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排除阻力,克服困難,力推胡服騎射,從而使趙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后期唯一一個可以與秦國掰手腕的國家。所以,我們稱趙武靈王為一代雄主實不為過。然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最后竟然被活活餓死于沙丘行宮,下場十分凄慘,這又是為何呢?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為了給兒子趙何親政讓路,自己身穿胡服率領文臣武將去攻打西北胡人領地。
趙武靈王計劃從云中、九原向南襲擊秦都咸陽,便假扮成使者,親自前往秦國偵察秦國地形及秦王的為人。秦王沒有覺察,事后回想此人相貌偉岸不凡,不像是臣子能有的風度,急忙派人去追趕,而趙武靈王一行已經出了邊關。經過一番盤問調查,秦國人這才知道原來那“使者”就是趙武靈王本人,都大驚失色。
趙武靈王假扮使者進入秦國,目的是準備襲擊秦國都城咸陽。趙武靈王此舉說明,趙武靈王當時確實有滅掉秦國的野心。在戰國中后期,在所有諸侯王中,趙武靈王是唯一一位想要消滅秦國的諸侯王。
趙武靈王想要消滅秦國,他是瘋了嗎?
當然不是!趙武靈王其實比所有人都清醒,因為他此時已經認識到秦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秦國對趙國的巨大潛在威脅。而在經過胡服騎射軍力迅速強大之后,在有實力有機會消除秦國這個威脅,從而占據秦國地利的情況下,趙武靈王如果消滅秦國的想法,就不配被稱為一代雄主了。
以下幾則史料,很能說明當時趙國軍力的強大程度:
公元前306年(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趙武靈王進攻中山國,兵抵寧葭;接著又向西攻打胡人,直至榆中,迫使林胡王獻馬求和。趙國于是命代相趙固主持胡人部落事務,召集胡兵。歷史上,能把胡人打得跪地求饒的屈指可數,趙武靈王在這些人中可謂首屈一指。
公元前305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國,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合攻中山國的都城靈壽,差點就把中山國拿下。公元前301年,趙武靈王卷土重來,再次攻打中山國,嚇得中山國的國君逃到齊國去避難。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齊國、燕國聯合滅掉中山國,把中山王遷到膚施。至此,趙國終于拔掉中山國這根肉中刺。
在趙國迅速崛起之時,秦國卻發生了一件十分意外且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公元前307年,好勇斗狠的秦武王與人進行舉鼎比賽,結果經脈斷裂暴亡。秦武王去世時才23歲,沒有兒子,于是,一場關于秦國王位的爭奪戰就此展開。
秦國的這場宮廷爭斗一直持續到公元前305年才有結果:來自楚國的宣太后(羋八子)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最終獲得勝利,立羋八子的寶貝兒子,魏冉的外甥嬴稷為秦王,這就是后來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六年,是秦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代君主。但他在位初期也不得勢,國事主要操控在宣太后及魏冉手里,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
也就是說,在趙國迅速崛起時,秦國卻處于風雨飄搖、局勢動蕩不安之中,這給趙武靈王消滅秦國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趙國消滅中山國的同年,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為了與弟弟趙何(趙惠文王)爭奪王位,發動了一場原本不該發生的政變。趙章政變失敗,逃到趙武靈王處于沙丘的行宮。趙武靈王開門接納了他,公子成、李兌于是帶兵包圍趙武靈王的行宮。
趙成、李兌在殺死趙章后,商議道:“我們為追殺趙章,竟包圍主父的行宮,如此大罪,要是撤兵回去,定會被滿門抄斬!”因此他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下令軍隊圍住趙武靈王行宮并宣布:“宮中之人,晚出來的殺!”
宮中的人聽到命令全部逃出,趙武靈王想出來卻不被準許,又得不到食物,只好爬樹掏鳥窩充饑。如此過了三個多月,行宮內再無東西可吃,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中。
讀史至此,恐怕無人不唏噓感嘆。雄才大略如趙武靈王,最后為何竟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
我們前面已經提過,趙武靈王得到吳娃極有戲劇性。那么,趙武靈王寵愛吳娃,與他的凄慘下場有什么關系呢?
這就要說到趙章。公元前321年,趙武靈王迎娶韓國宗室女子為夫人。韓女生下趙章后,趙武靈王將韓女立為首席夫人,將長子趙章立為太子。而現在,趙武靈王寵愛吳娃,把吳娃立為新的夫人,吳娃還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趙何,這就為后來趙章與趙何的爭奪王位之亂埋下禍根。
公元前301年,深受趙武靈王寵愛的吳娃不幸去世。吳娃在去世之前,請求趙武靈王立趙何為太子。由于趙武靈王對吳娃的寵愛和愧疚,他竟然真的答應了吳娃的請求,廢掉原來的太子趙章,立趙何為太子。
不可否認,吳娃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的確給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生前也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而且由于愛屋及烏,趙武靈王也很喜愛趙何。
但廢長立幼,從來都是封建統治繼承之大忌,這一點趙武靈王不可能不知道,然而趙武靈王還是這樣做了。從趙武靈王壯年退位,自稱主父,派大臣肥義輔佐趙何等措施來看,趙武靈王是有預見到廢長立幼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但他千算萬算,最終還是算不準自己情感深處過分在意兒女情長的弱點。
趙武靈王廢了長子趙章,立了幼子趙何。廢也廢了,立也立了,但趙武靈王偏偏又對趙章產生不該有的憐憫之心。
有一次,趙武靈王讓趙何接受群臣朝見,自己在旁邊窺察。當他看到當哥哥的趙章反而要對弟弟俯首稱臣,無精打采地聽高高在上的弟弟趙何訓示時,作為父親的慈愛之心瞬間泛濫,于是竟產生了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郡稱王的計劃。這個計劃最后雖然由于大臣勸諫而被擱置起來,但趙武靈王還是封趙章為安陽君。
趙武靈王如此作為,無疑給趙章傳遞了錯誤信息,造成了錯誤的假想,讓趙章認為自己只要爭取,還是有希望登上王位。于是,便發生了我們之前提到的趙章政變。
事情如果只是到此,趙武靈王或許還不會慘死。趙章政變失敗后,趙武靈王再次心軟,收留了趙章,這才導致公子成與李兌最終下定決心餓死趙武靈王。
愛,本身并沒錯!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因愛而慘死,實在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