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祖守著名存實亡的一紙婚約,一等就是幾十年,等回的是丈夫的尸骸;
慧英與老公為家庭瑣事磕磕絆絆,中年夫妻焦頭爛額爭吵不斷;
薇薇和男友一時沖動跑去領證,卻不知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未來。
17歲出嫁,丈夫第二年為前程外出掙錢,從此一去不歸,并且在城里找到了自己的愛情。阿祖一等幾十年,只等回裝著丈夫尸體的棺材,從此為其守墳十幾載。
阿祖珍藏的丈夫的來信,叫做家書,沒有半點情愛,只是一種養家的責任。阿祖把這份責任當成了愛情。
城里的外婆珍藏的丈夫來信,叫做情書,里面滿滿思念之情,這是愛情。外婆把愛情當成了生活的日常。
阿祖到城里看到了丈夫的照片,說,這不是他啊。
是啊,阿祖記憶里的丈夫還是18,9的樣子,照片里的老人已經70歲,當然不是。
阿祖明白了,她守的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愛情。
或許,她年輕時也有愛慕的男子,但是,就是這一份責任,耽誤了。
慧英,一個馬上就要退休的老師,55歲。
更年期的煩躁,工作上形成的性格,日常瑣事的折磨,與老公孩子整日吵鬧,她像極了很多人的媽媽
這個年紀的她,已經完全沒有了年輕時的激情,只是,偶爾夢回,才會想起年輕時,愛情的樣子。
老公買了新車想帶她兜風,她卻在一旁說,車子貴不貴,什么時間買的,巴拉巴拉,搞的毫無氣氛。
老公說,這是他們年輕時候的夢想啊,退休之后,開車去兜風,她,哭了。
中年人也有有過激情歲月,只是時間的磨礪,把愛情磨成了親情。
薇薇,年輕的一代,電視臺編輯,與流浪歌手阿達一見鐘情,從此,阿達結束流浪。
她的愛情就是一剎那,那種感覺對了,那就是可以領證的理由。
但,婚姻不是戀愛,戀愛,滿眼都是對方的優點,婚姻,滿眼都是對方的缺點。
在激情過后,兩人都考慮了很多。
阿達決定離開,去闖蕩。
薇薇選擇了留下,等待,也許是等待阿達,也是是等待其他的愛情。
反正,愛情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就對了。
從劇中看到現在的婚姻,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有愛情,有相當一部分的婚姻是一種被培養的習慣,是一份親情,一份感動。這份感動大多來自安全感的需求或者身心平衡的需求。
真正的愛情,應該有三個組成部分。
第一是親密,不只是身體上的,還含有心靈上的交流和不設防。
第二是激情,不只是性關系,還有一種生命的渴望和非理性的暢想。
第三就是承諾,不只是法律上的,還有一種無條件的付出和轉移。
怎么判斷是不是愛情呢?是想著下面的場景:
在某個晚上,你正在看著電視,突然有個情景觸動你,使你想起了她(他),這時候,你想象他(她)現在作甚,此時思念如潮,電視再也看不下去了,總惦記著他(她)是否吃飯了,是否加班,為什么沒有微信,是否現在也在想自己呢等等,那就是愛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