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 ?做豆腐】
關于豆腐,其實每個人都不陌生。
但是關于張鐵柱的豆腐,你們一定陌生,因為單就是張鐵柱這個人,你們就對他很陌生。
張鐵柱,張氏豆腐的第十八代傳人。做豆腐的手藝是祖傳的。沒錯!和小黑家的扁擔一樣,是祖傳的。
但是這門手藝,要比小黑家的扁擔值錢的多。因為扁擔是死的,而手藝是活的。
死的扁擔被小黑賣了,其實是被張鐵柱買來了,這也足以證明活手藝要比死扁擔值錢。因為手藝可以賺來錢財,從而可以買到小黑家的祖傳扁擔。
至于張鐵柱買小黑扁擔的故事,咱們下次再說。
今天,就只說一說張鐵柱和他的豆腐的故事。
有的人說,豆腐嘛,誰沒見過?誰沒吃過?
其實,秦始皇沒吃過,因為豆腐是在公元前164年,由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細細追究起來,劉邦也沒有吃過。你說多有意思?
豆腐也分南豆腐和北豆腐,北方的豆腐,多用鹵水或者叫鹽鹵來點;而南方的豆腐,多是用石膏。因為鹽鹵比石膏的凝聚劑強的太多,所以北方用鹽鹵點出來的豆腐,質地偏硬,勁道十足。而南方的石膏豆腐,則比較細膩滑軟和嫩。
張鐵柱是北方人,所以他家的祖傳豆腐,是用鹽鹵點出來的。
我曾有幸見到過張鐵柱傳奇的做豆腐過程:
先把顆粒飽滿的上好大豆在水中浸泡。然后用手推小磨慢慢研磨成豆漿。之所以不用大磨或者電磨,是因為張鐵柱認為大磨的紋理太過粗糙,磨出來的豆渣太粗,豆子的味道出不來,而電磨又太快,磨的不夠精細。
不止要用小磨慢慢磨,最重要的還要用張鐵柱自家水井里的水,那口水井的歷史,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聽他家的老一輩人說,從張氏豆腐第一代開始就用這口井里面的水。
這口井的水,的確非同一般。我曾經喝過,微甜且綿柔,放在水桶里半月不壞。用來燒水,壺里沒有堿。用來養魚,魚長得特別肥美,而且魚肉又嫩又滑,略有味甘。而且井深二十多米,常年有水水位不下,且冬暖夏涼,冬天井中有熱氣冒出。呷一口,入口轉至喉頭再一路到胃,從口至胃一路清爽,尤其是夏天,沁人心脾。
豆漿磨好,在地鍋里面用柴火煮。地鍋很大,直徑一米二左右,柴火,也須得是今年新下來的花生秧或者玉米核或者小麥秸稈。電鍋不行,電鍋熬不出柴火的味道。
煮豆漿,是一門細活,因為豆漿再開鍋之前,一不留神就要溢出來的。要時不時打開鍋蓋攪動才行。
等到鍋里的豆漿開了,張鐵柱就用勺子舀上些許鹽鹵,在豆漿里面畫著圈兒均勻澆在里面,然后輕輕順時針攪動豆漿。這會兒,豆漿因為和鹽鹵接觸,從而產生了化學反應,慢慢得豆花聚集,而一些清湯也從豆漿中分離呈現出來。我們這里管這個清湯叫做"酸漿",因為味道酸酸的。要不說淳樸的人們起的名字也淳樸呢,酸酸的漿就叫酸漿,而鐵柱就是因為像鐵柱所以才叫的鐵柱。
等豆花聚集,就要舀出來了,在大淺底筐子里,在底上鋪上一層大的籠布,舀出來的豆花澆在上面,等到全部舀進來以后,就需要把籠布的四個角向中間包裹起來,以保證豆花不會露出來,然后要在上面施以壓力,以便擠出里面殘存的"酸漿"以及讓豆花凝固形成整塊的豆腐,往往施加的壓力越大,做出來的豆腐就越有韌勁,越有彈性。張鐵柱家,有一塊二十五斤的大鐵餅,就是專門用來壓豆腐用的。
張鐵柱家的豆腐,在我們村里特別有名。但是也只能在我們村里有名,因為他的做豆腐的手藝,以及用料及水,都是在本地才有的。倘若到了別處,有錢你都沒地兒買去。
這也是為什么張鐵柱的豆腐,一直沒有走向世界的原因,他甚至連鄰村的市場都沒辦法供足。因為過程繁瑣且老套,用新辦法的話,味道和質地又會大打折扣。所以張鐵柱每日只做一大塊豆腐,不能量產。所以限制了發展。他讓我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走向世界的美夢,做一做還是可以的,認真的話,容易傷到心。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雖然張鐵柱的豆腐沒有很大的市場,知名度也僅限于本村。但是價錢可不便宜,一塊豆腐,大約是十立方厘米左右,就要賣到二十塊。而且不講價。
有人說,為什么不用稱按斤賣?其實這也是張鐵柱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用稱,只憑手感。每一塊大概在一斤左右,買回家自己回去稱,其實也會有缺斤少兩或者一斤多的時候,只不過是張鐵柱自己自信而已,在把握斤這方面,張鐵柱真的沒什么水準。
大家也從來不說,因為這次買的少了,下次八成就會多,因為張鐵柱為人厚道,切的少的時候特別少。
張鐵柱自己也說:都是鄉里鄉親的。吃我的豆腐,就是給我面子,我很高興啊!多點少點的其實我自己心里也明白,只不過我不愿意用稱,因為我不會用。
于是,張鐵柱整天都是笑瞇瞇的在做豆腐,賣豆腐。
張鐵柱最愛做豆腐,他說做豆腐是最能讓他開心的事情了。
? ? ? ?【二 ?還是做豆腐】
不只是做豆腐,張鐵柱做豆腐也很有一套。
這句話并不是寫錯的,你們應該知道:
其實做豆腐和做豆腐,是不一樣的。
前一個做豆腐指的是:用黃豆做出豆腐;
而后一個做豆腐則指:用豆腐做成菜。
張鐵柱,是個閑人。家中五畝良田,上有五十老父老母,妻子賢惠,膝下有一雙龍鳳胎。張父張母,為人和善,和張鐵柱一樣,整天笑瞇瞇的。
張鐵柱的兒子和女兒,乖巧懂事,來年就可以去讀小學了。鐵柱的媳婦兒,因為張鐵柱做豆腐的時候她會幫忙,人又漂亮,所以人稱"豆腐西施"。不要認為這是一個俗透了的名字,因為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俗透了。
不過,沒有人會在意這個,即使這個稱號已經沒什么稀奇,但是我保證如果你見過我們這里的"豆腐西施",那以后再提到這個稱謂里,第一印象就是她。
之所以說張鐵柱是個閑人,是因為在本地他們家的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往上數五代,那可是出門轎子,遠門馬車的大戶人家。
張鐵柱家的房子加上院子,按現在的度量來算,足有三四百平。
在這個破落村子里,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土豪了。
而且,雖然只有五畝地,在本地已經算是很厲害了,因為尋常人家里,也只一口人分的二厘而已。張鐵柱的閑,也是傍著家里富裕,逢農忙的時候雇幾個短工忙活一陣子。自己不用動手,只讓父親去地里監看一下就好了,他自己只在家里做豆腐。
張鐵柱,說起來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也不想拋家舍業的去很大的地方去打拼,因為讀書的時候,成績不好,班里倒數。好在家里富裕,要不然下場不會好過小黑。
既是閑人,生活美滿,又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自然就是整日琢磨享樂。
平淡的生活,想要一直有樂趣也不容易。你總要有新鮮事物來充盈了時間才好。要不然平平靜靜得待久了,人容易生些端倪是非。會生一些莫名氣,搞不好還會胡思亂想,影響家庭幸福。
張鐵柱很明白這個道理,于是便在衣食住行上做足了功夫。
且不說別的,單說說吃吧;之前說,張鐵柱的豆腐,非要吃豆腐的行家不賣。然而還會賣給鄰里,其實并不是因為情面,而是因為這些鄰里,或多或少都從張鐵柱這里學到了一些吃豆腐的法子。所以,敢來買豆腐且買得到豆腐的,都算得上是吃豆腐的行家。即使不算,那也比普通人家強。
不要看了這小小的豆腐,其實做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吃過豆腐的人都知道,豆腐煮的時間長了會散,而煮的時間不夠,又會不入味,只在表面淺淺的一層味道,很不好吃。如果遇上質地的不好的豆腐,那就更如同嚼蠟,十分敗壞食欲。
還有那南方的石膏豆腐,因為細膩,入口即碎似果凍,筷子也不易夾住,往往會用勺子來吃。也沒有很大的彈性。像這種質地柔軟的豆腐,是比不上張鐵柱家地道的鹽鹵豆腐的。
所以,張鐵柱的豆腐,在第一關"質地"上,就贏了。張鐵柱家的豆腐,質地緊實,彈性足,因為壓豆腐的時候用的壓力大,所以嚼起來如禽胗般韌牙,讓人欲罷不能,連連稱快。
這次,因為張鐵柱要我幫他作文章,所以有幸被留下來看一看張鐵柱做豆腐的全過程。
燒著煤球的炭爐打開爐門,待爐中明火起,爐上放上一口平底鍋,在鍋底放上一層辣子雞的湯汁,湯汁里油多,且是紅紅的辣椒油,這是張鐵柱家的獨門辣子雞秘方,至于做法,不得而知。我們家,也買過張鐵柱家的豆腐,但是那次嘗過他做的豆腐之后,我才知道,張鐵柱做的豆腐之所以好吃,可能得益于那辣子雞的湯汁。
鍋底放上湯汁,待微微冒起熱氣,湯汁的香味便彌散開來,讓人食欲大開,口中生涎直咽口水。當湯汁冒起這熱氣的時候,便需要關小一點爐門了,因為如果是一直很旺的明火燒,這辣子雞的湯汁還沒等豆腐做好,就會蒸發完了,這道菜,是極需要耐心和時間的。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這里要改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雖然兩句話字面上一樣,實際上不一樣。前面一個說的是剛做出來的熱豆腐,而后者說的是把做好的豆腐再燒成熱菜。
湯汁熱了,就要放豆腐下鍋了。
而這會兒的豆腐,張鐵柱并沒有用刀切,而是先拿起一塊豆腐,放在一個盤子里,然后用一只碗扣上。憑空猛地晃一下,只此一下。
然后拿開碗,把豆腐放到砧板上,用筷子慢慢壓切成兩厘米厚的厚片。
之后,再慢慢放入鍋里。
這個過程,看的我略有不解,便好奇的問他:"鐵柱哥,你這是干什么?又是用碗扣起來,又是晃又是用筷子切的,怎么不用刀切呢?"
張鐵柱微微哼笑一聲,說:"因為我的豆腐,質地緊實,所以在碗里晃的那一下,是為了讓豆腐在碰撞到碗壁的時候松散下來,豆腐的里面里經過這一下,會有小的開裂。而且因為我用的力道剛剛好,豆腐不會散的很厲害,也不會散不開。而之所以用筷子壓成厚片,是因為用筷子壓切出來的豆腐,切面是凹凸不平的,容易掛住湯汁入味,而如果用刀的話,切口平整不易入味。"
(我恍然大悟,那次以后,在家里再做豆腐,便不再用刀切了,而是用筷子壓切。味道果然有提升,不過始終不及張鐵柱做的豆腐。我想,除了湯汁,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吧?)
豆腐下鍋,我和張鐵柱圍爐而做,閑聊著天南地北。
"你知道嗎?其實做豆腐,花心思和時間很重要。你要經常翻動它,不然會煎焦,還不能用大火,因為容易滾爛,時間還要長到足夠入味才好吃。你像那些,十幾分鐘里就要趕著去干什么,或者趕著出門的人。是沒辦法享受到這種美味的,因為他們往往拿不出時間放在做豆腐上。而豆腐看著粗糙,其實嬌貴的很,你如果不細心的去做,它便不會讓你享受到它的美味。所以一般做事講求效率的人,火急火燎大大咧咧的人,是沒辦法做到極致的。你千萬不要以為這盤豆腐的價值不高,你想一下,人最寶貴的,其實就是時間。有的人分分鐘百萬上下,如果他敢拿出來四十分鐘來做豆腐,那么將會損失多少?"張鐵柱說。
是啊,每個人都那么忙,忙到和別人打交道。卻時常忽略了自己,偶爾休息一日兩日,就要睡到日曬三桿,再一懶就會叫個外賣。將就著活著,從來對別人認真到苛刻,對自己卻馬馬虎虎。做著不喜歡的事情,還要強堆笑臉,把撒不出的氣要么憋著,要么發泄到最親近的人身上。整日想法多于行動,想的東西可以鋪滿整個銀河系,而現實是走到廚房煮一碗面的行動都沒有。號稱吃貨,卻也只是出去吃一略高端味道比一般的餐廳好吃一些的餐廳……
而張鐵柱,讓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方式。及時行樂,且樂在其中。他喜歡做豆腐,也喜歡用豆腐做菜,家里的積蓄足夠,一家人幸福美滿,不用出苦力,也不用朝九晚五。每日做做豆腐,閑聊聊天,喝喝茶吃吃水果看看書看看電視。整日樂呵呵笑瞇瞇的,上有父母可以盡孝,下有兒女,可享天倫,還有個特別恩愛賢惠的妻子。雖然他現在才剛過而立,卻已經過上了在中國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的幸福生活。
他甚至可以安安靜靜的花上四十分鐘,坐在爐子旁邊,只為做一道美味的豆腐。
而我,卻在某市的出租屋里,書從沒連續翻過三頁,文章從來沒花十分鐘去精雕細琢,也已經很久沒和朋友們好好說說話了。太浮躁了,整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
把一生切割成每一段24小時,然后再把這24小時切成無數的時間碎塊,一塊一塊扔進歷史長河打水漂。
從沒有堅持下來任何一個事情試試。甚至簡簡單單的做個豆腐。
從來沒認真過,還假裝努力。
沒有任何成績,還沾沾自喜。
一年到頭,明知時間浪費了,卻還不以為意。
整日咋呼著掙錢,卻從來沒有把精力用在掙錢上,也不知如何開始。在廣東提前過生日那天,許了個愿望:買房買車買房車,妻妾成群。雖是玩笑話,卻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吧……我只不過也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十幾億里的一份子而已。有什么值得一提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我卻用這黃金都買不到的光陰,來瞎扯淡。
有的人,付出了時間,得到了學歷,找到高精尖的工作實現人生價值,然后變現。
有的人,付出了時間,賺到了錢,投資了房子,買了理財,然后坐等升值。
有的人,付出了時間攢到了錢,投進了股市,因為沒有即使拋售,然后血本無歸。
有的人,虛度了時間,沒賺到錢,還整天白日做夢。而我,就是這一類人。對比于炒股賠錢的那些人,我甚至都沒錢去炒股。
雖然張鐵柱安于現狀,不思上進。但是我這樣的虛張聲勢,喊著空的口號。實質上還比不上他呢不是?
他好歹可以做喜歡的事,整日活在幸福中。上有父母旁有賢妻,膝下有兒女。
我一無所有,還用謊言來先騙過自己。事實上我連做豆腐的四十分鐘都呆不住。我才是可悲的那個吧?
四十分鐘,很快在思緒和閑聊中。流逝而去。
張鐵柱把豆腐裝盤,遞給我一雙筷子,示意我吃吃看。
我適才還惆悵的情緒,忽而也因為這盤美味的豆腐開朗了起來。
小心翼翼夾下一塊,放入口中。
入口的瞬間,激發了味蕾的每一個味覺細胞,仿佛豆腐在口中旋轉跳躍,味道微辣且醇厚層次感十足,帶著豆腐本身的微微甜味,混合成很奇妙的味道不可描述,微微咀嚼,輕吞入腹,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豆腐。沒有之一。
一盤豆腐,頃刻入肚,和張鐵柱打了保票要好好寫一下。便連連道謝,辭了張鐵柱滿心歡喜回家了。
在路上,又想起剛才的那些雜七雜八。忽而醒悟了:好在還有自知之明,認識到了之前的種種不堪。
人,貴在自知。知錯能改,方能從頭改過,不行就先理個發?
張鐵柱的豆腐如烈火,一把火從胃里直燒遍全身。浴火,才能涅槃。然而如果是欲火,可能就要焚身,粉身碎骨了。
于是,我決定了!新的一年,是該做些改變了。
就從,做一次好吃的豆腐開始!
做豆腐,不只簡單的做豆腐,而是要我自己,可以耐下性子,用心去專注于一件事。不再把時間切割零碎進而揮霍。
而是……要整塊整塊的揮霍掉。
爛泥,果真是扶不上墻的!