“難走的路”。
她說,現在想想,其實這條路才是容易走的,我要是當時跳槽走了,現在可能更糟。
嗯,勵志嗎?不勵志,職場中本該如此。
你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你就得想辦法克服和解決,不然你就會一直在低層級打轉,跳不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你得先讓自己在一個工作中能力有所提升,然后有了選擇權才可以談選哪個工作。選項都沒有,你選個毛線啊~
越跳越LOW是因為在沒有更多的積累的情況下,一邊是不斷增長的年齡,一邊是沒有增長的技能,兩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但又不得不工作,所以就只能越選越低,越選越差。
你需要的是,讓你的技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抬升,而鍛煉技能的最佳場所就是職場。所以,不要輕易因為困難而離職,不要讓自己陷入沒籌碼倉促選擇的境地。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非常贊:“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跳槽也好,轉行也罷,不打無準備的仗。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