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筆記是防止記憶模糊與靈感流失的有效手段。今天這篇文章,結合《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中的有價值內容,用如下建議,幫你構建更好的筆記習慣。
一、筆記方式哪家強
書中推薦的是紙質筆記本記錄,而我恰好更喜歡用電子筆記記錄,兩者各有優劣。
紙質筆記書寫空間靈活,樣式多,方便習慣寫字的朋友。而電子版筆記省去了最后整理和掃描的過程,不過操作程序的確相對復雜。
在二者各有千秋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根據個人愛好來選擇,如果能夠兩者搭配使用的話,或者效果更好。
二、三本筆記法
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三本筆記法”,即準備三個筆記本,分別是“記事筆記本”、“航母筆記本”、“日程筆記本”。
其中,“記事筆記本”用來記錄靈感和安排緊急任務;“航母筆記本”作為“硬盤”,把“記事筆記本”中的臨時記錄都收納起來的同時,還可以記錄“商談結論”、“會議內容”等更大規模的信息;而“日程筆記本”,顧名思義則是用來記錄日程安排的。
在我看來,本書作者如此做法固然可取,但仍然可以進一步精簡。可能由于這本書畢竟是五年前出版的,所以方法沒有得到更新迭代。現在來看,完全可以用電子筆記替代“航母筆記本”。同時,記錄的不同內容也完全可以記在同一電子筆記上,只要進行分類即可。
三、使用筆記本激發創意
這一部分實際上告訴了大家一個頭腦風暴的好方法,了解思維導圖的朋友可能更熟悉,即:圍繞一個主題,聯想所有相關的概念、想法、思路,任何顧慮都不必介懷,只要產生了想法就記下來。筆記本的幫助在于,把所有產生的想法都寫下來,就沒有瞬間遺忘的后患。
這種方法的精妙之處就在于打破了思維程序的禁錮,從而提高了思考效率,讓創新的能動性也大幅提升,有效激發了創意。
四、康奈爾筆記法
作者在本書中也提及了康奈爾筆記法,一種便于把握課程重點與及時復習的筆記法:把筆記頁面分成三個部分,在聽課的時候把全部內容記錄到“正文”部分,然后在復習時把關鍵詞、重點整理到左邊的“關鍵詞”一欄,便于日后查閱;然后再在“概要”一欄中整理出當天內容的主旨。
康奈爾筆記法可以有效用于課程筆記、會議記錄以及講座記錄等,這種筆記方式能夠讓我們及時整理和復習重點,從而有效牢固吸收精華內容。
五、日程安排筆記的三建議
日程安排筆記旨在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效果。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和我之前寫過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樣,就是明確首要任務清單。任務清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明確了任務的輕重緩急,把握了當天的正確方向,從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時間碎片化和無理由浪費。
第二個建議就是一定要保留足夠緩沖時間,即在工作時間之外騰出固定時間用于周轉。如果突如其來出現一個任務,又或者由于外部因素導致事件延誤,緩沖時間的必要性就瞬間凸顯。
第三個建議,是以月為單位進行制定任務清單。這樣做和日計劃周計劃并不沖突,甚至有能力者還可以制定年計劃。制定月計劃的好處在于,從一個合適的時間維度出發來審視任務的優先級,從而避免自己過于短視,讓自己的任務安排更明智。
六、A書評
本書最讓我有觸動的就是作者介紹的這種簡單明快的讀書筆記方法。所謂A書評,就是“Action”書評,即以行動為目的的讀書筆記。
作者建議我們看完書之后,要把自己怎樣做的建議寫下來。因為她認為,讀書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夠運用書中的思想,所以把這種運用方法寫下來。這樣我們每次看到自己的書評,就會直接想著如何去執行新的方法,而不是再沉陷在文字中。
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在于刪繁就簡,省去了糾結和過勞的時間浪費,簡單有效提升自己的效率,改良行動力。
七、筆記本內容的數字化處理
這一條建議又是針對紙質版筆記的,作者在書中詳細闡明了如何把紙質筆記轉換為電子信息進行儲存。
另外,紙質筆記的關鍵問題在于整理為圖片后的檢索不便。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在記筆記時把不易檢索的內容圖像化,與日期結合,形成鮮明印象,便于事后查找。但實際上,這種手工查找方式的效率在我看來依然不高。在現在看來,如果恰當利用現有電子筆記的標簽功能,就可以便捷找到關鍵字所在的筆記。
八、閱讀本書的綜合感受
本書的更多內容詳述了紙質筆記的記錄和整理經驗,在我看來,普適性相對較低。不過,以上我歸納的建議,還是幾乎都可以給大家帶來便利的。
在這里,如果借鑒作者提出的讀書筆記法進行總結的話,這本書最有用之處就在于明確筆記的目的性,然后用行動帶來實際效果。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促進大家形成更好的筆記習慣,助益學習、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